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队遂行抢险救灾应急指挥行动,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情报预警、快速反应、联合指挥、指挥控制的应急指挥机制,切实提高军队完成抢险救灾行动的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实施抢险应急救援行动,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战争中,军队的自动化指挥能力、全方位立体预警侦察能力、电子对抗能力、远程火力突击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空前提高,使各种新的作战方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从战术分队角度出发,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作战实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及智能协同方面的应用设想,分析了战术分队信息交互的相关技术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区块链在未来战术分队指挥体系构建中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4.
军队指挥控制(C2)是支配军队活动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历来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战争形态的不同,指挥控制的特点也不尽相同.美军的网络中心战作为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赋予了指挥控制许多新的特点.首先归纳了网络中心战中指挥控制的内容,之后从五个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于加快我军的指挥控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今我国周边复杂严峻的战略态势和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样式,通过分析现代战争“明战”“暗战”“观战”相结合的战争形态,以及基于PREA环的指挥控制体系,引出了复杂战争系统概念。根据复杂战争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ACP方法与区块链理论,提出战场PSBC机制,以期实现对战场的高效指挥控制。并采用BDI方式对PSBC机制进行建模,以近距空中支援为例,详细介绍PSBC机制BDI建模方法。最后提出了实现PSBC以及相应BDI建模的关键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6.
军队指挥系统结构,是指挥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科学构建军队指挥系统和提高指挥效能之要务。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战争形态的客观制约,以往战争中的信息流程多受制于组织结构,依附于物质与能量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军队指挥系统信息的及时、高效流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作为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其流动必将日益显示出固有特征,剥离组  相似文献   

7.
刘晓达 《国防》2012,(7):38-39
一、多样化军事行动对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的要求及构建设想 由于多样化军事行动大多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民生、社会稳定、外交等需要而展开,涉及领域多、牵涉部门广,对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多样化军事行动发生突然,行动节奏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行动,突发性强,准备时间仓促,指挥协同层次多,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及早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军事行动区域环境复杂,类型多样,涉及领域多维、空间广阔,活动范围加大,部队机动性强,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必须广域覆盖、组网灵活,为各级指挥机构和任务部队提供网络支持;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力量多元,既有军队内部诸军兵种之间的协同,又有军队与地方政府、武警部队和公安的协同,指挥协调难度大,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必须区域组网、联合保障,实现军警民一体;多样化军事行动可能是多方参与、多方合作,内外联动、广域展开,社会关注度和透明度高,政治敏感度强,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必须安全保密.  相似文献   

8.
指挥控制系统服务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化体系作战是军队未来主要的作战样式,面向服务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网络化指挥控制的技术基础,是网络化指挥控制系统的重要特征.分析了指挥控制系统服务化的原因,阐述了面向服务的指挥控制系统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指控系统服务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提高政治机关指挥能力,是摆在各级政治机关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必须优化组织结构,以适应政治机关指挥体制科学合理的要求;搭建指挥平台,以适应政治机关指挥手段先进多样的要求;确保快速反应,以适应政治机关运转高效快捷的要求;锻造一流队伍,以适应政治机关干部素质全面过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孙锡安  高刚  王峰 《国防》2013,(2):15-15
上海市闵行区人武部围绕军地情报信息衔接,通过建平台、抓源头、顺机制,提高信息融合交互水平,增强应急行动快速反应能力。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搭建信息平台,组建先进的“1546”架构指挥信息系统。构建了一个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军队与公安、  相似文献   

11.
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是航天力量运用体系的神经中枢,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航天力量运用活动实施指挥、控制的基础。提出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从体制、机构设置、指控关系等角度对航天指挥控制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可为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李君博  杨斌  叶伟 《国防科技》2008,29(4):68-71
应对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行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为全面提高部队遂行抢险救灾行动的组织指挥能力,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的指挥网络和快速高效的指挥机构,构建军民一体的灾情资源信息支援与保障体系,实现灾情信息高度共享,进行现场指挥与联合决策,动态调控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作战指挥控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信息时代及其信息化战争,探讨作战指挥控制思想一体化、作战指挥控制体制一体化、作战指挥控制平台一体化、作战指挥控制信息一体化、作战指挥控制行动一体化等发展趋势问题,为提高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控制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战指挥,是军队潜在战斗力向现实战斗力有效转化、战斗能量高效聚合和精确释放的“协调、助推器”,是影响战争进程,决定战争成败胜负的关键性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指挥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指挥自动化手段的快速发展。指挥手段与人脑之间产生了某种“思维联动”,原有的指挥体制、指挥样式、指挥方式方法等正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刷下发生蜕变和质迁。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指挥模式将呈现“扁平细胞状。联合互动式,网络一体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美军为了应付未来的战争,建立了“21世纪的军队”。为了探索“21世纪军队”的战斗力,美军建立了一系列作战指挥实验室。本文讨论了“作战指挥”这个术语的内涵和作用,介绍美军的作战指挥实验室;为提高陆军未来指挥能力,对作战指挥的新方法、新体制和新技术进行的研究和实验。  相似文献   

16.
联合作战对指挥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指挥控制系统在一个互操作能力的高层次上能够交换信息。为了达到这种互操作的层次,不仅信息被交换,而且隐含在信息后面的语义也需要被交换。本体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途径。本文从指挥控制定义入手,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指挥控制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构建方法的分析,总结了当前指挥控制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挥控制领域本体构建指明了方法路子。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21,42(4)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军队审计要想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必须不断丰富手段方式,创新技术方法。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可靠性,可追溯特点有利于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正与审计对证据安全性的要求不谋而合,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可编程的特点还可以根据不同审计场景设计出智能、灵活、实时、全程的审计范式。为探究区块链技术与军队审计作业平台的结合应用,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特点和军队审计实际,在分析构建区块链环境下军队审计作业平台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块链环境的军队审计作业平台建设构想及保障措施,以助力军队审计信息化发展,加速军队审计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陈雄智  张博雨 《国防科技》2021,42(4):103-110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军队审计要想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必须不断丰富手段方式,创新技术方法。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可靠性,可追溯特点有利于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正与审计对证据安全性的要求不谋而合,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可编程的特点还可以根据不同审计场景设计出智能、灵活、实时、全程的审计范式。为探究区块链技术与军队审计作业平台的结合应用,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特点和军队审计实际,在分析构建区块链环境下军队审计作业平台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块链环境的军队审计作业平台建设构想及保障措施,以助力军队审计信息化发展,加速军队审计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已成为我军的重要历史使命。结合以往实践经验,军队在遂行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过程中,要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教育导向,增强政治引导能力;要建立应急机制,完善行动预案,增强快速反应能力;要施行军地联合指挥,开展军地交流协作,增强联合行动能力;要筹组专业队伍,编配专业装备,增强专业救援能力;要深化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安边防部队执勤、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公安边防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是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结合公安边防部队执勤、处突工作实际,从如何规范指挥中心建设,构建"扁平化"指挥模式、提高指挥层决策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