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作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和美国军用高技术预研工作的技术管理部门,在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以DARPA组织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创新主体、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其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模式的基本特征,并对DARPA在维系科技创新供需双方之间的"纽带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构建出DARPA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为我国实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深度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专门针对军民融合创新实践而设立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也是在国家创新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主要模式据初步统计,全国申请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有二十多家,这些申请地区在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中进行大量丰富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世界军事工业基础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善军工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对推进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要素在军民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军事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优质的科技资源和大量特色鲜明、技术独特的军民两用高科技成果。加快军事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加强军民技术融合,培育和扶持军民融合产业,搭建军民融合的技术平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军事院校的建设发展不断得到加强,一大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得到重点建设,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快速提升。除了军事人才培养和军事科研任务外,还承担着与其学科专业相关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是美国国防科技创新的典范.其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广泛依托全社会的创新人才、资源和活力,从规划立项、人员选任、项目竞争到成果转化全过程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大形势下,DARPA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徐辉 《国防科技》2015,36(2):67-71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对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深化和升华.在介绍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双重导向及其协同,阐述了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军民融合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发挥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军民通用特点,既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先导产业,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关键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当前,军民融合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聚焦国家和军队发展战略目标,突出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推动创新体系的建立,促进政策体系的完善,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科技军民融合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为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和改革强军三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是提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支撑,更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  相似文献   

9.
高晓勇 《国防》2014,(6):17-19
正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曾强调指出:"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军事需求与军民融合的辩证关系,为深化军民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军事需求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桂锋 《国防》2014,(7):7-9
正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在国防动员建设中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着眼提高国家整体建设的综合效益,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发挥国民资源军用潜力增大的优势,坚决贯彻军民融合方针,统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与国防动员建设,把国防动员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体系,依托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晓波  邓祯 《国防科技》2021,42(4):85-91
发展语言智能处理技术是全球新军事科技研发的重要趋势。美军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推进新的语言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人工智能宏观政策和举措的带动下,美国政府与军方在语言智能领域采取了较为清晰的战略路线:明确需求方向,注重长远规划;重视军民融合,调动地方研发活力;创新技术研发资金的管理模式,提高发展效率;推动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加快美军战斗力的形成。本文认为,面对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深度布局国防语言智能处理技术战略,重视面向未来需求的长远规划;充分调动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研发的"民间力量",注重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建立科学适度的项目研发机制,加快颠覆性技术的战斗力转化。  相似文献   

12.
潘平 《国防科技》2017,38(4):005-007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是保军强军的重要支撑,更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其全局意义,以清醒头脑研判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形势,用务实举措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的历史演变,分析当前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军队科研机构推进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科研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量科技创新任务,产生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推动军队科研机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必要途径。分析了军队科研机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现状及制约转化的现实障碍,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推进军队科研机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国防的现实需求,文章就加强网络国防建设的战略运筹指出了需要强化的六种意识:忧患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意识,重点意识,优势意识。在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忧患意识,归纳了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全局筹划、强化长远效益的全局意识。总结了理论创新、法律创新、技术创新为主要领域的创新意识等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聚力局部竞争优势、拓展综合防卫能力的重点意识,探讨了主动探索建设途径、主动加强机制建设、主动构建核心能力的主动意识.分析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生成模式优势、尽快形成防御力量和人才优势、尽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体系的优势意识。  相似文献   

16.
温妮  傅中力 《国防科技》2017,38(1):077-081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防科技工业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省和军工大省,湖南省推动军民融合已具备较好的"产学研"基础。为促进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紧贴制造强省战略,分析了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阐述了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领域,给出了推动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周宣敏  余远来 《国防科技》2014,35(5):97-100
文章研究联合作战军民融合问题,提出不断深化联合作战军民融合思想意识,构建完善联合作战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加强联合作战军民融合的平时准备。  相似文献   

18.
戚艳君  王玉峰 《国防科技》2020,41(5):119-123
本文依托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基础,对比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现行培训形式的不足之处,梳理军民融合式培训需求,将军民融合理念贯穿人才培训全过程。针对军事体制调整后的专业技师和工程师等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一套培训要求“专业化”对接、培训师资“军学研”共建、培训内容“菜单式”定制、培训样式“多手段”并举以及培训效果“递进式”发挥的装备技术人才军民融合定制化培训模式,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军民融合基地化培训的建设框架,从培训管理、培训实施等方面提出方法,为部队拓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通道,实现被动式培训向主动式培训转变,提高装备实战化保障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防动员潜力、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观念,完善军民融合机制,提高军民融合层次,增强军民融合实效,努力促进动员潜力随经济实力同步增长、动员能力随需求拓展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国防效益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A nation's structure and culture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are important and largely overlooked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armed forces involved in complex expeditionary operations. The US model of ‘Huntingtonian’, divided civil-military structures and poor interagency cooperation, makes the US military less suited for complex expeditionary operations. British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volve a Defence Ministry that conscientiously integrates military and civilian personnel, as well as extensive interagency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is ‘Janowitzean’, integrated form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makes the British military more likely to provide fo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campaigns that employ and coordinate all instruments of power available to the state, as well as troops in the field displaying the flexibility and cultural and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that are necessary in complex expeditionary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