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事历史》1992年第6期刊载何素光《红二十七军成立地点小考》(以下简称《小考》)一文,读后认为其结论颇值得商榷。《小考》提出红二十七军在趾风河成立,我以为红二十七军在英山县建立,这已为多数史学者所承认。《小考》的主要依据是徐海东1965年1月写的《生平自述》,但纵观《小考》引证,并未发现红二十七军成立时间地点的确切说明。《小考》以时间词“不久”,说事词“整编”、“战斗”以及红二十七军首战告捷地点是在宿松趾  相似文献   

2.
廖小刚 《国防》2007,(7):67-68
今年3月21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公布2007年版《网络中心战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这是2005年版《网络中心战路线图》的首次更新.在总结澳军网络中心战建设的基础上,新版《路线图》为澳军在2020年全面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番号,启用一、二、三、四野的番号,纵队改称军,兵团、军、师、团番号全军统一排列,是在平津战役结束后全军休整期间(1942年2月以后)统一进行的。可是若干年来,有关四野的许多著作错误地把这个时间说成是1948年11月,并对首任军长做出很多错述。有必要予以澄清。时间印证首先,探讨一下关于四野纵队称军的误述:1“.1948年11月l日三纵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见王树和著《四十军征战纪实》第255页)这个说法的“根据”,可能是说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是1948年11月1日发出的。可是这…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要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为军民互动的内部机制;二是以加强对外合作为军民互动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丁艾在《军事历史》1989年第6期上发表了《中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创建始末》一文。据我查阅到的历史资料证实,这篇文章中所叙述的坦克部队历史是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需要加以订正与补充。现提出如下几点供参考。一、隶属于东北军的坦克队是中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创建于1927年。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从法国购买了36辆雷诺FT—17坦克([英]克里斯托弗·F·福斯主编:《世界坦克和战斗车辆百科全书》,黄龙:《世界战车》上册,第118页),组建了坦克队。  相似文献   

6.
《指导意见》的提出,具有时代意义,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军工发展的变革之路。提出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建设在更深层次上说明军工经济怎么融入整个国民经济,这是最本质的问题。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主流,军工经济不能完全靠国民经济来支持它的发展,军工经济怎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防科工委根据国务院2005年颁布《非公经济36条》提出《指导意见》,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个战略思想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统筹协调发展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民 《国防》2006,(5):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经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的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提高武器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确保武器装备供应”。中共中央《建议》和全国人大《纲要》的基本要求是要统…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 《中国人民解放 军政治工作条 例》是我军政治 工作的根本法 规,是指导和开 展政治工作的基 本准则。要全面 贯彻落实好《条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需要着重在抓住灵魂、把握原则、提高能力、强化服务上下功夫、花气力。 抓住灵魂,就是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学  相似文献   

9.
蔡锷(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的反清武装起义;二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发起、领导了反袁护国运动。他的一生都与军事活动分不开。年仅18岁时,即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军事著作《军国民篇》,宣传“军国民主义”。这是要求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拯救民族危机的一种改革呼声。有人认为,“吾国‘军国民主义’之输入,以此为嚆矢”。蔡锷的军事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计画》一书中。这是辛亥革命前蔡锷在广西军界任职时起草,而在1914年于北京修订完毕,作为国防计划的纲要,呈给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的。这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还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于德国人来说,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始终是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不仅限制了战后德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也制约了军人们获得升迁的机会。在兴登堡死后的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颁布了一项法令:  相似文献   

11.
思考与发展     
本期"特稿"发表的是浦传彬、浦一飞的文章《思考波音公司的"军"和"民"》。100年来,波音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亦"军"亦"民"的方针,在"军"和"民"的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如今,全球上空飞着的飞机有一多半是波音公司的,有军机也有民机。波音公司走出了一条既开发军用飞机又开发民用飞机的成功之路、一条既创造军用产品又创造民用产品的双赢之路、一条当代航空工业"军"和"民"融合一体之路、一条由初级经中级到高级的"军""民"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队、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列为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各级政治机关的主要职责之一,这一重大修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涉军维权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军区系统应充分发挥自身位于“军地结合部”的优势,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扎实做好涉军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他从军60年,从教50年,他这样形容他的工作:"我所从事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这项事业一头连着责任,一头连着使命。""人要有灵魂,军队要有军魂。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只能算是缺乏思想的躯体,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军魂,就会成为丧失方向的武装。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岳胜军  于超 《国防》2004,(4):56-56
《上甘岭战役中的秦基伟》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与困守阵地的部队通信联络时,刚说了一句“军党委和首长  相似文献   

15.
1929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的古田村召开,做出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精神指引着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今天实现强军目标、铸牢强军之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影《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文工团到志愿军中慰问演出,文工团员王芳唱了一曲《歌唱炊事员》:“炮声隆隆战旗飘,保家卫国志气高,中朝儿女多英雄,打得那美国佬鬼哭狼嚎。美国鬼子吓破了胆,碰上了两个炊事员。一个端着扁担一个拿饭勺,只听得大叫一声:‘缴枪不杀,快投降!’鬼子一怔,见这玩艺两头尖尖中间宽,长长扁扁,扁扁长长,油光闪闪不知它是什么炮?吓得他‘扑扑通通’忙跪倒,OK、OK他把枪缴。“其中的炊事员原型就是抗美援朝时的20兵团66军197师589团后勤炊事班长刘会来。  相似文献   

17.
经习主席批准,今年1月25日,中央军委颁发了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从2月1日起施行。《纲要》是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新修订的《纲要》,强化了以法规形式明确强军目标对基层建设的引领作用,回答了按照强军目标抓建基层“抓什么、怎么抓、往哪抓”的问题。因此,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新《纲要》,有效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是摆在各级党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七十个军》一书出版发行劳里从1986年开始,《军事历史》杂志每期刊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军的简史后,引起了广大读者以及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兴趣。但大家嫌刊期太久,纷纷向杂志编辑部来信来电,要求尽快集册出书。在此情况下,军事科学院军事...  相似文献   

19.
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新《纲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赋予基层建设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标准要求、工作内容和领导机关抓基层职责新的时代内涵,对夯实强军兴军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必须站在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高度,充分认清贯彻落实新《纲要》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基层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有力举措、是解决基层建设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切实增强抓好新《纲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月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1996年~2010年《质量振兴纲要》,这是继我国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又一件大事。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兵器行业军、民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开创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大力加强标准化这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使标准化工作为兵器工业的质量振兴事业作出贡献。为此,本刊现将纲要中与标准化有关的内容,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