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提起靖国神社,人们自然要联想起“8.15”日本战败纪念日这一天。在这个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日子里,年年都能看到一些日本政客的身影,其中不乏政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们在那里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关注。 今年“8.15”,恐怕又有一位顶级人物出现在靖国神社,他就是上台还未满4个月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尽管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遭到日本内外舆论以及日本各界的多方反对,但小泉好像至今仍没在打消参拜的念头。小泉公然表示以首相的身份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亡灵的靖国神社,这无疑是对饱受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感情的蔑视!  相似文献   

2.
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政府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一再交涉和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在日本国内及其亚洲邻国引起强烈愤慨。日本当权者如何对待参拜靖国神社,其实质是一个对以往侵略战争持什么态度的严肃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8月15日,台北一名示威者手举写有“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标语牌在台北日本文化交流协会大楼外高喊口号。当日50多名抗议者在这里举行活动,抗议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4.
严国群 《国防》2002,(9):55-55
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次日,我国深圳市振华路口的一家酒吧便挂出了“日本人不准入内”的招牌。据说该酒吧经理早就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气愤之极,一直就想拒绝日本人进店消费,这次终于遂了心愿。据报道,该店此举受到一些国内人士,包括个别从日本留学回国人士的赞同。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次日,我国深圳市振华路口的一家酒吧便挂出了“日本人不准入内”的招牌。据说该酒吧经理早就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气愤之极,一直就想拒绝日本人进店消费,这次终于遂了心愿。据报道,该店此举受到一些国内人士,包括个别从日本留学回国人士的赞同。  相似文献   

6.
严国群 《国防》2002,(9):55
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次日,我国深圳市振华路口的一家酒吧便挂出了"日本人不准入内"的招牌.据说该酒吧经理早就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气愤之极,一直就想拒绝日本人进店消费,这次终于遂了心愿.据报道,该店此举受到一些国内人士,包括个别从日本留学回国人士的赞同.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公然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8月15日,又有那么几个内阁成员和几十个国会议员,也堂而皇之地踏进这个实为日本历史上对外侵略扩张招魂的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8.
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参拜了靖国神社。这种否定侵略历史,美化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行径,进一步激起亚洲人民的愤慨。在此之前,有关媒体爆出两条新闻:一条是《敢于直面历史罪责——德开始向捷(克)纳粹劳工支付赔偿》,另一条是《无视亚洲人民感情——日首相一再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和德国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又同是战败国,但这两个国家在直面历史罪责上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在德国统一前后,笔者作为记者曾在德  相似文献   

9.
《当代海军》2005,(2):1
小泉即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我原本“不怎么认识”小泉,去年以来,小泉的知名度陡然升高,可以说在世界每个旮旯,涵盖海洋里的动物世界,名声大振,红极一时。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人和我一样,便“不得不认识”这个典型的精瘦的名叫小泉纯一郎的日本男人。小泉的特征十分明显,就是喜欢用屁股对着历史,这样他就可以高枕无忧、心安理得地不用看清历史的真相了。所以,小泉一段时间以来,肆无忌惮地大做起一番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大事之一,一再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关乎到日本与亚洲各国特别是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伤害过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关乎到日本人民与亚洲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感情信任。小泉未必就未想到过这个问题。如果想过,小泉依然继续参拜靖国神社,那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6日10时30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这是继小泉纯一郎之后,时隔7年日本在任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此举引发国际社会,特别是中韩强烈不满和抗议,美国也首次表示“失望”。可以说,安倍此次参拜是蓄谋已久之举,是其加快推动右倾化的必然一步,其实质就是要为东京审判翻案,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历史,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及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1.
《宁夏科技》2001,(10):56-57
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避开了日本战败投降的8月15日,以首相身份参拜了德国神社,引起了亚洲人民的极大愤慨及全世界人民的严重关注。众所周知,靖国神社是1869年明治天皇诏今修建的,其目的是为在维新战争中死亡的将士招魂。这里合葬着以天皇名义发动的历次对外战争中死亡的军人,而且大都是供奉着全球公认的战犯。这些战犯是军国主义制造血腥历史的忠实执行者,本应死有余辜。作者该国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公然参拜,岂不是再度为军国主义招魂,肆意重蹈覆辙。人们不禁要问,21世纪的日本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又到了日本战败投降之日——8月15日。每逢此日,备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之苦的各国人民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这个近代史上战争与和平的伟大转折。而在日本,右翼势力也总是要借这个日子大作文章,大发帝国恋旧歇斯底里症。今年,围绕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日本国内又闹得沸沸扬扬,鼓噪声甚嚣尘上。由此由引发了我前年在日本旅游时的一些感触。应《环球军事》编辑部之约,兹将当时所写的一篇旅日散记略作增补,以表达一个中国人的愤慨和忧虑,亦以寄语珍爱和平及良知未泯的日本人民。 一位日本老人曾经愧言:日本是个没有国界的岛国,不知道如何和邻居相处。但据报道,对小泉的行动和右翼势力的鼓噪,日本人民纷纷起而强烈抗议。这证明那些不懂得善处“邻居”的帝国怀旧狂,毕竟不能代表日本人民真正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年“8·15”,靖国神社再次上演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丑剧! 小泉内阁的防卫厅长官中谷元等5名内阁成员以及51名议员和115名议员的代表,参拜了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牌位以及上千个乙级、丙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替那些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侩子手们招魂。这仿佛给了一队队身穿旧日本军装的右翼分子极大的鼓舞,他们头顶炎炎烈日,荷枪佩刀,摇旗呐喊,靖国神社内一片杀气腾腾。  相似文献   

14.
新华 《环球军事》2014,(17):1-1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很忙:出席“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并发表致辞,通过代理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  相似文献   

15.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祭祀之地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地方,而且因为战后日本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给本来就阴魂不散并且兴风作浪的日本右翼势力作伥,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那么,靖国神社缘何从一个日本普通宗教设施一跃成为国家宗教象征,成为日本和周边亚洲国家政治的焦点呢?  相似文献   

16.
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近日在执政的自民党国会议员会议上发表谬论,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任意以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进行单方面审判的”。而小泉首相的助手也表示,小泉纯一郎仍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全世界人民都在揭露战争罪行、谴责战争罪犯时,日本政要的这些言论,不能不引起战争受害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向罪恶累累的战犯顶礼膜拜,加速开动历史倒车。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人类黑暗的过去。如何面对这幕黑暗与丑恶,却出现鲜明的对比。世界曾肃然起敬:43年前的冬天,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黑衣肃容,双膝跪倒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世界如今侧目而视:43年后的冬天,安倍作为日本首相,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声称“向为国家战斗和牺牲的英灵致以哀悼之意”。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2月26日,在其执政一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然参拜了靖国神社。不出意料,中国政府和韩国政府立即对此举表示强烈抗议,中日、韩日关系再次降至冰点。最出人意料也最耐人寻味的是,一向对日本历史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美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提出直接批评。安倍拜鬼后数小时,美国驻日大使馆在其官网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环球军事》2014,(2):5-5
“中国人民不可侮,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不可欺。安倍必须承认错误,必须纠正错误,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消除其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2013年12月128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谈话。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5,(1):37-38
随着小泉连续四年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上的高层互访几乎停滞。“中国威胁论”出笼,使中日关系逐渐蒙上军事色彩。日本极力谋求“常任”席位,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的举动考验着中国外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予以把握,并时刻准备应对更严重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中日关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请看,本刊综合《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编辑的这篇“时事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