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黄汉光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  相似文献   

2.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自北而南、自东向西向中国进攻,从而形成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条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缅甸并占领了滇西,企图形成从西南夹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由于多种原因,日军的这种企图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中美的战略合作与驼峰空运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在二战期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在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中缅国际通道后,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驼峰航线,空运援华物资到中国。驼峰空运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合作与矛盾中得到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当代海军》2005,(6):53-54
缅甸全称缅甸联邦,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的西部,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东南亚地区面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的国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临孟加拉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从西部缅甸与孟加拉国的交接点到东南端的维多利亚角,长达2832千米。西南的若干地区濒临孟加拉湾,岛屿众多,三角港和小海湾交织如网。南部的德林达依地区属于下沉海岸,海岸曲折,岛屿港湾众多。沿海的丹老群岛有800多个岛屿。如此的地理条件也就将缅甸南部与西南部的国门完全暴露在安达曼  相似文献   

5.
缅甸全称缅甸联邦,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的西部,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东南亚地区面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的国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临孟加拉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从西部缅甸与孟加拉国的交接点到东南端的维多利亚角,长达2832千米。西南的若开地区濒临孟加拉湾,岛屿众多,三角港和小海湾交织如网。南部的德林达依地区属于下沉海岸,海岸曲折,岛屿港湾众多。沿海的丹老群岛有800多个岛屿。如此的地理条件也就将缅甸南部与西南部的国门完全暴露在安达曼海和孟加拉  相似文献   

6.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被史迪威调去担任他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我国接壤,西北同印度、孟加拉国相临,东南和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控制着由马六甲进入印度洋的水上通道,在抗日战争时是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也是中国西南的陆地屏障,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关联,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有一个被称为“森林之国”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缅甸联邦(简称缅甸)。 地处战略要冲的“大国” 缅甸的北和东北与中国交界,东和东南与老挝、泰国毗连,西北与印度、孟加拉相接,隔普雷帕里斯海峡与安达曼群岛相望,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扼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缅甸面积676581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的第一大国,也是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国,其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3%,  相似文献   

8.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1):46-48
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剑指云南,中国西南地区的解放指日可待。在强大的压力下,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兼云南省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宣布起义;第26军和第8军作垂死挣扎,试图向缅甸转移,但沿途遭到解放军的打击,最终只有第26军的第93师(仅剩第278团,师长叶植楠)和第8军第237师的第709团(团长李国辉)共1400多人进入缅甸境内。第8军军长李弥曾被卢汉扣押,在作出率部投降的承诺后,卢汉将其释放,但李弥违背诺言,逃往台湾,又从台湾偷渡香港,经泰国转赴缅甸,与进入缅甸的残余部队会合。  相似文献   

9.
云南腾冲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近年来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民兵仓库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 日本侵略军为封锁我西南国际通道,于1942年3月9日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3月12日,中方应英国同盟军统帅卫菲尔的请求,经与美国协商,派出第5、6、66军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远征军进人缅甸之后,虽多次重创日军,但因缅北地理条件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行原始森林,热湿虫咬,传染病流行。首先英缅军失利,继之,10万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抗日名将戴安澜师长也英勇阵亡。剩下的人员,有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其余人员分中、东两路返回云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1.
1950年3月,滇南战役胜利结束后,溃逃到缅甸的蒋军残部,同陆续外逃的散兵游勇、地霸土匪武装等相结合,又聚集了3000余人,成立了所谓“复兴部队”,盘踞在靠近云南西南边境的小勐板一带,征粮派款,招兵买马,跃武扬威。缅甸政府先后四次派人与之谈判,要求他们离开缅甸,他们不予理会;缅甸军队对其进行围剿,又遭失败。“复兴部队”反而迫使缅军用车辆把他们送到自然条件优越的孟董、孟撒,并在那里休整训练,不断扩大势力,到1951年春,逃缅蒋残军已增至96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中最先承认新中国的一个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了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奈温访华,当月28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为了中缅边境勘界树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甸国防军双方的将领遵照各自政府的指示,制定了一项旨在围剿盘踞于中缅边境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国民党匪军的军事计划。作战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缅方请求下,深入缅境100余公里,捣毁了金三角…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游击战在二战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英国军官温盖特和他率领的"钦迪队"也在缅甸战场成熟地运用了游击战。日军占领缅甸后,威胁中国国内战争所仰赖的交通线。美国和英国希望支援中国,所以必须重新打通中国到缅甸的道路。中国远征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通这条道路。要进入这一地区非常困难,有连绵的大山,地形非常险恶,很难进行机械化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腾冲县地处滇西边陲,位于高黎贡山脚下,是中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 出境的最后一个驿站,西邻缅甸,国境线长148.075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边境贸易日益兴旺,加之腾冲县临近缅甸“金三角”,一时黄、赌、毒蔓延,桑拿浴、KTV包房、夜总会、酒吧林林总总。面对“酒绿灯红”,这对刚刚收归军队的县人武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人武部是人民军队在地方的一个窗口,它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军队的形象,且看部党委“一班人”如何行动?前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后,党委班子重新组建,成员一半是新调入的,加之移交地方10多年,干部职务、军衔普遍偏低,有的干部家庭两地分居,实际困难较多,思想不够稳定。部党委从解决安心敬业问题入手,以发扬  相似文献   

18.
五、缅甸联合作战的考虑与准备劳克林·柯里致罗斯福1941年12月17日华盛顿事由:关于缅甸的共同防卫为了回答我对缅甸共同防卫计划的咨询,马格鲁德将军12月14日回复说,联合计划正在准备中,一个中国团队正在步行途中。他说由于地形困难及日军正进行其它作战,此间并不认为将会对缅甸有任何地面行动和攻击。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边界线长达3853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决定了军民联防边境封控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充分发挥边境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语言通等优势,不断加强军民联防边境封控工作,为维护边防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焰 《国防》2014,(7):78-79
正1960年秋至1961年初,为了保卫我国西南边境的安全,帮助友好邻邦,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抗美援朝战爭后又一次出境作战。这次进入缅甸作战,是中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在两国实行勘界时对扰边的国民党残军采取的讨伐行动,涉及我国边境的安全和西南地区的政治稳定,是一次特殊的作战行动。国民党军在大陆兵败时,云南的国民党军第八、第二十六军残部有两个团逃脱,于1950年4月越境进入缅甸。中国政府出于对邻国的尊重,在解放军到达中缅边界地区后,即下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