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国防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变革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向"军民融合"的转变之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中,需求结构转变提升了国防经济的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转变拓宽了国防经济利用社会力量的渠道,要素结构转变为国防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撑。适应这种背景转换,应深入推动国防经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并积极引导其从"单向式"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相似文献   

2.
姚章聚  谭显伦 《国防》2009,(11):19-20
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关键在既要大力加强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硬件"建设,又要狠抓以国防动员应急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建设;根本在于既要统筹国防动员资源使用,又要尽可能地挖掘、利用好地方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同时指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战备思想,为进一步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作为从事国防高新技术研究总体单位,在"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两弹"精神和"公正,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激励与指引下,坚持科技强军兴国、创新引领未来,主动面对挑战,  相似文献   

5.
刘晓良 《国防》2013,(12):30-30
深化国防动员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形势的客观要求。必须着眼实际、把握规律,积极探求和确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国防动员发展观,引领和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深化发展。强化军事属性观念。国防动员建设虽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具有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某些属性,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其以"战"为主的军事属性,任何忽视、淡化军事属性的想法做法,都会从根本上削弱国防动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机制设计理论已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在国防经济研究中引进与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不仅在研究范式上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型国防经济学"与西方"应用型经济学"的成功融合,而且在学科建设上可以为促进国防经济转型提供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在引进与运用该理论时,必须紧密结合国防经济研究的现状与特殊性,合理设计界定条件、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使设计出的机制更具可实施性,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设计的期望目标。  相似文献   

7.
石晓 《国防》2013,(9):23-25
国防动员政治工作准备是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支前参战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按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国防动员政治工作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树  张大伟 《国防》2010,(10):69-69
近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国防动员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贯彻《国防动员法》暨应急动员能力建设培训。培训以"熟悉法规、熟悉地形社情、熟悉预案、熟悉装备、熟悉国防动员、熟悉机关业务"为目标要求,系统学习了《国防动员法》,  相似文献   

9.
葛永宏 《国防》2013,(9):26-27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文化建设已成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助推器"。国防动员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理清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思路,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总体布局相承接、与强军目标对国防动员的总体要求相适应、与国防动员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匹配的国防动员文化,加速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长青  张杰培  井盛 《国防》2014,(10):28-28
8月21日-22日,潍坊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举行了代号为"潍动-2014"国防动员指挥演练,组织全市国防动员实兵实装实地实案演练,检验提高整体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方庆灵 《中国民兵》2010,(12):44-4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主席站在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国防后备力量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重任,必须着眼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发展和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积极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庆八一剪纸     
"中国军转民"标识创意及图案说明 整体标识由汉字"军"与"民"交融而成,寓军民互融,和谐共进;又意为地球,寓中国国防事业放眼全球,在保持经济发展与捍卫国防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模式,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自主创新理念,不断深化与世界各阶层、各领域的企业共赢合作,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国防》2013,(3):33-34
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走活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联合、权威、高效、顺畅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深化军地融合的动员建设理念。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必须着眼军地联合指挥,树立军地一体、军民联合的建设理念。应着眼遂行新的职能任务需要,牢固树立军地全面融合的意识,使部队的指挥  相似文献   

14.
国防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优化国防资源配置,必须从改革调整军队预算制度入手,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PPBE制度。应适当减少预算编制时间,缩减不必要的程序,并坚持"需求牵引、体系统一、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原则,降低军费预算制度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郭先进  冯杰 《国防》2013,(12):31-32
从"5·12"到"4·14"再到"4·20",西南地区5年3次大地震,国防动员队伍反应迅速、救援有力,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认真研究抗震救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正确把握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将会极大提升国防动员队伍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曹效训 《中国民兵》2010,(10):28-28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河南省濮阳军分区就"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这个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思考。调查发现,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进一步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防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防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吴学东 《国防》2014,(10):18-18
前不久,以"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南京军区国防交通建设企业家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辖区内的五省一市交通战备办公室、国防交通协会企业会员单位、军交运输系统和军区空军、海军东海舰队相关部门的130余位代表参与论坛。军区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林育平作了"主要战略方向交通运输军民融合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国有企业和宁波东海海运公司、宜春汽车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与军方人员一起,紧紧围绕贯彻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强军要求和国防交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保障能力建设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而睿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黄善春 《国防》2014,(10):29-31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关于强军目标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我党建军治军的核心思想和总方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明确了"方向标"、绘就了"路线图",为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全面建设拎起了"总纲领",确立了"度量尺"。沿海地区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国防的前沿,沿海省军区要紧贴复杂多变的海防安全形势,高度自觉以强军目标统领部队建设,为维护沿海地区安全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丁宪庭  傅志刚  陈鸿亮 《国防》2009,(11):80-83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上海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胡主席的战略部署,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举措,走出了一条"纳入、整合、兼顾、融入"的融合式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0.
石雷 《国防》2014,(10):36-36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趋常态化,国防动员队伍遂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矿难与核生化救援等抗灾救灾行动,以及担负反恐维稳、专项安保等突击性任务愈来愈多,大力加强国防动员队伍应急能力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而迫切。一要树立"双应"一体建设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