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多元要素集成的登陆地域可视化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陆地域的评估及选取是登陆作战中克敌制胜的重要一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要素集成的登陆地域可视化评估方法.基于海底坡度、海底底质、海流、海浪等各地理要素对登陆的影响,分别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最后对多元地理要素进行了集成分析,实现了其在登陆地域的可视化表达.实验表明,此方法能实现登陆地域可行性的可视化评估.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有工作面向粗粒度可重构结构(CGRA)研究循环映射的不足,提出一种新颖的存储感知的关键循环映射方法 MALP。该方法定义RCP_CGRA体系结构模型并阐述关键循环到CGRA的映射问题,通过引入结合数组分簇的多面体数据域划分方法进行循环存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体系结构资源约束实现了循环的有效映射。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方法相比,MALP方法能够快速分析存储需求并有效降低循环映射的资源占用率,提高数据吞吐量,进一步提升了CGRA上循环映射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可视化”理论与应用为技术指导 ,在分析研究通用装备保障“可视化”重要性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装备保障可视化系统的内涵、层次划分和建设的基本思想 ,提出了实现装备保障“可视化”的原理框图和几种实现方式 ,从而构建了装备保障系统可视化研究的一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现代战争精确保障呈现出的复杂体系特性,运用体系化的构建方法科学推动我军后勤转型.系统分析当前我军精确保障缺乏顶层性、系统化的不足及体系结构框架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体系结构框架技术提供体系构建的科学方法思路.在全面分析利用体系结构框架技术构建精确保障体系,在方法维、表现维、逻辑维、数据维4个层面的机理适用性的基础上,完成体系可行性构建及动态执行验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我军针对精确保障体系的体系结构构建研究,应在微观要素关系、中观系统层次联系以及宏观体系演进发展等方面继续展开.  相似文献   

5.
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研究是当前C4ISR系统体系结构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总结现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C4ISR系统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的定义,并提出了该方法的开发过程.将体系结构开发分为初始化、数据分析、数据设计和数据验证四个阶段,并详细说明了各个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及其常用的方法.最后对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制定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策略和方案时需要对装备体系结构的动态对抗变化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该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因素多,目前缺少定量描述方法。将演化仿真与博弈论结合,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演化博弈方法及其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发展过程的博弈要素映射和演化方式,给出了演化博弈方法和同步、异步博弈的定义,着重研究了演化博弈框架的组成、形式化描述方法、分析问题的阶段与步骤。以“星球大战”计划期间美苏导弹防御系统演化博弈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多分辨率建模在联合作战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联合作战建模与仿真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多分辨率建模(MRM)方法对其进行了探索研究。对联合作战的作战要素、仿真映射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分辨率建模的主要方法,提出了联合作战仿真的体系结构,并设计了基于多分辨率建模的联合作战仿真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8.
作战活动是体系结构的核心数据,保证作战活动的正确性是提高体系结构质量的关键。基于DoDAF2.0提出的体系结构数据物理交换规范,定义了作战活动模型和作战规则模型的数据模型;对基本Petri网交换规范进行扩展,形成扩展Petri网的数据交换规范;建立活动模型相关数据与扩展Petri网交换规范的映射规则,根据映射规则自动生成作战活动Petri网模型,并研制了可执行模型自动生成工具。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对象/关系映射框架Hibernate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Hibernate框架的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基于Hibernate框架的数据持久层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代舰艇编队作战视景仿真系统的复杂性和易变性,运用基于增量模型的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库,应用XML语言进行编队配置文件的数据管理,完成了不同想定下仿真实体及其调度关系的重组;采用内存映射机制和共享内存技术,设计实现了通用的视景数据接口;建立了各种非视觉物理量的可视化模型.仿真结果证明视景系统满足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基于海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视图的能力评估框架,形成了海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视图产品与能力评估的映射关系。首先概述了海军武器装备体系能力及其视图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分析了能力视图与其它视图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了由六个能力视图产品为主组成的海军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视图体系,最后提出一个基于海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视图的体系能力评价框架,为海军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评估的建模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建设对军事装备唯一识别提出了要求,为促进军事装备精细化管理,军事装备保障的全程可视化建设,以及装备信息共享应用,建立了由装备识别代码、数据标识、管理系统、查询与解析服务、法规标准等部分组成的军事装备识别体系结构框架,分析了军事装备识别体系运行机制,针对我军装备识别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作战概念描述结构化程度低、过于抽象的问题,基于体系结构框架方法,提出了基于DoDAF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作战概念设计方法,阐述了作战概念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地面无人作战系统作战概念设计的总体框架,提出了面向不同作战要素的分解建模、映射关联和交互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原有的C4ISR体系结构描述中军事资源系统之间紧密耦合难以适应作战视图中作战任务过程动态变化的问题,结合面向服务的思想对原有的体系结构描述框架进行了扩展.为了保证C4ISR体系结构数据一致性,在底层体系结构基本数据元素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元素之间以及原有的体系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C4ISR体系结构服务视图描述框架,并对服务视图产品的描述内容、涉及的数据元素以及产品的形式化定义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服务视图产品形式化定义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服务视图产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科霍内(Kohonen)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对于战术和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应用。用来自现代海军环境的例子评述由数据融合提出的问题。强调了用于海军作战自动监视和支持的目标和任务识别。作为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的可应用领域评述了科霍内特征映射模型,研究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讨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描述了使用科霍内特征映射作为基本单元的两个不同的模块化神经网络体系结构和它们应用于数据融合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开发策略,更好地支持面向不同目的、不同层级决策者需求的体系结构描述开发,增强体系结构描述的灵活性、可演化性,提出了基于元模型的体系结构表现方法,将体系结构描述的视图分为传统的多视图产品和定制模型两类,分析了不同系统参与者对于体系结构描述的需求,并研究了多种体系结构数据的表现技术如定制建模方法、信息板方法及产品合成方法等,为支持多样化的体系结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数据融合的基本理论、一般处理模型、实现技术以及防空C3I系统中数据融合的具体任务,然后对数据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和融合算法的选择作了具体分析,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建立了一种防空C3I系统结构模型,并对MSPDAF数据融合算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以探测某型巡航导弹为例,应用MSPDAF数据融合算法对防空C3I系统数据融合结构模型进行数学仿真,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防空C3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防空C3I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在介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理论、一般处理模型、体系结构设计和MSPDAF数据融合算法的基础上,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建立了一种防空C3I系统结构模型,并以探测某型巡航导弹为例,对其进行数学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可知,应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对目标的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从指控系统验证的理论出发,梳理了相关问题,总结提炼了指控系统验证的概念,指出其具有对抗性、系统性、真实性3大特征.在分析现有指控系统验证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作战仿真和指挥人员在环的指控系统验证法;最后设计了验证支持系统,对其体系结构和支撑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重点分析了验证支持系统的仿真实现,从指控系统与作战仿真系统的无缝连接技术、仿真环境的可视化构建技术、高逼真度的作战仿真技术以及仿真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开展的指控系统综合验证法研究对促进陆军指控系统信息化建设、探索指控系统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雷达信号处理相关理论、算法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并基于Python开发了可对雷达不同波形,以及相关算法进行仿真建模的开放式可视化软件.介绍了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分级化管理的设计理念、数据内存分配与自适应对比分析控制的设计方法.系统可灵活设置与输入相关参数,可对数据进行直观的可视化分析,重塑性与扩展性强.为协助教学与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最后的测试数据表明了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