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化之花香溢军营86521部队政治部我部216营党委本着自己动手、不等不靠、突出特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军营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全营所属连队营院景观有特点,“五室四场”设施全,活动开展经常化,军营文化气息浓。基本满足了官兵文化生活的需求,较好地促...  相似文献   

2.
班长,是军营之父,有时也被称为军营之母。班长,是兵头将尾,是战士的通气筒,是建设和谐连队的减压阀。在生活和影视作品中,因为班长刻意或者不由自主保持的硬朗形象,他们被战士们戏称为"男人装",本期"心理空间"关注军营硬汉班长的心理问题,一个群体的普遍焦虑。  相似文献   

3.
在直线加方块的军营中,军事训练是士兵的主体生活,军事素质也成为衡量一名士兵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的标尺。毕竟,军队是用来打仗的。那么,作为一名连队的普通士兵,每天出操、训练、集合吃饭、学理论、看新闻、开军人大会等等,在紧张严谨的连队一日生活之余,留给自己发育文艺细胞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又有哪些关键因素影响着连队士兵文艺细胞的发育呢?  相似文献   

4.
“连队细节”在甄别中抽象出了一系列的连队生活符号; 在内容上,一方面对当代军营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在理性的智慧与感性的激情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与切合; 在风格上,既不过分标新立异也不抱守“传统”, 既不随波逐流也不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5.
其实,这个世界是平凡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也是平凡的。小说《大钟无声》作者之一梅国云,当年曾经在黄土地上工作、生活了13年,他一直根植于基层,黄土地的厚重让他的心灵有了沧桑感;另外一位作者杨文森是从文王伐纣的古灵台走出来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儿子,当他被一种声音吸引走进军营,于是他被一种全新的境界感动了。军纪约束下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决然不同于陇东农民松散自适的耕作环境。于是他们以质朴、厚重、诚恳的笔调写出了现实且真实的小说作品。我把这部小说称为军旅作品中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跨入军营,需要尽快适应全新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适应军营的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深入组织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校学习十余载,长期接受地方校园文化的熏陶,到部队后,他们将迎来军营文化的洗礼。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地方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时尚现代,地方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后往往期望一种较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而军营相  相似文献   

7.
2006年,军营民谣步入第十个年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歌,哪怕你在封闭的军营里。抗战时期是《松花江上》、70年代是《十五的月亮》、80年代是《血染的风采》、90年代是《我的老班长》。1996年,小曾一首《我的老班长》拉开军营民谣帷幕。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诞生,它改变了清一色只有集体而忽视个体的音乐表达方式,让音乐由集体指向个体,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人性化的娱乐样式让刚性的军营更柔软。小曾之于军营民谣,犹如邓丽君之于内地流行音乐,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老狼之于校园民谣。由于他的坚忍和努力,他由早期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一跃成为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0年来,军营民谣是一茬一茬兵们的情感寄托。军营民谣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情感宣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他们按照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呢喃、低吟或哼唱着自己与军旅时空的每一个对应关系。这些歌声,注定成为他们嘹亮军歌时代罅隙里萦绕不去的声部。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一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经岁月抚平。军营民谣10年之际,《解放军生活》给它画像作传,以此向那些军营别致表达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农五师81团职工王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团场生活了几十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团场、连队道路的变化。他形象地举例说,过去,连队之间距离虽不太远,但因为路不通畅,人们之间沟通不畅。现在可不一样了,道路四通八达。就拿交棉花来说,以前两天交一  相似文献   

9.
小宋与小刘是从同一个地方入伍到连队的,可两人在连队的表现却大不一样。小宋为人忠诚老实,领导交待的事从不打折扣;相反小刘则对自身要求很松,经常在领导面前讲假话。长期以来在领导的眼里小宋是个“乖兵”,而小刘是个“赖兵”。作为连队指导员的我,经常教育战士要像小宋一样为人诚实、工作踏实,对小刘则是批评多于表扬。可令我想不到的是,像小宋这样的“乖兵”也会骗我,而小刘则说了实话。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小宋向我请假说是到某单位去学电脑。既然是学习,我这个连队领导当然支持他,并叮嘱他熄灯前归队。熄灯后我去查铺,发现…  相似文献   

10.
心里话     
新兵连训练生活结束了,我们被分到连队,这将是我今后军营生活的地方,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我非常想给大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又感到无从做起,生怕哪做得不对,使大家对我产生不良印象,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这首动听的《战士第二故乡》唱出了海防小岛的偏僻与艰苦,然而,小岛军营的官兵生活是怎样的呢?前不久,笔者来到舟山警备区驻守在东极、嵊泗、枸杞、大巨、岱山等偏远小岛的10多个基层连队,耳闻目睹了这些小岛营连文化生活的一幕幕鲜活场景,倍感一股股军旅青春气息拂面而来。快看,丰富多彩的小岛军营"文化餐"让官兵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相似文献   

12.
如今,我已离开连队到机关工作有大半年了,每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刘大"的这些往事,从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执著认真、勇往直前"的人生品格。"刘大"姓刘,名学俊,是94758部队警卫连中士,之所以被称为"刘大",不仅因为他姓刘,更重要的是他平时生活上大大咧咧,与普通战士交往从不斤斤计较,给人感觉就是没班长架子,不摆谱,是连队的"开心果",大家都亲切叫他"刘大"。"刘大"2006年12月入伍,下连后,因军事技能过硬、模范表率作用突出,第一年就被选派参加上级警卫预提班长集训,年底被任命为班长,成为连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人。"刘大"班长平时训练像老虎,老兵都不敢轻视。入伍第二年,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人民解放军这所“革命大学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青年投身火热的军营生活。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从地方来到军营的新战士们,对部队的向往热情怎样,自身适应部队生活的能力如何,这是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入伍的新战士下连不久,我们来到某部一些连队进行调查,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在我还是一名班长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把自己的脏衣服换了下来,正准备拿到水房浆洗,在水房的门口碰到了连队的饲养员史小波。他是河南籍战士,入伍前,由于父亲离异,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新兵下连后,当连长找到他问他有什么打算时,他说:“连长,我这种人也干不了什么,我就到连队养猪去吧!”史小波走到我的面前说:“班长,我给你洗吧!”我很自然地就把衣服给了他。当我转身往回走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家务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现在看来我的这点爱好一点都没有浪费。丈夫身在军营我总不能等他回来做家务,而我又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有质量的,  相似文献   

16.
“连队细节”是一幅幅硕大的多彩多姿的连环画。浏览、观看这些画页, 咱当兵的人兴奋、自豪,备感亲切; 当过兵的人激动、慨叹并衍生出对军营岁月甜蜜的回忆;没当过兵的则意趣盎然地得以多视角多层次地加深对军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艺术源于生活。军营民谣源于解放军生活。新兵连、想家、站岗、演习、打靶、外训、甚至部队驻地的姑娘,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要素,军营民谣里全有了。反之亦然,军营民谣是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战士们把小曾当成“自己人”而不是明星。他唱出了他们心底的歌,他的歌里有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军营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踏进军营,像本文虚拟的“他”一样,当他学唱第一首军营民谣歌曲的时候,或许他没有意识到,但他的解放军生活已经在歌声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龙年军营春意浓。2月上旬,本刊编辑赴沈阳军区65426部队和武警黄金第一总队走访调研。期间,编辑们访机关、走连队,  相似文献   

19.
被装备到连队的遥控器,上面布满让我们害怕的“批评键”。我们服从纪律, 电视服从我们。在纪律的天空下,我们的看电视生活开始了。 军营里有了电视之后,看电视便成了 我们制式生活中的一项节目。这个节目通 常由几十个或者一百多个短发青年和一台 电视、一只遥控器组成。我们熟悉这个节 目开始的“暗号”和时间,如同我们熟悉 班长的每一种眼神和他脸上的每一颗苦恼 的粉刺。  相似文献   

20.
走过的那座军营,有一位老兵曾这样说:我的军营是我的大学,入伍即入学,这里有校长也有教务处,"军营课堂"每周都有课程表,原来我也能当"三好学生"。【军营名片】骊山脚下,渭水河畔。一支"防空劲旅"将军营当作一个大熔炉、大学校,教育人、培养人,培养出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