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论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在华北战局日益危急的形势下 ,八路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与指挥下 ,火速东渡黄河 ,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适时改变战略部署 ,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积极配合国民党友军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这一系列战略举措 ,为八路军在华北实施战略展开 ,开展抗日游击战 ,建立根据地 ,坚持华北抗战 ,影响推动全国抗战局势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6年2月党中央、中央军委组织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历时三个月的东征,对于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扩大红军、发展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为以后出师华北进行抗日奠定了基础,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为此,我们就东征的有关问题作些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第一个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除一部兵力先期留守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务外,主力相继移师晋西南、挺进齐鲁大地,同时另以一部兵力像种子一样,撒在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苏北等地区,开花、结果.第115师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6.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冀鲁豫平原发展的战略基地,它东起平汉路,与冀鲁豫区衔接,西抵同蒲路,西北面与晋绥区相连,北至正太路,与晋察冀区相邻,南迄黄河,包括晋东南、冀西、冀南黄河北之豫北部分地区。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要组成部分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晋冀豫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9师、第115师344旅以及山西抗日决死队第1、第3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战略方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同日伪军反复激烈的较量中,共同开辟和创建起来的。本文…  相似文献   

7.
一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 抗日战争一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就已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并预定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控制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战略基地. 1937年9月底,八路军129师继115师、120师之后出师抗日,到达了山西前线. 这时,华北的日寇在占领北平、天津以后,以20万兵力沿平汉、津浦、正太、平绥诸铁路大举进犯,连陷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德州、大同等重要城市,并图一鼓而下太原.国民党在华北的许多军队和政府人员,弃城失地,狼狈溃逃.华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就如同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外凶险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建立广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北抗战是这一真理的完美诠释。在国民党军队经过一定抵抗后大踏步撤往河北南部和河南,甚至渡过黄河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迎着日军侵略的铁蹄插入山西敌后,先后开辟晋察冀、晋绥、晋东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中共及八路军迅速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最大政党和最强军队,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个"特殊局面"。其中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就是这"中流砥柱"群体中的重要领导者,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晋绥抗日根据地,东起同蒲、平绥铁路,西至黄河,南至汾(阳)离(石)公路,北达绥远省之包头、百灵庙、武川、陶林一线,包括了山西省西北部及绥远省东南部,境内辖地46个县。行政上划分为晋西北、大青山(绥远)两个战略区。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0师、决死队第2、第4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在同日本侵略者反复激烈的斗争中,共同开辟和创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既是陕甘宁边区东面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联系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共中央将山西作为华北抗战战略支点的决策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东进战略方针的发展和具体体现,最早源于中央对长征落脚点及战略发展方向的探讨;未来对日作战的需要、军事地理和自然经济条件、红军作战需要足够的回旋空间等三个因素是向山西发展的东出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使红军东渡黄河实行战略展开成为可能;太原失守后共产党八路军成为山西敌后抗战主角,山西战略支点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晋察冀军区从1937年11月成立到1948年5月结束,历经十年半,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山西敌后抗战。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奉令率领该师独立团和骑兵营等部约3000人,在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归八路军建制。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祯任供给部长。军区辖第1至第4军分区。随后,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1945年大反攻前,晋察冀军区辖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  相似文献   

12.
山东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东濒黄海、渤海,西传津浦铁路,南至俄海铁路,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上交通发达,是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①1940年3月他强调指出: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②。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留守红军在南方苏区的斗争。它从一开始到结束都与中共中央的战略相统一。中共中央不仅对游击战争进行了战略思考,而且对其进行了准备与部署。留守红军初期的斗争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后期的游击战则与中央红军在北方的斗争相呼应,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游击队适时进行战略转变,坚持了中共中央的抗日统一战线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汊的游击战,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特别是从山地游击战发展起来的、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为依托的平原抗日游击战,在八年抗战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回首往事,当年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持久的平原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把游击战由山地推向平原是在上海、太原失守后,在创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展开的。1937年11月初,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我第129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洛川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组成八路军,任弼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9月,任弼时随八路军总部离开陕北,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16日,中央军委为了统一和加强前方和后方抗日部队的领导,决定在陕北延安成立总政治部,由任弼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谭政任副主任。由于当时任弼时在华北抗日前线,决定由毛泽东代理。为了统一对外,总政治部也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东渡黄河     
高泉 《军事史林》2014,(7):65-65
1937年8月22日。改编后的八路军由陕西三原等地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油画《东渡黄河》。反映的是1937年9月6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任粥时.左权,邓小平等率领八路军总部在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果断地实行了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军事战略转变。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怎样实现转变?其意义是什么?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发生在中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前夜。长征胜利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变为现实,加快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完成红军向抗日前线的战略集结,准备了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基干力量;使陕甘苏区得以巩固和扩大,创造了红军直接对日作战稳固可靠的战略后方;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推动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没有长征的胜利,就不会有尔后国内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