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简称"木马"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木马屠城记》.古希腊有大军围攻特洛伊城,久久无法攻下.于是有人献计制造一只高二丈的大木马,假装作战马神,让士兵藏匿于巨大的木马中,大部队假装撤退而将木马摈弃于特洛伊城下.城中得知解围的消息后,遂将"木马"作为奇异的战利品拖入城内,全城饮酒狂欢.到午夜时分,全城军民尽入梦乡,匿于木马中的将士打开暗门而出,开启城门,四处纵火,城外伏兵涌入,部队里应外合,焚屠特洛伊城.后世称这只大木马为"特洛伊木马".无独有偶,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人也把"特洛伊木马"搬上了战场,从而大胜埃军.  相似文献   

2.
文摘大观     
文摘大观世界上八次著名围城1.特洛伊城之围(1194─—1184B·C)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述,希腊人对特洛伊的围困长达10年。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他们使出了著名的木马计。特洛伊人失去了城池,也失去了美女海伦─—双方正在为她进行战争。希腊人屠杀...  相似文献   

3.
史放 《环球军事》2010,(10):60-62
战争,从来就离不开欺骗与诡诈。不过,与这些词语带有贬义的本意不同,它们在战场上的出现,往往代表着高明的将略。对此,中国伟大的军事家孙子早就做出过著名的论断:兵者,诡道也。而在西洋军事史中,从古希腊人留给特洛伊的木马,到二战中出现在北非海岸的“高级情报人员”的浮尸,再到现代战争中的隐形武器技术,“诡道”也是无处不在,并且经常成为克敌制胜、左右战场局势和战争进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期,好莱坞大片《斯巴达三百勇士》在赢得超高票房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斯巴达300勇士究竟因何要与几十万波斯军队拼杀?他们的对手——波斯帝国最后究竟有没有达成他们吞并希腊的目的呢?斯巴达人错过首次战役波斯帝国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经过居鲁士、冈比西斯和大流士三代国王的扩张和征服,到公元前6世纪末,帝国进入  相似文献   

5.
造成部队战斗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战斗力的秘密究竟在那里?从希腊古代的克塞诺丰(Xenophon)开始到今天,曾有不少的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人把战斗力的根源归之于民族性,也有人认为那是受到宗教或思想信仰的影响.此外,也还有人提出其他的解释,真所谓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1941年9月30日,纳粹德国集中约200万人的大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代号为"台风"的最后攻势,苏联军民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在红场阅兵的图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但谁又能想到,这次战役的过程中,苏联政府也作好了最坏打算——放弃莫斯科,并开始安排特工人员潜伏下来,抵抗纳粹占领军。最近,俄罗斯的一些媒体披露了其中的不少细节。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严肃指出,我们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一告诫使人震撼,更催人深思。由此想到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有个叫安泰的英雄,母亲是地神盖娅。他力大无穷,在与敌人决斗遇到困难时,便往地上一靠,立即产生新的力量。敌人看到了他力量的来源,就设法把他与地面隔开,在空中把他掐死。  相似文献   

8.
央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十送红军》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红七十七师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围困,危急关头,敌人提出让红军交出十个人换取一百个生命,红军内部随即出现了不同声音。师长马斯基毅然决断:"交出十人活百人,活着的人怎么看我们?""干革命不能算个人账,否则还不如把算盘绣在红旗上!"一语道出了当红军闹革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在老山战斗中有这样一个排长,他带领17名勇士执行穿插任务,在攀登老山顶峰时,敌人的手雷落在他的身边,他身负重伤仍以顽强的毅力,带领全排勇士,一路冲杀,胜利完成了穿插任务。这位勇士的名字叫卢圣荣,出生在一个洪湖赤卫队员的家庭。转业回到家乡洪湖干武装工作。他在人武部,常年深入基层指导民兵训练,足迹踏遍了洪湖的每一个角落。去年初,市人武部决定选派一名干部到洪湖市的一个边远小镇——白庙镇工作。白庙地处偏僻,谁愿意从城市走向农村?谁又愿意过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高度信息化战争。它标志着新军事变革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实验性地运用了“决定性快速作战”理论。其主要特点是:战场透明度高,广泛实施精确打击;军兵种密切协同,联合作战高度一体化;软战硬战结合,攻心攻城并举;空中打击是关键,地面攻击仍然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1.
“穴地攻城”是近代火炮大量使用之前的一种重要的攻城手段。古人攻城主要有三种战法,一是强攻,二是袭击,三是围困,而强攻是其中最主要的战法。强攻也就是对城垒防御之敌的强行攻击,亦即依靠士兵冲锋来破城歼敌。士兵冲锋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城墙高厚,难以翻越。如何克服这个障碍呢?在虽出现火炮但其技术还不发达,炮弹侵彻力差的条件下,也很难轰开城墙。士兵在城墙没有缺口的情况下,只好使用云梯攀爬城墙,或者使用高与城等的“吕公车”推送士兵接近敌人的城墙。毫无疑问,敌人凭墙而守,可以利用弓箭、刀矛、滚油等武器和器物进行抵抗,占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2.
白帮喜 《国防》2007,(1):70-70
关于作战与训练的关系,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作战能够牵引训练,这是无可厚非的道理.然而,有的人在理解和运用"打仗"与"练兵"的关系上,往往把昨天的战争作为今天训练的参照系,比如按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要求去训练,这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是一场囊括了野战、攻城、追击、遭遇、火攻、退却、水战等多种作战形式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企图通过江河作战而谋求实现统一而最终失败的战争。无论从大战略的高度来看,还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分析,赤壁之战都是一场具有多种典型价值的战争。今天,我们分析战争敌对双方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仍能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战绩,苏联英雄、功勋狙击手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总共消灭了250名敌人.而二战中消灭300名以上敌人的苏军狙击手就有20多人.然而,扎依采夫在军史学家眼中无疑是二战时期苏军的"狙击之王",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狙击技巧和经验为人称道,更重要的是他在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对决中,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之王"科宁斯.  相似文献   

15.
木马情深     
班长徐晓东是全团有名的军体标兵,四川通江人,黝黑的皮肤、中等的个头,看上去机智灵敏。我入伍后,体能训练中最使我犯难的就是跳木马了。每次跳木马,我便躲在队伍的最后面。轮到我时,只好咬牙上阵,紧张地起跑、踏板……最后不是身体狠狠地撞在木马上,就是一屁股坐在马身上。见我这样,班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午饭后,班长把我叫到了训练场,对我进行单个教练。只见他弯着腰,让我从他背上跳过去。我的体重比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新军事技术成群涌现、新军事理论暗下交锋,战争形态演变、作战样式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幅度显著增大.人民解放军审视自身军事技术、军事理论与现代战争发展的差距,开始把研究战争的视角投向未来,把运筹战争的方式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设计.从1983年开始,以《解放军报》开设的"未来战场设计""超越型"研究专栏为代表,全军掀起了设计未来战争研究的热潮.通过早期的未来战争设计研究,人民解放军对未来战争环境变化、作战力量发展及战法更新进行超前预测,创新思维方式,加快转变过时的战争观念,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战争视野,推动了军事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希腊古典时代,雅典海军一直对斯巴达占据压倒性的优势。然而在公元前431年到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晚期的狄凯里亚战争阶段,斯巴达海军实力逐渐超越雅典,并在羊河口海战中决定性地击败对手,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诸多因素提升了斯巴达海军的综合实力,波斯的援助、盟友的支持,而斯巴达海军将领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解决"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必须强化"智能型"战斗精神.要站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新起点上,研究战斗精神的时代特征、时代需求、时代内涵,坚持把提升人的信息化智力素质水平和思路理念作为解决"三个确保"时代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24日至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在这次"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集结兵力8万余人,使用了近50颗卫星,动用各类飞机1200余架,出动3.8万架次,投掷2.3万余枚炸弹,空袭了1000多个目标,给南联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北约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空中打击,最终取得重大战果,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战前做了充分的战争动员与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的抗日硝烟早已散尽,抗日先烈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那个悲壮的时代,其中最为著名的英雄集体有狼牙山五壮士和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其实在山东,还有一个英雄集体马石山八路军十勇士,他们虽然没有狼牙山五壮士那么著名,但他们的英勇悲壮同样堪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媲美.八一电影制片厂2007年推出的抗战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就是根据1942年11月的山东马石山突围战这一历史事实改编的,真实再现了王殿元等十名八路军战士在抗战中那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