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依托某露天矿工程,首先,以建模边界线及剖面线作为约束,利用各个地层的钻孔数据、剖面数据及地板等高线,通过构建Delaunay三角网,逼真模拟了各个地层界面。然后,提出了包络面固化成体法构建煤层地质界面模型并集成,较好地实现了煤层三维可视化及表达实体模型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最后,结合地形及采场现状实体模型、煤层实体模型,耦合各地层实体与地质实体,实现了三维地质集成模型。依托工程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充分考虑各个地质实体与地质构造的协调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认知矿体空间分布,实现动态计算及管理煤矿储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露天煤矿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战争呈现多域协同、多任务并发、多要素耦合的新形态,对作战任务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复杂的作战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和规范化描述是提高任务规划科学性、提升任务规划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在系统阐释作战任务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作战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提出基于“时间维、逻辑维、活动维”的作战任务分解策略,定义了元任务的规范化描述形式,从时序、逻辑和功能三方面对元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应用案例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复杂作战任务的合理化分解和规范化描述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首先,基于图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将输配电主网的拓扑结构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多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然后,利用约束法的主要思想,提出了一种最优拓扑结构的两级(元件级与区域配电板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四机两区域配电板算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正确性方面,该方法得出的两个最优拓扑结构分别满足系统体积最小与供电连续的优化目标,是算例对应拓扑结构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在有效性方面,该方法直接得出了算例的最优拓扑结构,与基本的枚举法相比具备了显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三维最优制导律设计的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BTT导弹制导过程中的双通道耦合问题,设计了一种非解耦的三维最优制导律。通过矢量方法和旋量方法分别建立了视线角速度模型和视线方位模型,从而得到导弹制导的三维模型。基于视线角缓变的假设,对制导模型进行了简化,得到其线性模型。分别针对无终端约束和有终端约束情况,运用二次型最优方法推导了最优三维制导律。该制导律避免了通道解耦,能够满足BTT导弹精确制导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对多种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模拟三维彩色树木的高效算法。该算法不仅合理简化了树木的几何拓扑结构和生长规律特性,而且引入了特性良好、计算简单、参数易于控制的随机函数。因此生成树木的种类较多、图形逼真、速度很快,在普通微机上达到了实时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6.
把Cemet骨干网拓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实现具有QoS保证的IP隧道机制为目的,对该拓扑结构通过引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网状型骨干网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各自不能建立起IP隧道传输机制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比较,汲取了两种拓扑结构各自的优点,提出了一种以星型为主、网状型为辅,两种拓扑结构相结合的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较好解决了广域骨干网建立IP隧道传输机制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由遗传算法优化出了一种基于QoS保证的新广域骨干网拓扑结构.最后,对该拓扑结构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证明,该拓扑是一种优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负重轮三维温度场,应用有限元软件,采用热结构耦合分析对某型号坦克负重轮的三维温度场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分析了车速、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等变化对负重轮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负重轮三维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所使用模型及方法可用于研究负重轮温度场的分布,满足工程实际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旋转弹弹道修正要求,提出一种基于4R空间机构的电动舵机结构,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以空间机构学运动分析为基础,推导了机构输入、输出转角关系,绘制了理论分析转角曲线,建立机构三维模型,通过多刚体及刚柔耦合仿真验证分析了舵机转角关系和运动副受力情况,研究了该结构的可行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舵机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的优点,能满足舵机控制的转角精度和响应频率要求,适用于简易制导弹药。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混沌雷达信号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考必兹(Colpitts)混沌振荡器,给出了一种新的混沌雷达信号源。这种混沌电路通过电容耦合两级改进型考必兹混沌电路实现。给出了基本改进型和两级耦合后的信号产生电路仿真结果,并对这种混沌雷达信号源和单级考必兹混沌电路的输出信号频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Starfabric系统拓扑结构及系统性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arfabric是一种新型总线,基于Starfabric构建的网络系统具有高带宽、可扩展性好、拓扑结构构建灵活等优点。Starfabric通信性能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的特殊性,有效规划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对传统网络拓扑结构和对Starfabric通讯性能的分析,深入研究Starfabric系统拓扑结构和系统通讯性能的关系,归纳出构建Starfabric系统时应该遵循的规则和系统有效带宽的公式,使得系统拓扑结构得以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整体通讯效能。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再制造工程中反求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介绍了反求技术中几种主要测量方法 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对其精度、速度和适用范围作了分析和比较,同时介绍了三维表面重建的几种常 用方法,提出了反求技术在再制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棚洞结构抗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棚洞结构的动力分析还鲜见报道。该文结合实际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对提出的新型棚洞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出了该棚洞结构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云图和位移时程曲线,进而找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对新型棚洞工程设计、施工和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真三维场景模型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原理,在武警部队参与大型活动中应用的成功案例,提出了航测真三维建模技术可为部队执勤、处突、反恐、抢险救灾等任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VRML三维模型文件的优化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在Web3D领域,VRML是主流的开发平台。但在建模过程中,通常使用第三方三维建模软件。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制作模型的难度,节约了时间;但由于建模平台本身的原因,转换后的VRML文件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网络传输与浏览。因此,对模型的空间位置进行调整,尽可能地优化模型的视觉效果,缩减其文件体积,是建立虚拟环境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技术与算法以及新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过程中的通道耦合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旋量方法的三维非线性伪最优制导律。引入角度矢量、视线旋量、视线旋量速度等概念,通过等价性证明,得出视线旋量、视线旋量速度控制分别与视线方位、视线角速度控制具有一致性的结论,从而将制导问题转化为视线旋量和旋量速度的控制问题;基于旋量方法构建弹目视线旋量、视线旋量速度模型,构建得到飞行器制导的三维非线性模型;为避免直接求解Riccati微分方程过程的复杂性,引入伪控制变量,将三维非线性制导模型转化为线性制导模型;分别针对无终端约束和有终端约束情况,基于二次型最优方法得到三维非线性伪最优制导律。该制导律避免了通道解耦,其制导参数又满足一定物理意义下的最优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漏磁检测的灵敏度,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漏磁检测励磁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钢板的厚度、永磁体厚度、磁极面积以及磁化间隙等因素对钢板局部磁化效果的影响,得到了钢板磁化强度随永磁体几何参数改变时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永磁磁化方式下励磁装置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励磁装置各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证明,优化设计的励磁装置能改善磁化效果,提高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三维矢量场可视化中流线数量过多造成的遮挡与视觉混乱问题,同时保证流线能够准确描述矢量场变化规律与重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保持的视点相关三维矢量场流线简化方法。采用粒子跟踪生成3D矢量场流线集,并进行视点相关映射;对流线集进行特征保持计算;基于流线视觉效果度量对流线集进行迭代简化计算,从而实现流线集的有效简化。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有效保持矢量场的物理特征,且具有较好的流线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基于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的树种分类方法难以直接且全面地利用点云的三维结构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深度学习的机载LiDAR数据的树种分类方法.该方法直接从三维数据中抽象出高维特征,而无须将点云转化为体素或二维图像.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白桦和落叶松...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行机械类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三维技术改革机械类系列课程教学的思路,构建了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类系列课程体系,并选取教改实验班对机械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现了学院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