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官兵人际交往呈现出新的特点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许多青年官兵在交往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与交往对象往来密切,交往频繁。个别的常常是“一天到晚电话不断,三天两头朋友会面,隔三差五要下饭店”。有的同志见面或打电话时,经常把“坐坐”和“我安排”挂在嘴边。在办公室和会议室经常听到手机响起,来电话的内容有很多是邀请见面或吃饭的。有的一周4个晚上有“活动”,“忙”时甚至一晚上要赶两个“场”。“群体性”交往趋势明显。在有些官兵的交往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交际圈”。因地缘关系形成的“老乡圈”,有的甚至参与地方组织的“同乡会”;…  相似文献   

2.
切莫“乱交友”陈经和,姜洪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官兵与社会交往的增多,“多个朋友多条路”的观念在部分官兵中得到了不适当的强化。有的通过报刊杂志参与征友活动,有的在营区附近建立“关系户”,有的外出途中由交谈投机发展到相见恨晚,有的利用外训施工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调查了解中发现,部分官兵存在“透支消费”问题,超出个人和家庭实力,盲目进行消费享乐。致使有的官兵个人欠款高达二三万元,有的部队私人欠款总数高达三四十万元,既影响部队的正常资金周转,又损害战友情谊和军民关系,还诱发了各种违法乱纪问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透支消费”的表现官兵“透支消费”主要用于:(一)到地方经营性娱乐场所玩乐,如参与各种名目繁多的赌博活动等。(二)向领导请客送礼。少数官兵为达到入党、入学、提干等个人目的,或请领导下馆子,或给领导送“薄礼”。(三)招待战友、亲朋。有的官兵为…  相似文献   

4.
严峰 《政工学刊》2001,(10):45-45
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政治性和知识性。网络文化的一个主要功 能是育人功能。作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军营文化,必须突出强化这个特点,紧紧围绕培育“四 有”新人,不断加大文化工作的思想“养分”。但从现实情况看,有些单位在上网内容的选 择上值得商榷。有的片面求“全”求“大”,内容选择的过于宽泛,理论气息和传统色彩 不够浓郁;有的缺少军味、兵味和战斗性,上网内容与提高官兵的打赢素质、科技素质贴得 不够紧密;有的内容比较陈旧、单一,知识含量低,不够“经典”,个别的甚至比较低俗, 不仅满足不了广大官兵日益高涨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日下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单位“口袋书”很多。编印口袋书是促进官兵学习的好方法,既携带方便,又能让大家随时背记,但现在好多单位的“口袋书”过多、过杂、过滥,导致官兵不喜反厌。产生此种现象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装不下。有的单位逢会必印,有的机关逢教育必编,花样层出不穷,官兵的口袋鼓鼓囊囊,“口袋书”变成了“麻袋书”,战士脑袋根本装不下。看不懂。  相似文献   

6.
周建新 《政工学刊》2005,(12):26-27
当前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求真务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机械重复,内容雷同。有的单位跟不上社会发展进步和官兵思想变化的节奏,不能结合国际形势、国内改革、军队使命、官兵思想等新的实际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习惯于简单重复以往的教育课题;有的不思变革创新,热衷于凭老经验办事,一个内容反复搞、一个教案用多年。(二)空泛说教,脱离实际。有的教育授课照本宣科,与时代发展要求、部队使命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离得较远;有的就理论讲理论,缺乏用内容…  相似文献   

7.
官兵思想更加隐蔽与不可预测,使教育的贴近性增加了新的难度。不少官兵受“明哲保身,少说为佳”等观念影响,不愿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有想法、有难题不向组织和领导反映,与战友交流也谨小慎微,有的甚至在个别谈心、问卷调查时也不肯敞开心扉。基层有的指导员反映,现在?..  相似文献   

8.
李雪 《政工学刊》2013,(2):30-30
切实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针对性是实现有效性的前提,有效性是对针对性的检验;针对性没有解决好,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当前,一些单位没有真正把教育针对性问题重视起来,有的主观臆造官兵思想情况“虚设靶子”,有的把官兵已经变化的思想问题当作现在的思想问题,有的偏爱形式和过程,有的热衷于刊发“经验材料”等。  相似文献   

9.
王野 《政工学刊》2023,(12):77-78
<正>近年来,微信群“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它为官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新挑战新问题。从网上监测情况看,有的在微信群谈论涉军问题、传播小道消息,有的暴露军人身份,有的造成失泄密问题,有的甚至滑向违法犯罪深渊。广大官兵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祸从“微”出、害由“群”起。“微”中有患、“群”中有险,高度警惕微信群出现突出问题。微信群如果放任自流、恣意使用,就很可能变成身边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0.
贺占华 《政工学刊》2008,(12):17-17
着眼时代发展,及时准确掌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增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一)密切关注新时期官兵的思想变化。青年官兵,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的对非理性思潮、非道德行为产生“认同心理”,对形势和前途产生“阴暗心理”,对所谓“潇洒”现象产生“尝试心理”,对自我行为产生“放纵心理”等。  相似文献   

11.
邹森 《政工学刊》2014,(12):73-73
会议是统一思想、研究问题、部署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基层流行“一说开会就没劲,一到开会就犯困”的说法,有的官兵甚至戏称:“如果哪天你找不到我,不要问我在哪里,因为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由此可见,会议问题仍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2.
盯住官兵思想实际搞教育符廷贵抓好“四个教育”,增强官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是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口。但是,有的单位还存在着对官兵现实思想了解不清,对倾向性问题若明若暗,对“四个教育”研究不深的问题。因此,必须摸清官兵思想状况,盯住倾...  相似文献   

13.
某些领导机关在一些总结材料中,总爱谈“为基层办了多少实事,为官兵解了多少难题”之类的话,可事实证明,他们往往并未把实事做“实”,而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的表态时说好,落实时说难;有的批复时“速办”,落实时“速慢”;有的承诺要办10件实事,落到实处却未及一半;更有甚者,极个别领导机关的办实事仅仅喊在嘴上、写在计划上、体现在总结汇报  相似文献   

14.
《政工学刊》2013,(4):78-79
今天,舰上举办“幸福之家”——官兵与家人生活照片主题墙展示活动,舰党委征集护航官兵的家庭照,展示在餐厅对面的主题宣传栏里。我只有和妻子的结婚照,从大连出发赴湛江执行护航任务时,儿子还没出生,不久前妻子通过网络把儿子照片发给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儿子。当文书向我要照片时,我便请他用电脑技术把孩子的照片加入我和妻子的照片中。  相似文献   

15.
马运文 《政工学刊》2004,(12):57-57
喜欢结交朋友,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时下,有的领导干部却热衷于拉拉扯扯,与社会上有钱、有势的所谓“老板”、“大款”称兄道弟,关系非同寻常,说到底,交了一些势利朋友,“势倾则绝,利穷则散”。而不太情愿与基层官兵结交,甚至在官兵面前趾高气扬,摆一副“官架子”,让基层官兵不容易接近。  相似文献   

16.
一、强化打牢信念意识 ,以理想明方向。理想信念决定人生追求 ,影响精神状态。指导员的工作是代表党在工作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是为党工作的本质要求。当前一些指导员受功利思想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思想政治素质不强 ,看社会上先富起来的同志心里不平衡 ,工作热情、责任心下降。有的不比工作比待遇 ,不比成绩比“实惠” ,工作还没干 ,已在瞅“位子” ;有的缺乏政治敏锐性 ,任由社会上消极“顺口溜”、低级“小段子”在官兵中满天飞 ,给官兵思想意识造成混乱 ,削弱了官兵坚定政治信念和献身国防的使命感、责任感。官兵政治觉悟要提高 ,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官兵结构成分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媒体日益普及,官兵思想、心理问题趋于增多,各种现实矛盾更加凸显,给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官兵思想“三性三难”。受地方“诚信危机”影响,一些官兵不愿向组织谈及内心想法,思想更具隐蔽性,排查难;受外部环境、信息传媒等因素影响,有的官兵遇事喜欢“跟着感觉走”,思想具有易变性,  相似文献   

18.
官兵隐私是指涉及官兵内心情感世界、家庭内部情况等不便向外人公开的私人事项,隐私权是官兵享有基本人格权利的重要内容,应当受到保护。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一些官兵对此认识不足,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对部队内部关系和思想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各级应引起高度重视。问题(一)有的干部骨干“隐私”意识淡薄,在工作中有意无意侵犯官兵的隐私权。有的干部骨干对官兵的隐私权认识不够、尊重不够,维护官兵隐私权益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侵犯战士隐私的行为是违法的、不道德的,因而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侵犯了官兵的隐私权。比如,有的干部为了查…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国防》2000,(8)
编辑同志:目前,不少营区外都设有“网吧”,一些军人已成为这些“网吧”的常客甚至“发烧友”。尤其是节假日,有的在“网吧”一泡就是一整天。军人上网并非坏事,引导管理得好,既可以使官兵学到新知识,又可以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这种营区外  相似文献   

20.
王浩 《政工学刊》2010,(5):72-72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心理工作者对官兵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苗头不敏感,见怪不怪。而当官兵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尤其是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恶性事故案件时,又匆匆忙忙采取事后开展教育、总结教训、追究责任等被动性的补救措施。这种“麻痹于前,懊悔于后”的不良倾向,不仅于事无补,也会给官兵个人和部队建设造成巨大损害,值得每一位心理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