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海洋安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高瞻远瞩,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洞察跌宕起伏的国际政治风云,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广度和经济科技因素上升的深度上,对海洋安全的地位、内涵、模式、途径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形成了迥异于传统海洋安全观的新海洋安全观,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在对海洋安全地位的认识上顺应了冷战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安全的重要思想对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完整把握,是江泽民新海洋安全观确立的现…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严重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它与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毒品走私一起并称为"国际社会四大公害",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安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随着恐怖主义跨国化的发展,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只有通过共同合作,采取有效对策,才能遏制和消除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人防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全民性战略任务。依法搞好人防建设,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作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 搞好人防建设,我认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为我们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超级大国和军事强国仍然保持着庞大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库。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应把握这一时代主题,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们应确立全球视野,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我们应洞察单极和多极的予盾,争取21世纪战略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知识产权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制度基础。在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交往中,知识产权保护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约束力的"游戏规则"。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利益博弈不断加剧,对知识产权利益的分享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知识革命"持续推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选取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早的美国,  相似文献   

6.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和稳定安宁,渴望世界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  相似文献   

7.
《环球军事》杂志伴随新世纪降临问世了。它的出版发行,是献给国内外广大读者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这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各国人民更为渴望建立一个和平、繁荣、公正的新世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环顾冷战结束后的世纪之交,世界正走向多级化,大格局相对稳定;经济趋向全球化,增长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发展造福。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高唱时代主旋律的声浪响彻全球。联合国主持召开的有189个成员国参加的千年首脑峰会发表的《千年宣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2,(4):3-3
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起伏,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要继续严密关注世界军事变革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确立的、顺应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的国际战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当今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因此在研究中国国际战略核心内容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依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主要观点展开论证,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循此轨迹对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国际战略核心内容的命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是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深入发展的一年。各种力量激烈较量,矛盾错综复杂。虽然就总体而言,世界的缓和趋势相当强劲,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发展。安全问题仍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安全秩序的斗争相当激烈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主导性因素。但是从近几年的形势看,安全问题仍然是各国,尤其是大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于大国而言,安全问题涉及在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而对于广大中小国家来说,事关生存和发展。因此,安全领域的斗争相当激烈,且在199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07,(11):112-113
科学判断国际局势和世界潮流是正确制定内外政策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  相似文献   

12.
<正>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了我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强调我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坚定不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核安全国际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3.
《国防》2016,(7):46-48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问"):我国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背景是什么?其他国家有没有类似的教育日? 江新凤(以下简称"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安全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面临诸多新威胁、新挑战."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形成全民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局面,对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横行的时代。在我国和平发展道路上布满的不是鲜花,可能是荆棘,甚至地雷。有时候一种战术层次的军事较量是必要的,军事上适当地亮剑,可能会在战略上让我们处于一个更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是千禧之年,是人类迈进21世纪的最后一个门槛。这一年,国际社会为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形势尤其是国际军事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战争与和平问题仍然困扰着国际社会2000年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多”、“两高”。多边安全机制的高层国际会议多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国防白皮书提到:“中国的安全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国内和国际因素关联性增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为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大国防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阶段我军军事训练的时代背景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国防安全观念发生了转变。由以往单一的国防安全观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国防安全观转变,军队不仅要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而战,而且要应对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外交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异常紧迫。敌对和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动,使军事斗争准备压力增大,必须做好采取断然行动制止分裂的准备。第三,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强大的军事后盾。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跨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平崛起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要求中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具有维护和平的能力,发挥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夏科技》2002,(2):17-17
时代主题,是人们处理国际与国内问题的基本依据。当今时代主题是什么?是和平与发展。如果离开这个主题去认识和处理问题,那就要犯战略性错误。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缜密审视了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 ,提出了对时代潮流的新判断 ,深刻论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极其慎重地阐述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 ,反映了时代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 ,是正确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 ,制订符合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永亮 《华北民兵》2004,(10):46-46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呈现出组织国际化、力量军事化、破坏扩大化、手段多样化的趋势,已经成为国际公害,成为除战争之外对人类社会安全的最大威胁,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国内,受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东突”恐怖势力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实施了一系列恐怖破坏活动,对我国各族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