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1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挽回了长期失去的尊严中国人民始终站在反法西斯斗争最前列。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奋起抗日,开辟了东方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苏等大国正式投人战争时中国抗战已…  相似文献   

2.
王振德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中国战场》),是一部专门论述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的史学专著。《中国战场》记叙中国人民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揭开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开始,1937年7月7日中国军民进行全面反法西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开辟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经战略相持阶段,到1943—1945年中国战场反攻作战,及至日本投降这14年的历史。作者在篇章结构的安排和内容的选材上,始终把握两点:第一,第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政两署迁至锦州,一些东北爱国人士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锦州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并积极组织义勇军奋起抗日。为了鼓励民众抗日,黄显声等主持制定《编委方案》。之后,锦州的抗日义勇军纷纷建立,并取得了"锦州保卫战""江家屯大捷""五台子大捷"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他们浴血奋战、殊死搏斗,为中华民族反抗异族入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4.
世界是一个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用东方巨人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巴不盯能了”①。50年前取得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样,中国的抗战也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一定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诸反法西斯战场浴血奋斗并相互支援与配合的结果。回顾中国抗日战场与世织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相互支援与配合的历史,总结其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维…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是“二战”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重要后方基地;中国抗日战争打乱了法西斯的全球战略,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规模最大、交战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现代化联盟战争。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一、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它早就把中国东北地区视为其“生命线”。经过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齐德学  潘泽庆 《国防》2005,(8):20-2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亚两大洲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号称轴心国,妄图瓜分世界,法西斯势力在全球猖獗一时。然而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法西斯国家被彻底击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同时,中国人民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东方的反法西斯战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德意日法西斯就逐渐将侵略魔爪…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翻开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烽火年代,那些代表着中华民族之魂的抗日歌曲会不时在耳边回响.一首又一首或悲壮、或激昂、或振奋的抗日歌曲诞生在日寇铁蹄下的沦陷区,诞生在硝烟弥漫的敌后战场,诞生在广阔无垠的中华大地,热情讴歌了千百万军民奋起抗日的壮举,生动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岁月的无畏气概.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国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希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几次来到中国,曾编辑英文刊物并撰写过大量政论文章。他先后参加过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八路军,直至牺牲在沂蒙山区。反法西斯的优秀共产党员希伯生于克拉科夫(现属波兰),后到德国上大学并加入德国共产党,通晓英、德、…  相似文献   

11.
从炮火硝烟的淮海战场,到栉风沐雨的救灾一线,有一支队伍脚步铿锵;从活跃敌后的抗日奇兵,到守卫家园的坚强力量,有一种使命从未改变…… 习主席深刻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历史反复证明,一支军队如果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就只能在强敌入侵时失去国家利益、在谈判桌前丢掉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12.
滇西抗战是中国战场最早向日军发起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二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龙陵因地处滇缅公路咽喉,成为中日双方交战的核心地区,战斗甚为惨烈。龙陵位于怒江、龙川江大峡谷之间,岗峦迭起,山高谷深,自古以来就  相似文献   

13.
奋勇战敌后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林治波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投身于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胜利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人们想起这场艰苦的反侵略战争时,不能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作一公正的评价。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抗战中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以国民党正规军为主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抗击了  相似文献   

15.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柳茂坤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不久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所承担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两个战场对夺取全国抗...  相似文献   

16.
日军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始终把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资料记载,中国抗日战场历年牵制日本陆军兵力为:  相似文献   

17.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是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东北党组织把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同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一个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的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举国一致进行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至欧洲战事爆发前,中国战场牵制侵华日军百余万人,鼓舞和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本期的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颖而深入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抗战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情势急转直下,民族危亡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战略问题集体探索的历史进程中,朱德提出了红军抗日的“太行山战略构想”:紧密依靠人民群众,依托山地、敢争平原,采用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法,变日寇占领区为民族抗战的战场。这一构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争理论的大发展,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持久抗战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救亡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世界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我们自己研究和宣传不够,没有拿出内容充实、论证科学的专著和论文来宣传,致使国外史学界把中国抗日战场看得似乎微不足道,甚至把中国人民八年奋斗取得的抗战胜利,说成仅仅是美国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的结果,而不承认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作为史学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