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最近,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正在各地热播,很多人也由此知道了中国抗战历史上一支特殊的部队--中国远征军.那么,历史上的中国远征军将军戴安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缅甸的真实遭遇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2.
仁安羌(亦作燕南羌)大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场上因中国军队以少胜多、解救盟军而载入史册的经典之战.近年来,随着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被世人重新审视,仁安羌大捷备受关注.一些涉及仁安羌大捷书籍史料、回忆录等刊载经过存有异议,留给后世诸多悬念.笔者经过多方走访查询求证,结合中、英、日三方战史资料,以客观角度重新解读仁安羌之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段天杰 《国防》2012,(10):74-75
我们在瓦窑堡"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寻根溯源、追昔抚今,每一孔窑洞教室都让我们流连忘返,每一幅历史图表和照片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们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看展览、听讲课,全面学习了解抗大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我们对举世闻名的抗大,充满崇敬之情. 抗大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早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毛主席就敏锐地意识到,"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就必须大大的增加抗战力量……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办学校培养抗日干部".  相似文献   

4.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台县国立东北大学以赵惠中为首的28名师生和各中学学生百余人向该县政府请求参加远征军杀敌①。以此为发端,由三台而重庆、四川、西南诸省,直至部分沦陷区,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伴随着此运动发展的,是远征军征集译员运动,也可算作广泛意义上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资”,知识青年的爱国情怀是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得以开展的基础。1943年至1944年,正是中国抗战非常艰苦之时,是时国民政府偏隅重庆,所辖之地只限于较为贫瘠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日军进攻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蒋介石曾三次赴缅,与盟军协商作战事宜.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盟军在缅北的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发动滇西反攻,强渡怒江后陆续攻占腾冲、松山、龙陵等地,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在战役准备阶段,远征军通过与盟军的军事合作,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美制火炮装备,在整训中提高了技战术水平;在作战过程中,远征军能够根据战役战斗目标,合理运用火炮战术,为滇西战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火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两次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福建首期青年远征军的征集并不理想。二期青年军的报名应征人数达1.6万人,位列全国第二。福建省青年军集中整编为第208、第209两师,分驻江西黎川、福建上杭集中训练。日本投降后,该批青年军于1946年夏大部复员。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对于振奋和鼓励民众抗战精神,转移社会风气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鸿渐 《军事文摘》2011,(10):52-55
论及美国远征军及其海军陆战队在一战欧洲战场上的表现与贡献,熟悉战史的朋友自然会首先想到贝劳森林血战,的确,美国大兵们在这场战役中用血的代价,书写了自己的传奇.而在此战后不久的1918年秋天,又有另一场战斗值得大书特书,这就是白山之战.在这场战役中,美国远征军同样赢得成功,也同样付出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最后胜利的。八年全国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和意义是局部抗战无法与之相比拟的。我国史学界对全国抗战史的研究,一向十分关注。然  相似文献   

11.
《军事史林》2014,(2):F0002-F0002,I0001
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樊建川先生创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安仁古镇,已建成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四大系列。抗战馆系列由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以及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和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十分关注东方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表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认为中共是抗战的坚定派,中共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共创建的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和中国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中国最大苗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平寨村的一个农户家中,采访了苗族抗日英雄侯正明。这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84岁高龄老人,向我们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远征军异国他乡的战斗故事。1921年侯正明生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一个贫寒农民家庭。他20岁那年(即1941年元月16日),国民党政府在当地征招青年远征军,侯正明应征入伍并被编入远征军陆军新  相似文献   

14.
中英在缅甸作战中的合作与矛盾彭玉龙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派遣“中国远征军”(反攻阶段分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为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中英两国是缅...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入侵华北的日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平津后,准备进攻南口,沿平绥线进犯山西、绥远,其扩大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驻上海与之呼应的日军蠢蠢欲动,多次挑衅.13日,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炮击闸北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和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上海八字桥附近交火,八年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何理 《军事历史》2002,(3):8-12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空前强大,成为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性战略转变和复杂多变的形势是对人民军队的巨大考验,同时也将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笔笔彰显爱国心,字字皆是奥运情。 曾抗战扛枪立下战功,为新中国诞生做出贡献的河北省安国市子娄村97岁老人井子祥,在举国上下喜迎奥运之际,发挥自己书法艺术特长,不顾年迈,不辞辛苦,历经100多天,精心创作的一幅《百福图》,日前终于完成。老人以这种特殊方式喜迎奥运,表达了赤诚爱国心和悠悠奥运情。  相似文献   

1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柳条湖事件,悍然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由此开启了中国十四年艰苦抗战的苦难史,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将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对于正确认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认识抗日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