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懋功的达维会师。6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提出继续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8月,会师的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分头北上。9月  相似文献   

2.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位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北至陕西南部、南至涪江的广大区域内发起嘉陵江战役。此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在成都平原西侧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成功实现了向西的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整个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从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先后转战于川西平原、川西北、川西南、西康东部及甘南地区.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数翻雪山,三过草地,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有力策应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北上,为革命武装向大西北的战略转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也一度使这支英勇的红军队伍,遭受过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艰难、曲折、复杂,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张国焘坚持南下,反对中央的北上的方针.张国焘甚至想以非常规的方式胁迫中央跟着他南下,红军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抉择.毛泽东毅然与张国焘分道扬镳,带着红一方面军走出是非之地,踏上艰难而又光明的北上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家康 《军事史林》2016,(12):45-51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地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南下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一些人士认为,红2、红6军团长征到四川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及召开会议的时间是7月1日,如《中共四川地方党史大事年表》第65页载:“7月1日,红2、红6军团负责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到达甘孜,会见红四方面军负责人,遂召开会议。”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理由是:(一)1936年7月1日,朱德电徐向前:“贺任明天到甘。”①指明了红2、红6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7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这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全面推动宁夏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这段光荣历史及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著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马海德,都在宁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西征的胜利,实现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打击坚持反共的地方军事势力,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向南打通与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接援其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发动少数民族起来革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促使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进而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南下代价 ——张国焘另立“中央”与红四方面军遭受重挫 对于中共中央要求迅速北上的电令,张国焘均置之不理。他一意孤行地要求红四方面军南下。 1935年9月15日,张国焘发布《红四方面军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17日,他又下达所谓“南下命令”:右路军中的第4军和第30军从巴西地区重返草  相似文献   

11.
纪念长征做红军传人胡立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经历了整整两年时间。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地区,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60周年了。在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2.
1935年5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会理地区,经过讨论决定继续北上,越过大渡河,夺取西昌,实现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 当时,北上渡过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即从沪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另一条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小道,即从沪沽北面到冕宁县城,然后通过拖乌彝族聚居区,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  相似文献   

13.
1930年11月,红7军奉命调离广西,以区区数千之众历时8个多月,纵横桂、黔、粤、湘、赣5省,行程7000里,在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实现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沈  张秀芬 《环球军事》2008,(12):63-6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诞生了赫赫有名的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可是为什么单单没有红三方面军呢?也许大多数读者也会好奇,或者试图寻找过答案。虽然一些文章也试图对此给予说明,但是大多仍然解释得不是很清楚。让我们带您重读那段历史,还您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1月17日,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提出“你们必须统筹两广,将两广作为一个对付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登陆进犯的统一的单位,不要只顾一省。”据此,开始了筹划组建华南军区事宜。  相似文献   

16.
19343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苍溪黄猫垭歼敌2个旅、计1.5万余人,活捉了敌代旅长傅责梁,缴获枪支7000余支、追击炮40余门、子弹10多万发,电话机88部,电台7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六路围剿”,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王增勤 《环球军事》2008,(19):22-24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有这样一个谜团: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蒋介石的前三道封锁线时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达成“借道”协议,使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重兵布防的一道道封锁线。陈济棠为何会心甘情愿地为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让道”,并悄悄送给“敌人”大量军火呢?  相似文献   

18.
梅兴无 《军事史林》2016,(12):52-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红军北上抗日的石刻标语范厚坤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的石刻标语在今四川省广元地区,较集中地保存了当年川陕苏区红军镌刻并留下的许多有关“抗日反帝”内容的石刻标语。有许多石刻现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初。这些宣传标语反映了川陕苏区党政军民对抗日的积极宣传,从中也...  相似文献   

20.
山西石楼县地处吕梁山西麓,毗邻黄河。1936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志从石楼县境内的黄河辛关古渡口东渡黄河来到石楼,在这里指挥了红军东征中的关上、蓬门等重要战投.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及时在瓦窑堡召开舍议.会后毛泽东、彭德怀亲率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以图北上实现直接对日作战.在山西省境内却与阻拦抗日的蒋介石、阎锡山反动军队展开了殊死的激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