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昕 《当代海军》2002,(6):45-45
无害通过领海是国际公认的一项权利,《公约》规定:“……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家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那么,这里的“船舶”是否包括军舰呢?对该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军舰的海上航行活动。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无害通过”本质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2.
领海的无害通过制度刘恩松领海无害通过是现代海洋法的重要制度。作为“海洋宪法”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专节论述领海无害通过问题。虽然国际社会对领海无害通过问题看法不一,并且多数国家认为授予军舰无害通过权相悖于传统习惯,但是领海无害通过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还...  相似文献   

3.
作为海洋法中的两大通行制度,无害通过和过境通行都体现了沿海国主权和管辖权与外国船舶飞机航行飞越自由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都是沿海国合法权益与国际航行需要进行平衡的结果。虽然沿海国都有权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章,要求通过的外国船舶或飞机予以遵守,但两种通行制度在内涵和外延适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基本含义不同。无害通过制,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  相似文献   

4.
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是维护海上治安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为加强海上治安管理,需要通过立法活动赋予公安边防机关特殊的执法权,并以此规范公安边防行政执法活动。分析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立法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毗连区的建立与领海有着密切的联系。领海制度的确立使沿海国可在此区域内行使主权保护本国利益,但狭窄的领海宽度并不能满足沿海国对某些重要国家权利如打击走私、非法移民和卫生防疫等进行有效维护的需求,同时扩大领海宽度又极易遭到国际上的争议和反对。于是,在实践中就出现了在领海之外另设一个区域行使领海内某些特定权利的做法,毗连区制度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完善我国海域管制立法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相关立法中对海域管制制度进行了设定,但还存在着适用法律和执法主体不够明确、法律法规调整范围不统一、法规之间处罚差异过大、对特殊海域的管控缺乏法律支持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立法传统的实用主义、部门立法特点、对沿海边防的职能定位过窄等,严重影响着中央事权的统一和海上管制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国应当借鉴外国的相关制度,制定“海防管理法”,设定特殊海域管制制度,将《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规定》上升为行政法规,并细化该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于昕 《当代海军》2002,(5):41-4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结束了近代海洋法上“领海以外即是公海”的传统划分,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根据《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划定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管辖区域,占海洋总面积的36%,公海面积大大缩小。据此,沿海国纷纷宣布扩大本国的管辖海域,从而引起一场席卷全球的“海上圈地运动”。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已经来临,开发海洋、建设海洋成为时代的潮流,围绕着海洋利用、海域划界、岛屿归属等产生的国际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多。本刊将陆续刊登一组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1992年2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这一法律再次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沿海省军区民用船舶动员的现状及问题,联系海上维权、勤务保障、作战训练等多方面需求,对比外军的经验做法,提出完善民船动员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共有1000多个大小海峡,其中可用于航行的主要有130余个,而经常用于国际航行的约有40多个。尽管各个海峡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按照海峡的宽度、沿岸情况和两端所连接海域等法律地位,通常又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处于沿岸国领海基线以内的内水(内海)海峡:一类是被沿岸国领海宽度所覆盖的领海海峡;另一类是宽度超过沿岸国领海宽度的海峡,在该淘峡中间存在着可自由航行的非领海淘峡。此外,在全球海洋中,还有一些两端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领海海峡,它们实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门规定的"过境通行"制度,长期成为国际航行的通道,故又被称为"国际航行海峡"。内水海峡内水海峡的水域是海峡沿岸国的内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家海上自卫权的法律渊源 国家海上自卫权是指一国因遭受海上武力攻击而产生的自卫权利.海上自卫权是国家自卫权的属概念.在客观要件上,海上自卫权以受到来自海上的武力攻击和强权侵害为前提;在行使主体上,国家主要通过海军和相关强力部门来行使海上自卫权;在行使依据上,海上自卫权一方面要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一般国际法规定,同时还要受专门的海战规则约束.  相似文献   

12.
海峡的法律地位及其通行制度,是国际海洋法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加深,海上运输及控制海上战略通道愈显重要,加之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日益增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因此,了解海峡特别是“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法律地位,掌握海峡通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扩大我海上活动范围、捍卫我海洋主权、维护我海洋权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峡的含义和分类海峡是位于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一条狭窄的天然水道。从地理概念上说,海峡就是海洋的一部分,但与海洋相比,要狭窄的多。具体地说,海峡  相似文献   

13.
张剑 《国防》2007,(10):58-60
海上非传统威胁是指除因海上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纠纷引发的国家间武装冲突、战争等传统威胁外的对国家海上安全和海上利益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压力.海上非传统威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总是相对海上传统威胁而言.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环球军事》2009,(1):5-5
“国际法规定,在领海以外的海域里,任何国家的军舰或得到政府授权的政府公务船舶都有权打击海盗。在这样的法律前提下,中国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的行动是完全合法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根据海军部队海上反恐暨海上搜救实兵演习任务需求,海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积极协调省海防与口岸办,成建制成系统动员海事局、渔政渔监局和海口海关等海上执法单位出动9艘海上执法船艇,在三亚、万宁、文昌设立3个领海联合管控协调指挥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海军的实践证明,民船已经成为海战的第二支海上重要运输力量,对于弥补海上兵力不足、赢得未来海战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军曾在渡江战役和解放沿海岛屿的战役中动员大量民船,为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但现行国防动员机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海战条件,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谢丹 《当代海军》2002,(8):31-32
捕获法院(Prize Cout)作为在近、现代海上封锁作战实践中产生的法律配套制度,是交战国运用司法手段调整军事斗争领域国际法律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在中国军事史和法制史上尚无进行海上封锁作战并设立捕获法院的先例,本文拟对有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在海上维护并实现我国民族利益的防卫作战中,海军将担负起军委赋予的艰巨作战的使命任务。深入领会和全面理解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海军建设的思想,对于海军的作战和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关于建设强大 的“使敌人怕”的海军思想   毛泽东关于建设强大的“使敌人怕”的海军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同中国海军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为防御敌人海上侵略、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和统一全部国土而形成的科…  相似文献   

19.
海战法也称为海上武装冲突法,是规范和限制各国海军在海战中交战行为的原则、规则、制度及习惯的总称。研究海战法的内容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在未来海战中正确使用法律,取得战争的全局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现代海洋法对建立世界海洋新制度、维护海洋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海上边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深刻影响。为应对这种影响,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出海船舶的许可和查验措施,健全海上航行船舶的监控识别制度,增加海上巡航监管的力度,及时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