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是经济、科技、文化大省、同时也是安置转业干部的大省。每年接收安置转业干部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自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发三年来,共安置计划分配转业干部7654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952名,其中,安置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到党政机关的占78%,事业  相似文献   

2.
江苏是经济、科技、文化大省,同时也是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大省,每年的接收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又将接收安置5706名转业干部。针对接收转业干部数量多、师团职干部多、安置压力大、安置矛盾非常突出的实际,军地各级党委、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今年又首次在南京地区暨驻宁部省属单位实施军转安置工作的重大改革,按照“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确保重点、择优安置”思路,采取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积分选岗和保底安置的方法安置转业干部。  相似文献   

3.
问答时刻     
1.转业安置程序在时间上一般是怎样安排的?答:首先部队将依据下达的计划数,在上年12月底左右上报本单位转业对象,而后逐级上报审批。3月31日前,已确定的军转干部要填写《军队转业干部审批报告表》和完善其他档案材料,正式退出现役。4-5月,部队会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安置地点的大区划移交给当地省军区、武警和公安现役转业部门。4月中下旬,国家、各省要召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传达要求,部署任务。5-6月,部队转业移交工作部门将军转干部档案按照具体安置地点,移交给当地军转安置部门。6-7月,军转安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军转安置大省,转业干部、团职干部和随调家属总数每年都高居全国首位,全军各大单位派驻山东的联络员达12人。为了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山东省军区转业办积极协调省军区接兵站对他们的食宿提供特别优惠,并由办公室给予补助,每年补贴经费达3万余元。在关心他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人口大省、兵员大省。2004年,河南共接收转业干部4077人。在计划分配的干部中,99%安排在党政机关和全供事业单位,符合任职条件的师团职转业干部均安排了相应领导职务。2005年,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第二年,河南接收安置转业干部的任务仍然很重。近日,记者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有着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是兵员大省,也是军转安置大省,多年来接收转业干部数量一直高居全国之首。1975年以来,全省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24万余人。林廷生说,省委、省政府对军转安置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事关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与以往相比,2004年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数量大,全省有7500多名军队干部转业,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二是师团职转  相似文献   

7.
安排好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关心人民军队长远建设的具体体现,而军队干部档案又是对转业干部确定安置条件、确认相关待遇、用人单位了解干部本人能力素质的主要依据。因此,做好军队转业干部挡案的整理工作是保证转业移交安置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在新一轮的军转工作即将展开之际,笔者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档案审查移交工作的实际,感到转业干部档案整理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围绕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各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部分省、地、市推出的考试录用转业干部的做法,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安置模式,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由于此种方法尚在探索之中,在具体操作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安置工作质量。去年底,我们到驻鲁、豫部队的2个师4个团,和部分地、市的军转安置部门进行调查,了解了部队干部对这种安置模式的看法和部分地、市考试录用转业干部的具体做法。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对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截止到9月下旬,广西区(中)直单位接收安置215名转业干部,其中38名团职转业干部全部安排相应职务,率先完成了今年的军转安置任务,安置进度和安置质量均走在全区前列。2004年广西接收1996名转业干部,是去年的两倍,安置任务重、压力大。为确保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开局之年军转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自治区以抓好区(中)直单位军转工作落实为突破口,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国防》1999,(3)
山东省历来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大省。近年来,在安置任务艰巨、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加大领导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指示和全国军转安置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政策落实,确保了全省军转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相似文献   

11.
导致转业干部安置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的偏差。有的同志把转业干部当“包袱”不当财富,当对手不当朋友,把接收安置转业干部视为对本单位干部成长空间的挤压。二是社会转型的冲击。一方面,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干部分流的任务较重,吸收转业干部的空间在减少;另一方面,企业用人不再受政府指令性约束,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政府指令安置的能力在减弱。三是政策制度的缺憾。现行的安置制度,弹性大、规范性弱、约束性低;对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安置的职务、军龄限制较严,对失去“捆绑式”安置主体的家属安置,缺少明确的规定;职业退休的年龄、职…  相似文献   

12.
8月底,黑龙江省接收安置的660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报到通知全部发出,这是该省连续5年在东北三省率先发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报到通知。 近年来,随着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逐年增多,每年都有部分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需要办理出国或入学手续,有的经商办企业也需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针对这种情况,省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帮转业干部之所需,克服困难,及时将报到通知一次性发出,方便了转业干部。同时,以强化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业技能培训为牵引,扎实做好  相似文献   

13.
今年,海南省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数量较往年成倍增加,如何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完成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的军转安置任务?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海南省常务副省长、省军转安置领导小组组长吴昌元同志。吴昌元副省长谈到,实行自主择业是军转安置工作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暂行办法》颁布实施的本义所在。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谋职就业。他们虽然选择了自主择业,但仍然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管理好、服务好自主择业军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工作,2005年全省安置转业干部进党政机关比例达93%,其中芜湖、毫州、池州、铜陵等市接收的转业干部百分之百安置在党政机关,淮南、宣城等市接收安置的团职转业干部百分之百安排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布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实施了政府计划安排与转业干部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制度,允许他们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安置方式。但从近几年执行情况来看,选择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比例在减少。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有更多的转业干部选择计划安置,没有达到预期改革的目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自主择业"受冷落"的原因,并提出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建议,对军转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实施三年来,山东省已接收安置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2091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政策,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吸引更多转业干部自主择业,该省在军地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近期制定出台了《山东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7.
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安置机制,做好军转安置考试考核工作,是中央对军转工作的明确要求。2001年,中央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正式提出采用考试考核等办法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党和国家机关接收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对担任师、团级职务的,采取考核选调等办法安置;  相似文献   

18.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采取实质性措 施,把军转干部安置好,尤其是要把师团职 和功臣模范转业干部照顾安置好。这是近日 安徽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做好今年军转安置 工作时提出的要求。 为了把师团职转业干部安置好,安徽省 委书记郭金龙亲自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对 安排好师团职转业干部作出明确要求和规 定:继续采取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和增加非 领导职数或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办法,安  相似文献   

19.
认真搞好转业干部安置期内管理教育 ,是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加强对干部转业工作组织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保证干部转业计划落实、圆满完成干部转业任务必须抓好的一个中心环节。然而 ,由于安置期跨年度、时间长、人员流动性大以及安置工作改革的复杂性等因素 ,使安置期内转业干部的管理教育存在难度大、人员散、效果差等问题 ,甚至出现“挂空挡”现象。有的干部一旦被确定转业后 ,在主观上降低了标准 ,放松了要求 ,认为现在已经是还军于民了 ,因而对组织的要求也有所听、有所不听 ,走留过于随便 ,使部队很难做到适时召回进行教育 ;一些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广东省共接收安置师职转业干部94 名,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年。为把他们培训好、安置好、使用好,9月份,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军区政治部在佛山联合组织了一期师职转业干部上岗前集中培训,有91名师职转业干部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