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据巴基斯坦媒体5月28日报道,印度与巴基期坦目前都已把“战略性”核弹头运往两国边境,包括各自的运载工具“烈火”、“沙辛”及“大地”、“哈塔夫”在内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也相继在边境地区部署就位。战争一触即发,南亚次大陆笼罩在核战争的恐怖之中。而在两国的核弹头运载工具中,印度的“烈火”Ⅱ型导弹由于其独特的发展背景、优越的技术性能和较强的作战能力而“一枝独秀”,被印度奉为战略“撒手锏”,形成其核威摄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军事零讯     
Asia亚洲 巴基斯坦一周内两射导弹 10月3日,巴基斯坦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可达290公里的“哈塔夫”-3型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可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这次试射是巴自主研制的这种导弹系统的第二次成功发射。 10月8日巴又成功试射了一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据美联社报道,这种“哈塔夫”-4型导弹的射程为700公里,足以攻击印度境内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军情动态     
俄罗斯将向印度出租可带核弹的轰炸机印度与俄罗斯最近达成一项价值达19亿英镑的交易,即俄罗斯向印度租赁提供4架可携带核弹的“图-22M3”型远程轰炸机和2艘“黑鲨鱼”潜艇的协议。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访问俄罗斯期间表示,俄罗斯无偿提供“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协议将在3月底签署。此外,印俄双方还将实施可携带核武器的新型远程巡航导弹“布拉莫斯”的联合研制规划,加上租赁的轰炸机和潜艇,印度的核武器运载能力大为加强。据称,印度现在拥有达60~150枚核武器,而巴基斯坦只有20~60枚。但军事专家认为,巴基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4.
装备零讯     
印度“烈火”-Ⅲ导弹测试完毕据《防务新闻》报道,印度2月3日宣布,已完成“烈火”-Ⅲ导弹的所有测试工作,并准备进行试射和部署。该导弹可携带核弹头,能打击3000公里远的目标。“烈火”-Ⅲ是印度同类导弹中射程最远的,能携带一个一吨重的常规或核弹头。印度于1993年开始测试基本型的“烈火”导弹。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25日,印度在东部奥里萨邦的一个水下发射架上,成功试射了一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海军型“大地-Ⅲ(Prithvi,音译‘普里特维’)”近程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300千米,既可用潜艇发射,也可以用海上军舰发射。11月7日,印度又在东部奥里萨邦的孟加拉湾印度海军“苏布哈德拉”战舰上成功试射了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大地-Ⅱ”型弹道导弹的海军衍生型——“长弓(Dhanush,音译‘丹努什’)”舰对舰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250千米。此前,印度均成功试验了陆军型“大地-Ⅰ”和空军型“大地-Ⅱ”型弹道导弹并装备部队。舆论认为,此次印度在短短…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份以来,印度已经连续7次试射了具有一定反导能力的两种国产地对空导弹系统,其中,“天空”地对空导弹系统试射3次,“三叉戟”地对空导弹系统试射4次。对此,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这一系列非常规举动表明,印度正在加紧构建其“导弹防御网”。 立足自身力量自行研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就开始自行研制和开发导弹防御系统。1983年7月,当时任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负责人的现任印度总统卡拉姆主持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天空”(阿卡什)地对空导弹、“三叉戟”(特里舒尔)  相似文献   

7.
印度为了实现其称霸南亚、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采用购买、改造和研制等方式,大力发展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全面提升整体作战能力。一、陆军进一步更新武器装备,着力提高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印度把逐步更新武器装备作为发展陆军,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引进国外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同时,加紧对一些技术性能更加先进、攻防能力更加强大、操作运  相似文献   

8.
1996年4月,美日首脑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0月美韩举行代号为“雏鹰”的军事联合演习,11月美日又在朝鲜东部和日本周围海域举行代号为“利剑”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还加紧对蒙古进行渗透;继续突出美国作为东南亚地区保护人的作用;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与印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都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特别是3月间,美国派遣“独立号”、“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开赴台湾海峡,公然对中国炫耀武力,实行军事恫吓,形成了50年代以来台湾海峡地区最大的军事集结和中美军事对抗。面对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日,美国务院网站公布了美国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具体数据.根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国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所携带的核弹头,以及被计作部署的重型轰炸机所携带的核弹头总数为1790枚(按照新START条约,每架重型轰炸机无论其运载能力均按一枚核弹头计数),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总数为822件,部署和非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架、潜射弹道导弹发射架及重型轰炸机总数为1043件.  相似文献   

10.
陈兢 《现代军事》2008,(8):52-54
近年来.印度加快了构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一方面积极发展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一方面加紧研制本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11月27日和2007年12月6日.印度先后成功进行了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大地”“PAD”和“先进防空导弹”(AAD)的拦截试验。这两次试验的成功进行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于印度构建本国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美国积极发展巡航导弹,前苏联在1975年开始发展同类武器,并研制可供轰炸机、潜艇、陆基发射单位使用的一系列核弹头巡航导弹,专用于攻击敌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12.
近段时间来,印度的军事动作可谓幅度大,频率快。11月12日,印度成功试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攻击范围涵盖巴基斯坦、中国等主要邻国;俄罗斯的“猎豹”号核潜艇虽然发生事故,但仍会按照原计划被租借到印度海军服役;11月21日,印度国防部正式批准印度海军进入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而在此前的11月18日,印度宣称其海军一艘护卫舰在亚丁湾附近击沉一艘“海盗船”;印度海军方面还表示,要将更多的舰船派往亚丁湾水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印度为增强军事情报收集能力,开始大力发展军事航天技术。印度自2001年10月第一颗实验性侦察卫星(TES)发射成功之后,已计划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再研制发射一系列的侦察卫星。预计到2020年,印度有望成为军事航天大国。 庞大的研制计划 不久前,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计划从2002~2005年间,总共发射4颗侦察卫星。其中CartoSat-1侦察卫星已于2002年底发射,CartoSat-2定于2003年发射。据媒体透露,CartoSat-2是一种装备有能够以半米分辨率采集图像的、经过改进的照相机的天基监视卫星。  相似文献   

14.
田永忠 《环球军事》2012,(12):16-17
2012年4月19日,印度从东部惠勒岛成功试射了一枚自主研制、可携带多枚核弹头的“烈火-5”型远程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5000千米,可覆盖中国全境和部分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军事》2008,(4):15-15
2008年2月26日。印度进行了首次海上潜射弹道导弹试射。试射的K-15导弹可携带核弹头,将装备印度正在研制的核潜艇。印度国防部称.导弹的成功试射,使印度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不仅将推动印度“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而且为印度谋求二次核打击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侯坤 《政工学刊》2018,(1):96-96
1966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钱学森等我国著名的核科学家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周总理首先作了一些背景介绍。当时,我国虽然研制出了核弹,但帝国主义却攻击我们“有弹无枪”,意即我国虽然有了核弹,却没有相配套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东辉 《宁夏科技》2002,(2):38-40
印度地处南亚,虽然南濒印度洋,近些年也加紧了海军的建设,但并未放松对陆军装备的研制。不巧的是,印度对坦克的研制很不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的“阿琼”坦克,在历经20多年的研制后,终于走向了印度陆军,成为印度引以为豪的对象和陆军未来的主要装备。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型战略武器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美军“可替换”核弹头、钻地核弹、第四代核武器等新型核武器,以及全球快速打击高精度武器系统、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全隐身战略轰炸机等核常兼备的战略武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按照新START条约规定,到2018年,美国部署与未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不得超过800件。其中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不超过700件,部署的核弹头不超过1550个。4月8日,美国防部公布当前美国部署与未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共有886件,超出条约规定数量。为此2018年前,美国防部计划在保持“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同时,调整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网络风暴”在全球兴起。“网络”,最先是为确保美国军事指挥通信系统免遭核弹摧毁而研制的,今天已在社会各领域“风起云涌”。就军事系统而言,“网络”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数据传输处理效率,最根本的是将每个“军人”纳入到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之中,它为每个军人知识的生产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