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事百科     
对联鼓斗志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的战法,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朱德同志等经过周密考虑,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誓师大会上,毛主席亲手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主席台两旁。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特长进行,要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度”,不能生造出孩子的众多的“指令性需要”、“指令性兴趣”,对孩子的期望也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3.
“《环球军事》怎么还没到?”这是队长最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应该啊,以前都是这个时候到啊?搞不懂。”队长是《环球军事》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参军入伍到仪仗队以后,他就每期必买,每期必看(因为当时邮局的原因,不能订阅)。他常说:“这《环球军事》就是有价值,只要当兵就应该看,就是回家聊天也有资本啊!”  相似文献   

4.
在榆林市北的林区里,矗立着一座民兵治沙造林纪念碑。碑的两端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昔日沙进人退日色昏”,下联是“今朝林茂粮丰鱼儿跃”,横额是:“功业归民兵”。这幅对联,生动地记述了榆林地区民兵治沙造林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5.
何顺昌 《政工学刊》2008,(10):25-26
做经常性思想工作,把握好时机十分重要。古人云:“火及未燃,杯水可灭;及至火猛风起,虽倾河海不能救也。”讲的是灭火道理,对经常性思想工作亦然。因此,基层带兵人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思想工作时机,坚持做到“十个必谈”。  相似文献   

6.
战争轶闻     
双关妙联斥汉奸 1940年3月,卖国求荣的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就职那天,被誉为“当今王羲之”的灵谷老人写了一副对联: 昔日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阿谀拍马之辈对此联大加赞赏。但有人悄悄地提醒汪精卫,这副对联写的不是好话:“昔日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该死”  相似文献   

7.
袁浩 《政工学刊》2010,(10):17-17
有副对联叫“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皆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每每想起这副对联的含义.都颇感受益。  相似文献   

8.
道德修养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人都不能企求一觉醒来,就变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古人说:“天下大事,必起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也告诉我们,“小者大之源”,任何一个细小的高尚行为,都是自身道德大厦的一块基石,小联系着大,“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看似很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所以,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坚持从小事做起,自我检点、自我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里贾府的门楣上有幅有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弄虚作假的危害。 近读史书,深感弄虚作假对于军人为害尤甚;军队工作、武装工作尤其不能允许弄虚作假之风流行,那是误军害人、祸国殃民的卑劣可耻行为以至罪恶行径啊! 在我国军事史上,历代军人都是很重武德,而均视弄虚作假为不齿的。但也有例外。在腐朽  相似文献   

10.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名庸医叫"吉生",因其医术平庸,误人甚多。人们对他甚为不满,以至请人送他一副对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这个对联妙在将逢凶化吉、起死回生两个成语隐去末字。而隐去的这二字,便是庸医之名。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曾作嵌字联骂康: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句是《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妖孽"二字;下句是《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贼"字。能作如此妙联,章太炎不愧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1.
可贵的自知     
倪玉  姜士收 《政工学刊》2003,(10):55-55
苏东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获得“唐宋八大家”的美誉,与他具备自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自幼读了不少书,少年时代就显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苏东坡为此非常得意,挥笔写下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一副对联贴了出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说苏东坡才华横溢,有的说苏东坡狂妄自大。一天,有位白发老者拿来一本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的脸立刻红到了脖子根。原来老者拿来的书苏东坡一字都不识。苏东坡十分后悔,他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立即取下那副狂妄自大的对联,换上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新对联。…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副既普通又特殊的对联—— 上联:江总书记情深似海 下联:县人武部恩重如山 横批: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感谢武装部 这副对联的“创作”和张贴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陇黎屯壮族农民苏其权,眼里噙着感激的热泪,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副对联背后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3.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宫;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期间,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对联。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日: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来的发展,果然不幸被萁子的“象箸论”所言中,纣王从用象牙筷子开始,进而吃山珍海味,着锦衣九重,筑摘星楼,建酒池肉林,甚至“以童男割炙肾命”作羹汤,一路奢侈腐化下去,最终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15.
党建荟萃     
《兵团建设》2006,(3):35-35
园牧队党支部联系群众“六必谈”近两年,农一师新农公司幸福城农场园牧队党支部与职工和住户谈心 350余次,解决职工、住户实际困难 160余件。该队党支部经过摸索,探索出“六必谈”方法。即发现片区住户对领导或管理工作有意见必谈,对住户不敷衍不回避,以心换心;住户在工作与生产中有困难必谈,设身处地为住户解决实际问题;住户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必谈,帮助住户化解矛  相似文献   

16.
“法为媒”     
新年前夕,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郑家村鞭炮声声,简老汉家娶媳妇的场面热闹非常,门前一幅别致的对联尤其引人注目。上联是“好民兵知法守法化干戈为玉帛”;下联是“靓姑娘巧作调解变冤家为亲家”。横批是“法为媒”。 古有“花为媒”、“画为媒”的美谈,而如今一段“法为媒”的姻缘,讲述了一对青年民兵学法守法用法的佳话。2002年3月,简老汉家和邻居因宅基地问题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介词和动词的兼类词,在具体句子里的归属和辫识,是语法界长期以来争论不已而在教学中又极易弄混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一个句子中,介词是失去了指示时间信息功能的次要动词,动词就是具有指示时间信息功能的主要动词.因而,在含有此种兼类词的句子中,可根据动词(包括兼类词)的数量和能否带助词“过”来判定这个兼类词的归属:a.仅此兼类饲一个,则必为动词;有其他动词,则必为介词;b.不能带助词“过”的是介词,能带上的是动词.  相似文献   

18.
萧萧 《环球军事》2013,(20):26-28
10月4日,有着“百战将星”之称的原越南人民军大将、国防部长武元甲在越南第108中央医院离世,终年102岁。这位直接指挥过抗法和抗美救国战争的老军人,始终得到国人的敬重,他的离去也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有越南网民用汉语书写对联“武功传国史,文德贯人间”来纪念这位传奇的军人,而曾经与之为敌的西方国家也给予其极高的礼遇,用他曾经打败过西方一流强国的战地名字称其为“莫边府之虎”。  相似文献   

19.
近日偶读一副对联,感触颇深。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是:一票否决。时下,“一票否决”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深受一些领导机关的青睐,诸如“安全管理出了问题一票否决”、“官兵中有人受过处分一票否决”、“卫生检查不合格一票否决”等等,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工作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一票否决”俨然成了一个“万能筐”,领导机关想强化哪方面的工作,都可以装到“一票否决”这个筐里。然而,重重叠叠的“一票否决”,既难有主次之分,也缺乏轻重之别,最终往往难见实效,什么也“否决”不了。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严肃性和艺术性决定了不能认为“戏说”之作是文学手法的创新 ,文学创作应遵循一定的“度” :宣扬人性之美 ,尊重历史传统 ,坚守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