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分析计算动载荷轴承油膜区间的变化规律,发现轴承滑油进口处油膜压力随时间变化。由于轴承进口处油膜压力变化,导致滑油进口处存在压力波。进一步分析滑油进口处压力波在滑油管内的传播及试验研究,首次发现,滑油管内压力波是由轴心运动引起的,它与轴承滑油压力、温度、轴承负荷及轴承几何尺寸等因素有关。作者认为,滑油管内压力波的发现,必将推动轴承润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精密装调过程中对导引头伺服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准确预测,采用理论建模的方法确定了轴承微量装配参数与伺服机构谐振频率的定量关系。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5自由度轴承刚度模型,并将微量装配误差对轴承刚度矩阵的影响进行建模和分析;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推导弹性阶梯轴单元矩阵,并确定系统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采用MATLAB/GUI建立伺服机构谐振频率分析系统,并搭建实验系统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对轴承的微量装配误差引起的谐振频率变化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解决了目前伺服机构精密装调过程中动态特性预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二维约束点集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已有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任意二维约束点集Delaunay三角剖分的新算法,算法仅在局部产生少量新点,并在局部对三角剖分进行修改,便可保证整体三角剖分符合Delaunay性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惯性稳定平台(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ISP)使用机械轴承干扰量大,使用气/液浮轴承难度高,使用纯电磁磁轴承线性度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轴承的混合式稳定平台-洛伦兹稳定平台,介绍了洛伦兹力磁轴承结构和平台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了以偏转角度和线圈电流为状...  相似文献   

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认为单轴对称的T型钢轴心压杆绕对称轴的稳定性是弯扭失稳问题。本次试验发现,剖分T型钢轴压杆有必要做弯扭屈曲验算,计算方法采用换算长系比法。  相似文献   

6.
基因遗传算法在三维数据场造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因遗传算法应用于三维数据场的造型研究之中,提出了遗传三角剖分算法.针对三维三角剖分的特殊性,提出了虚拟交叉算子和三角变异算子,能够确保在遗传进化过程中,解群中的每一个串始终代表一个合法的三角剖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导引头伺服机构装配过程中减小干扰力矩,基于电测法搭建伺服机构驱动力矩测量系统;在精密装调过程中,通过监测驱动力矩,调整装调参数,达到减小干扰力矩的作用。对质量不平衡力矩及活动线缆力矩在驱动力矩中的特性进行实验验证,确定了伺服机构配平和布线方法;对轴承预紧力与伺服机构摩擦力矩关系进行实验验证,解决了自动跑合工艺问题,这对减小摩擦力矩波动幅值具有重要意义;测量伺服机构转轴回转误,明确最佳轴承预紧力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传统的伺服机构装配工艺进行优化,可将依赖技师经验装配的定性方法优化为依赖力矩测量的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导引头伺服机构装配过程中减小干扰力矩,基于电测法搭建伺服机构驱动力矩测量系统,采用Labview和Dliphi开发了测量系统上下位软件;在精密装调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驱动力矩,调整装调参数,达到减小干扰力矩的作用。对质量不平衡力矩及活动线缆力矩在驱动力矩中的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确定伺服机构配平和布线方法;对轴承预紧力与伺服机构摩擦力矩关系进行了实验验证,解决自动跑合工艺问题,对减小摩擦力矩波动幅值具有重要意义;测量伺服机构转轴回转误,明确最佳轴承预紧力的工艺方法。基于搭建的驱动力矩测量系统对传统的伺服机构装配工艺进行优化,将依赖技师经验装配的定性方法优化为依赖力矩测量的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轴承装配过程质量研究中的参数一般按正态分布来处理,可实际过程中轴承径向间隙这个质量特性参数未必服从正态分布.基于这种情况,从车间采集了样本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在确认属于非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用Johnson转换的方法进行了非正态过程能力分析,并与直接假设轴承径向间隙这个质量特性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时的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基于Johnson转换的过程能力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三维物体的网格剖分质量是影响静磁场计算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四面体单元剖分可有效地逼近复杂几何结构三维物体的边界。但是,目前未见基于四面体单元剖分的静磁场计算研究,为此通过点匹配方法和等效面磁荷方法实现了静磁场的积分方程法求解。解析算例和仿真算例表明:所研究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求解三维物体静磁场时精度可靠,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适用任意平面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基于凹凸顶点判定的三角剖分算法适用范围有限的缺点 ,提出了将凹凸顶点判定与连接多边形内外边界相结合的适用任意平面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 GTP( General Triangulation of Polygons)。GTP计算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良好特点已在应用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原地区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在使用中的流失失效问题,分析了流失失效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高原地区车辆轮毂轴承润滑脂的技术指标,研制了新型重载车辆轮毂轴承润滑脂,并通过高原实际行车试验对研制脂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重载车辆轮毂轴承润滑脂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流失性,完全满足高原地区重载车辆轮毂轴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电机轴承故障状态难以识别,从而造成诊断精度不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特征提取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结合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模型。使用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获得振动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分量,再基于多尺度熵理论计算各IMF分量的多尺度熵值进行特征重构。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中引入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对WOA进行改进。用改进的WOA算法对XGBoost的超参数进行寻优,获得了帮助XGBoost取得最优分类效果的超参数组合,将7种不同故障类型的振动信号进行重构后输入优化的XGBoost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GWOA-XGBoost模型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精度能够达到97.14%,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性能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咱们班长黄冬元是个‘气场’十足的人。"这是员工们对黄冬元的评价。黄冬元是江南公司五分厂055车间四班班长,共产党员,主要负责某产品及各种科研产品关重工序的装配工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班长为何能获得员工们如此高的评价呢?管理班组显"大气"黄冬元认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黄冬元在装配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通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装配序列规划(ASP)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不可行的装配序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QPSO)的装配序列优化方法。该算法根据ASP特点,在排序空间定义了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及相关的逻辑运算,并基于装配序列的几何可行性、装配操作的稳定性、装配操作的聚合性以及装配重定向次数构建了综合评价函数,然后将粒子进行量子化,使粒子能遍历到整个粒子空间以搜索全局最优解,克服了一般算法局部收敛的缺点。实例分析对比表明:该算法是一种能解决复杂产品装配序列规划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考察万向铰传动旋转轴的动力学特性,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由万向铰运动约束描述的旋转轴系横向振动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该系统可能存在的多种共振模式,对从动轴横向振动的超谐波共振、主共振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其振动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系统超谐波共振及主共振的稳定性条件与支撑轴承安装位置、从动轴转动惯量、输入扭矩、轴承弹簧刚度以及阻尼等因素有关;加大轴承距万向铰中心的距离、增加轴承弹簧刚度与阻尼系数等,均可导致超谐波共振或主共振的非稳定区扩大;系统在对应中心频率附近容易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7.
数学工作者从铁道调车问题,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称为数列的成组剖分问题。本文给出一个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公式可以逐步减少数列中数值的个数,从而得到求数列最优成组剖分数的一个动态算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机械产品装配序列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群体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建立了装配序列规划的数学模型,针对萤火虫算法收敛效率低的不足,借鉴混合蛙跳算法族群划分思想对萤火虫算法进行了改进,引用局部搜索与全局信息交换机制提升了算法性能;根据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离散型的特点,定义了新的离散编码方式和粒子更新策略。通过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萤火虫优化算法简单有效、稳定性好、求解精度高,能够稳定快速地给出装配序列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H62黄铜电磁炮导轨失效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宏观观察、金相分析、SEM微观观察和EDS成分分析,对发射4发弹丸(速度2~2.5 km/s)的H62黄铜电磁炮导轨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导轨的失效形式主要为“刨削坑”、电弧烧蚀和磨损失效.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导轨与电枢装配精度差,以及导轨材料的导电率、强度、耐电弧烧蚀和耐磨损性能不能满足电磁炮使用性能的要求.提高装置的加工和装配精度,研制或选用导电率高、强度高、耐电弧烧蚀和耐磨损性能优良的导轨材料,以及在导轨和电枢之间实施适当的润滑,是解决电磁炮导轨失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装配过程的误差建模是分析装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影响导弹装配结果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装夹定位精度,将装配误差源分为工装装夹精度和产品制造精度2类,不同形式的误差通过虚拟夹具的概念进行统一表达,基于误差流理论对导弹装配建立误差传播的状态空间模型,求出该过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应用该模型对装配过程中的角误差进行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同蒙特卡罗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3%,说明该方法可行。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分析复杂装配过程,还可对各工序装配效果进行观测及向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