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崎 《兵团建设》2012,(14):19-20
正"我和妻子每年都参加团里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但学会了大田种植技术,还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既提高了素质,也增加了收入。"农九师一六三团三连职工开中建高兴地对笔者说。多年来,一六三团始终坚持"科教兴团"的方针,大力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科  相似文献   

2.
徐建华是农六师101团4连的一名职工。2010年,他种植的胡萝卜采用了滴灌技术,单产达到5吨,成了团里出了名的增收大户。以前,徐建华一直坚持种植棉花,因为不懂种植技术,单产始终不高。2010年,该团鼓励职工种植特色  相似文献   

3.
庞凤是农二师34团11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她开始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之后的6年中,她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2009年,34团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实行退棉进枣,鼓励引导职工发展红枣产业。和大多数职工一样,庞凤也有重重顾虑:种植棉花自己在行,可种植红枣就是门外汉了;都  相似文献   

4.
今年42岁的罗志琼是农七师130团17连的一名职工。2010年,她依靠科技,合理投入,精耕细作,种植的36亩棉花籽棉单产达430公斤,收入10万元,成了团里出了名的科技示范户。1993年,罗志琼跟随丈夫从四川来到新疆,并在130团扎了根。头一年,她种植了40亩棉花,从播种、定苗、中耕、治虫、浇水、打顶到收获,每个环节她都虚心向懂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李瑞  舒卫华 《兵团建设》2010,(12):22-22
庞凤是农二师34团11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她开始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之后的6年中,她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2月25日一早,农十师一八一团十七连职工杨永生开车从团滴管带厂运回了滴灌用毛管。2011年,杨永生种植的80亩打瓜为他带来了近7万元的纯收入。现在,他已经开始提前准备今年生产用的农资。"若不是团里扩容了连队防渗渠,又开挖了排减渠,我的收入不会这么多。"杨永生告诉笔者。提起以前给庄稼浇水,杨永生有一肚子的苦水。因为自己的地处于水渠下游,轮到他浇水时几乎到半夜了,有时水还没到地头,人就睡着了。无奈,他就脱了鞋,把一只脚放在水渠里,水  相似文献   

7.
正"这两年,我进工厂当工人,种植实现机械化,收入每年都在增加。"5月22日,农一师一团二十六连职工托乎尼亚孜·买提尼亚孜说。去年,托乎尼亚孜·买提尼亚孜在团场的帮助下,种植棉花收入近万元,这是他前5年收入的总和。农一师、阿拉尔市有少数民族2.6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党员,对于连队的工作和身边的人,我能帮则帮,能带则带,这样觉得挺踏实……"这是农七师128团8连职工张玉堂的肺腑之言。帮扶户的"靠山"张玉堂是农七师128团8连的职工,由于会经营、懂管理,种植近150亩棉花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成了连队的  相似文献   

9.
一二五团政委付爱琴兴奋地对记者说,如今团里有五热:电脑热、钢琴热、摩托车热、汽车热、小康连队建设热。她接着说,从1983年开始,十余年来,一二五团还有许多巨变——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团内道路四通八达、闭路电视进入职工家庭、职工收入年年上一个台阶……熟悉一二五团的人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多么不容易啊!一二五团人永远忘不了,70年代末吃不饱肚子的悲惨历史。那时,团里连给职工吃一顿白面馍馍、解解馋的条件都没有,只能到奎屯去买。当时,一二五团走到了十  相似文献   

10.
5月18日,坐落在沙尔套山山脚下的农四师七十六团九连牧民巴合提赶着30只羊,在九连后山放牧。巴合提告诉笔者:"这些贴息扶贫羊是今年团里的‘扶贫帮困工程’给我的,有了它们,我就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目前,九连26户贫困户已购买贴息牛80头、羊175只。七十六团九连现有职工1062人,其中哈萨克族职工1029人。2009年以前,  相似文献   

11.
多亏了团里开展的‘五百'活动,去年我种植、养殖年收入达到6万元,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日前,农八师134团职工魏庆献激动地说。魏庆献的脱贫经历,是134团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交百家友、解百家难、帮百家富活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农八师一五○团被沙丘四面环抱,被人们称为沙漠半岛。2002年,该团职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团无一户亏损挂账,被兵团评为红旗团场。该团党委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分注意用政策保护、鼓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让职工拿上钱一五○团地处沙漠深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棉花富了一五○团人,使该团成为石河子垦区的富团和经济强团。2001年7月下旬的一场冰雹,使全团10多万亩棉花遭到灭顶之灾,减产达50%。职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拿不上钱,还要倒欠挂账。大灾之年,该团党委把维护和保护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团党委决定:"宁愿团里负债也一定要让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师七团六连职工杜明伟站在连队办公室里,面对着枣园承包合同,心里无法平静,久久写不下自己的名字。他抬起头对笔者说:"我的运气太差,悔不该当初承包这样一份烂地。"几年前,杜明伟还在团场加工厂里开夹包车,每年仅靠冬季装运棉包挣钱。微薄的收入让他有些不甘心。2011年,他利用团场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职工种植果园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采用滴灌技术,两个大棚种植丝瓜收入11万元,加上50亩制种芫荽,共收入15万元。通过种植大棚蔬菜,我住进了小康房,供儿子上了大学。"前不久,在农六师101团召开的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上,该团职工王江南说。今年48岁的王江南1998年3月离开了团场商店。为了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5.
愿景     
《兵团建设》2013,(6):29
一师一团十连职工徐慧云过去五年,是团场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职工们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去年,我种植的红枣和棉花共收入15万元,真是丰产又丰收。连里还组织我们学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报告的字字句句都讲到了我们心坎里。今年,我们一家决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争取年底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崔彦玲)  相似文献   

16.
职工有盼头     
十六团职工王兆忠我承包了43亩棉田,2007年依靠科技种田,获得了大丰收,籽棉单产达到了500公斤以上。听说团里贯彻兵团党委五届十次全委  相似文献   

17.
秋收结束后,我当了农产品经纪人,仅农产品销售一项,获利4万余元。前不久,农十师187团1连职工周建春兴奋地向职工们介绍着自己的致富经。近年,周建春一年四季都忙着农业种植、农机作业和推销农产品,过上了出门有专车、四季忙赚钱、月收入上万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字:近年来,三师四十六团每年都组织近200名农业技术员指导周边县乡农民开展棉花种植、畜牧养殖和红枣种植管理;每年春播和"三秋"都要吸纳周边县乡1500多名劳动力;每年为麦盖提县五乡、六乡、七乡农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1800多人次。故事:三师四十六团地处麦盖提县东南部16.5公里处,分别与麦盖提县七  相似文献   

19.
这些天,农六师101团8连职工王付六正忙着参加团里举办的科技之冬培训。去年,我种植的10亩山药净赚了20多万元!王付六高兴地说。2010年开春,王付六从8连连长姜明那里得知,该连职工张明2009年种植了10亩山药,不仅产量高,而且效益好,这让王付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0年4月中旬,王付六买了些山药种子,并把张明叫到地里,向他请教种植山药的方法。自那以后,王付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张明请教。为了种好山药,王付六还购买了大量关于山药种植方面的书籍,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农十师一八七团五连是团里民主选举连队干部先行单位,五连干部队伍是全团"公推直选"出的一支最年轻的队伍。我叫吴文刚,今年3月当选五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我和两名副连长都是80后,摆在我们这个年轻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今年这地究竟该咋种?新班子紧急召开职工大会,征求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