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击落了一架美军F-117A隐身战斗机,打破了“夜鹰”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全世界军事专家的广泛关注,到底是谁发现7F-117A?众说纷究中,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捷克研制和生产塔玛拉无源探测系统——一种无源雷达。无源雷达与的有源雷达的最大区别在于,无源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依靠被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来发现和跟踪目标,着目标不辐射电磁波,天源雷达就无法发现目标。60年代初,捷克人弗·佩赫发明了一种无源雷达,其目的是用来对付反雷达导弹(即反辐射导弹)。第一代无源雷达取名为科帕奇…  相似文献   

2.
F—117A 隐身战斗机是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技术航空兵器之一,它以其优良的隐身和作战性能赢得声誉。本文扼要介绍该机对隐身采用的各种措施及其电光火控系统应用,以期对此新机有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二战后的“王牌技术”——隐身技术,随着美国F-117A战斗机等隐身兵器在海湾战争的出色“表演”,倍受世人关注。80年代以来,隐身化已成为现代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雷达探测隐身一是改变了舰艇的外形设计。以往水面舰艇的干舷和上层建筑部分多是垂直或近似垂  相似文献   

4.
隐身飞机是现代最新航空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未来作战飞机的发展方向。从7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先后开始研制隐身飞机。美耗费巨资,率先研制出F-117A、B-1B、B-2、A-12等类型的隐身飞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最先形成作战能力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塔马拉” 1999年3月28日,对空袭南联盟的美军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天”。美空军参加空袭的一架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被南联盟军防空部队击落,从而打破了F-117A“天下无敌”的神话。 F-117A隐身飞机采用了独特的多面体外形设计,表面涂有6种不同的雷达吸波材料,地面空情预警系统极难发现,更不用说将它击落。因此,当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执行任务时,无须电子战飞机的配合和战斗机护航,其突防的隐蔽性和轰炸的突然性很强。在海湾战争中,F-117A被首次投入大规模实战使用,就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2007,(3):F0003-F0003
小牛”空对地导弹(AGM-65 Maverick)是由美国休斯公司和雷锡恩公司研制的一种防区外发射的空地导弹武器。它可精确打击点状目标。该弹有7种改型,分别为“小牛”A型、B型、C型、D型、E型、F型、G型,其代号为AGM-65。  相似文献   

7.
XQ-58A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推动与支持研制的一种高亚声速无人隐身验证飞机,它能够担任F-22/F-35的无人僚机,执行目标指引、前出探测、干扰诱骗及武器投放等协同任务,能够更好地发挥F-22/F-35的信息优势,提升其实战能力.XQ-58A能够衍生出多样化作战样式,对现代空战和穿透性制空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首先对比介...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4,(12):F002-F002
F/A-22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一种典型第四代战斗机,该机具有隐身、航空电子备一体化、高机动、超音速巡航、作战能力强等特点,将用于替代美空军现役的F-15战斗机。2004年10月27日,首架作战型F/A—22战斗机在洛·马公司航空系统公司的生产线上组装完毕,将于2005年初交付美空军。  相似文献   

9.
1988年首次在电视上亮相的隐身飞机是美国隐身轰炸机 B-2。而在1989年参加巴拿马战争和在1991年参加海湾战争的隐身飞机是美国隐身攻击机F-117A。海湾战争之后,美国报刊大肆宣传隐身飞机的重大威力和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鼓吹之声的余音未断,却传来了“美军高技术武器作战效果并不理想”的消息。消息说,海湾战争中使用 F-117A隐身飞机,效果不令人满意,甚至不如老式攻击机 A-10。据统计,在海湾战争中创最大成果的作战飞机是造价最便宜的A-10攻击机,它摧毁伊拉克装甲车1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隐身飞行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等)广泛应用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在不久前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F-117A、B-1B、B-2隐身轰炸机,对伊拉克重要目标实施突袭,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能。这将  相似文献   

11.
1975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告诉五角大楼,他们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飞机设计技术,可使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与昆虫相当。现代低可探测技术(隐身技术)时代由此开始,这也是自20世纪40年代发明原子弹以来又一次划时代的军事技术突破。80年代末,随着洛克希德公司的 F-117A 和诺思罗普公司的 B-2隐身轰炸机的问世,美国似乎己不容置疑地占领了隐身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把 F-117A 和 B-2分别指定为秘密的“黑色”  相似文献   

12.
隐身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跟踪和攻击的技术。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使用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入侵巴拿马,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应用阶段,同时也将隐身与反隐身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在长期的较量中相互抗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二者之间必然还会有一番生死较量。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15日,美国空军宣布绰号为“猛禽”的F-22A隐身战斗机正式服役。该机集雷达、红外、光学隐身、超音速巡航、大载弹量、远航程、高机动性、空战和轰炸性能于一身。不仅从技、战术指标上,与此前F-117和B-2问世的意义完全不同,更由于F-22A的服役,将和B-2形成功能互补配合绝佳的战略搭档,从而带来空中战术的革命,甚至将颠覆并终结近20年几成定势的现代战争样式。“猛禽”的服役不仅表明美国空军又拥有了一种新型作战平台,而且标志世界从此开始进入“隐形空军”时代,未来战争将因此呈现出迥异于以往的全新面貌。世界空中对抗结束平衡…  相似文献   

14.
隐身武器出现并应用于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对现代作战尤其是空中作战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了42架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用来突袭伊拉克防空火力密集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重要设施以及防空指挥机构等,出动架次虽然只占多国部队飞机总  相似文献   

15.
国防要闻     
《国防科技》2005,(10):4-5
美F/A-22开始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估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A-22“猛禽”战斗机按计划已进入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估穴FO T&E雪。FO T&E的开始将是F/A-22迈向初始作战能力穴IO C雪的最后一步,F/A-22计划将于2005年12月实现IO C。初始作战试验与评估穴IO T&E雪验证了F/A-22超凡的空空有效性,而FO T&E将验证F/A-22空对地能力。评估工作将由科特兰空军基地的空军作战试验与评估中心完成,内容将包括空对地能力和飞机由C-17装运部署的适应性。美公开A E S D先进电力演示舰美国海军研究署已经公开他们建造的先进电力演示舰穴A ES…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2006,(6):F0003-F0003
科索沃上空B-2隐身轰炸机的“幽灵”刚刚隐去,B-3战略隐身轰炸机已悄然出在美国飞机设计师的绘图板上,承担新轰炸机部分预研任务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打算从2037年起将新机型配备部队。但美空军的想法更加激进,坚持要在2018年就实现新轰炸机的服役。B-3隐身轰炸机的作战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惊人的高超音速远程飞行能力,其飞行速度达到5倍音速,可在一小时之内横越大西洋;二是力求最佳的隐身效果,其外身与B-2A相似,但雷达的散射截面大大少于B-2A;三是具备强大的攻击能力,其载弹量将会达到或超过B-52轰炸机的水平。此外,B-3轰炸机…  相似文献   

17.
隐身飞机 1980年,美国政府首次透露了隐身飞机的存在。1989年12月,美国空军首次动用F—117A隐身战斗机入侵巴拿马,小试牛刀,一举成名。 隐身飞机成功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的机体设计,控制雷达回波的方向和在机  相似文献   

18.
美军自20世纪60年代初成功地将经过隐身处理的高空高速侦察机SR-71投入战场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对隐身飞机的研究和运用。先后成功地研制了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等,并于1989年底在入侵巴拿马战争中首次使用了F-117A;在海湾战争中F-117A出尽了风头,42架F-117A共出动近1300架次,仅占多国部队空军固定冀飞机出动架次的2%,却打击了约40%的战略目标;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又首次将B-2隐  相似文献   

19.
劳师远袭乃兵家大忌!然而,作为美空军的王牌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自问世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首次使用以来,却舍近求远,甘心远征。在此次对阿富汗塔利班发动的军事打击中,它从美国的密苏里美国对世纪执行战略任务的重要力量。B—2隐形战略轰炸机无论从隐形性、航程、航速,还是从高空、超低空飞行方面都比F—117A高出一筹。它不进行空中加油的航程是F—117A的9倍之多,常规载弹量是F—117A  相似文献   

20.
集信息化作战和精确火力打击能力于一体,综合采用了“眼睛蛇”直升机,F-15E、F-117A和FL16等战斗机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和系统技术的RAH-66“科曼奇”侦察攻击直升机,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直升机,从试飞样机来看,其信息化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