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炮口振动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轮式突击炮行进间射击多体动力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合理性。路面谱采用谐波叠加法建模,在不同路面条件和火线高情况下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两种因素对行进间射击炮口振动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垂向稳定器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比了有、无稳定器两种情况下的炮口振动。结果表明:炮口振动幅值随路面粗糙度增大而增大;火线高对炮口振动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垂向稳定器能有效控制炮口振动,相较于无稳定器情况,开炮前炮口最大高低角和高低角速度幅值分别降低了94.1%和97.4%,开炮后炮口最大高低角振动幅值降低了16.2%。该研究对轮式突击炮的总体设计起到了一定理论支撑,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行高炮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应用于火控原理教学和装备科研等场合。该实验平台以某型高炮构建解算模型,采用实物和半实物仿真的方法,以实际车体模型为运动载体,集成了导航、姿态测量系统、目标探测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实体模型,在仿真火控计算机的控制下,可实现目标搜索、截获、电视自动跟踪、目标运动参数求取和射击诸元计算与输出等功能,同时,可处理车体姿态信息,实现瞄准线和武器线的稳定。该平台运动载体可以自动驾驶或遥控驾驶,配合仿真道路模拟车体姿态的变化,可以仿真短停射击和行进间射击等战术动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船载高炮射击的精度,必须消除船体晃动对武器系统瞄准线和射击线的影响.以某牵引式高炮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火控稳定技术实现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通信中断或目标坐标测定仪故障等情形下,应急射击方式高炮火控系统的重要补充手段.目前,适用于高炮数字化瞄准具应急射击方法有视在航路法、陀螺仿真法.针对视在航路法目标运动参数求取对测角信息过于敏感,以及陀螺仿真法假定目标作圆周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瞄准线角速度求取目标提前角,从而求得射击诸元的新方法(简称瞄准线法),该方法能克服已有方法的不足.在分别描述3种诸元求解原理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仿真,比较相同前提下3种方法的高炮命中概率,仿真结果显示瞄准线法的命中概率较已有方法的命中概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光电火控系统是昼夜型好天候全自动防空火控系统。主要用于车体停止间、短停间或行进间,对低空和超低空来犯的歼击机、强击机、武装直升机进行探测、跟踪、测距、射击诸元解算及实施射击。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进行射击。光电火控系统集战斗、模拟训练与故障诊断三大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25毫米自行高炮的使用效率。其主要组成部分有:三光合一跟踪镜、激光测距机、红外热像跟踪仪、电视跟踪器、稳定跟踪伺服系统、火控计算机、火炮随动系统、方位垂直基准仪、操纵杆、火控控制面板、键盘显示器等。整个系统具有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高炮火力单元射击指挥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对高炮火力单元射击指挥仿真中的目标搜索模型与杀伤效果评估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构建。在实现高炮杀伤效果评估方面,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构建了符合实际、满足仿真粒度要求的高炮着发射与空炸射击毁伤概率计算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模型满足仿真可信度和实时性要求,对开展地面防空作战仿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瞄准式干扰对某型高炮射击效能的影响,从炮瞄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入手,根据电子干扰行动的基本规律,就自卫瞄准式干扰对某型高炮射击效能的影响进行数学建模与定量计算分析;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定量计算电子干扰高炮武器系统射击效能的影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炮武器训练/评价模拟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地介绍了高炮武器训练/评价模拟系统的设计方案。本系统是一套用于模拟高炮射击并评价射击效果的半物理仿真系统。它可以作为雷达、指挥仪、高炮的操作手和指挥员的基本操作训练,模拟真实射击环境,对空中目标进行跟踪和射击之用,也可用于高炮火力综合体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9.
利用谐波叠加法生成三维随机路面图,建立三维随机路面模型和8×8轮式车载防空导弹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对比试验法设计平整路面静止状态、D级路面10 km/h和20 km/h 3种工况,对影响导弹出筒时刻状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行进间发射进行了不同时刻导弹弹射实验仿真,去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得出影响行进间发射导弹出状态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导弹弹射时刻车体的振动状态和导弹与导弹箱之间的接触碰撞。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更准确的高炮武器系统毁伤概率算法,将射击诸元误差进行了分解,并对射击诸元误差各分量进行了相关性和重复性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弱相关误差序列的生成方法,给出了毁伤概率计算的蒙特卡罗法;基于此算法,计算了高炮武器系统使用未来空域窗射击体制或集火射击体制时,对不同机动特性目标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对高机动目标进行射击时,未来空域窗射击体制相比集火射击体制更优;同时给出了根据目标机动特性选择射击体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AN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高炮火力单元射击有利度进行评估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ANN的高炮火力单元射击有利度评估网络模型,并提供了网络的解算方法。通过某型高炮对不同目标射击的已知有利度评估值对网络进行的训练,确定了网络的各权值,并使学习误差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实现了对该型高炮对空射击有利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在现有坦克炮塔结构上实现三轴稳定的可能性,即由陀螺机构测出绕三个轴的角位移,经座标变换折算成炮塔和火炮的转角进行修正,由此构成了三轴稳定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坦克在行进间射击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付机动目标,提高高炮系统的毁伤效能,以完成其担负的防空反导任务,提出了未来空域窗射击体制。以35mm高炮为例,用解析法分别仿真计算了,在集火射击体制和未来空域窗射击体制条件下的点射毁歼概率,并对6种不同目标的毁歼概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对付小型化目标或机动目标采用未来空域窗射击体制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高炮系统拦截空中来袭目标的能力,未来空域窗射击体制应运而生。针对准确计算此体制毁歼概率的需要,并考虑到蒙特卡罗法可以全面考虑随机因素对毁歼概率的影响,适合评估高炮系统的毁歼概率,故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高炮空域窗射击毁歼概率仿真方法。按照高炮系统点射全过程构建仿真模型,以某型高炮为例,仿真统计了未来空域窗射击方式的毁歼概率,并与相应的集火射击方式毁歼概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蒙特卡罗法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空域窗射击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炮武器系统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提出了自适应射击窗的思想.自适应射击窗是指火控系统根据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结果,识别目标的运动模式并估计出其机动幅度,实时在线评估毁歼概率,并求解出具有最大毁歼概率的空域窗技术参数(形状和大小),据此计算出射击诸元提供给高炮武器系统实现对空中目标的射击.对实现该技术要解决的几个专项技术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最后,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航路,采用蒙特卡罗法分别对自适应射击窗技术和传统火控技术进行了效能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巡航导弹不机动时,前者有与后者相当的射击效果;当巡航导弹蛇行机动时,依据参数设置,前者的毁伤效能较之后者提高约17.7%~102.4%,且增加了有效射击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坦克炮对装甲目标射击瞄准点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并介绍了剩余穿深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剩余穿深理论对毁伤目标的影响以及不同剩余穿深条件下,各弹种瞄准点选择在装甲目标不同部位的毁伤效果,提出了基于剩余穿深理论选择坦克炮对装甲目标射击时选择瞄准点的方法,为装甲部队的射击训练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坦克安装激光驾束炮射导弹武器系统后,可以明显提高远距离攻击装甲目标的能力,但在各种不同射击方式下,对不同距离目标射击时的命中概率如何,在实装上难以进行全面试验和评估。通过对影响炮射导弹命中概率的各种系统偏差和随机误差进行分析,计算出坦克在原地和行进间对不动和运动目标、从500m~4 000m距离射击时的首发命中概率数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空炸射击高炮拦阻射击效力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mm高炮为例,构建了空炸射击高炮拦阻射击仿真计算模型,仿真计算了100mm高炮营对巡航导弹和轻轰炸机的毁歼概率,并与57mm高炮武器系统的拦阻射击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空炸射击高炮武器系统的拦阻射击毁歼概率明显高于着发射击高炮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影响59D型坦克行进间射击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59D型坦克105mm加长管坦克炮行进间对不动目标射击命中率的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缩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坦克底盘角振动对火炮射击精度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车试验表明,在行进间射击试验时,当车辆超过一定车速(行进间射击车速)时,射击精度或射击命中率会发生大幅度的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了坦克底盘角振动导致的射击偏差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车试验数据,对射击延迟时间内底盘角振动造成的火炮射击偏差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行驶车速条件下,车辆底盘角速度、姿态角变化量随着射击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射击延迟时间内,车辆底盘角速度、姿态角变化量与射角偏差随着行驶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射角偏差引起的目标距离偏差是弹丸横向速度导致的目标距离偏差的3倍~5倍。因此,随着行驶车速增加而增加的射角偏差增大是行进间射击车速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