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欧洲的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张晓校古斯塔夫·阿道夫(1611———1632年在位,亦称古斯塔夫二世)系瑞典国王查理九世之长子,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对古斯塔夫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可以和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等人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汉尼拔是古代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家。他不仅善于陆战,而且善于海战。公元前184年,在地中海东部的一次海战中,他巧用毒蛇打败对手。这场海战是在比提尼亚和帕加马两国之间进行的。当时正在东方避难的汉尼拔站在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斯一边,反对罗马的盟友帕加马国王优美尼斯。普鲁西阿斯深信汉尼拔的忠诚和才智,让他率领比提尼亚一支舰队对抗优美尼斯的舰队。论实力,汉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16年8月,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卡内地区,以步兵4万余人、骑兵约1万人的兵力,与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统率的8万步兵、7000骑兵作战。面对强敌,汉尼拔决定巧借风势助战。当时当地正处于风季,每天中午常有强劲的东南风沿海袭来。据此,他在部署阵势时让部队背向东南,利用顺风作战,使敌方陷入逆风作战的不利境地。 8月2日,双方交战至中午时分,果然东南风大作。这时,汉尼拔军向敌军投射的矛、箭、石头,由  相似文献   

4.
当代的国际恐怖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盛行于70年代,猖獗于80年代。当今恐怖主义成了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公害。“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更加活跃。目前,从中亚到中东,从亚洲到非洲、美洲、欧洲等地,“恐怖事件”此起彼伏,各国的“反恐”行动也是如火如荼。纵观当今恐怖主义分子的“制恐”与各国的“反恐”不难发现,正反两个方面都在走向军事化。 “制恐”规模扩大化 “恐怖事件”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古罗马的恺撒被刺、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1914年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被刺、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等事件都是历史  相似文献   

5.
古代世界有过两次著名的火牛战:古罗马时期的汉尼拔的火牛战和我国战国时代田单的火牛战。这两场火牛战均可称作中外战争史上的奇特战例。汉尼拔是古代迦太基的名将。公元前218年,他率领迦太基军队翻越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地攻入北意大利。翌年,当他率军从康帕尼亚转向阿普利亚时,被足智多谋的罗马独裁官费边堵截在法列尔努斯地区。费边派兵控制了大小通道隘口。汉尼拔几次冲杀都未能突围,且无后援,损兵折将,危如累卵。但他没有因为形势险峻而沮丧。他急中生智,巧施诡计,暗令士卒四下收集干柴和葡萄枝。然后将其系在从当地掠来的战利品——近2000头牛的角上。当夜幕降临之后,迦太基人将牛赶到山脚下,汉尼拔命令点燃系在牛角上的干柴和树枝,驱牛上山。突然,火光骤起,牛群狂奔,把守通道的罗马士兵看到这奇异的景象,惊恐万状,以为被迦太基的军队包抄,慌乱之中,放弃了阵地。在通道附近山岗上安营的费边看到此景唯恐有诈,不愿夜战,令士卒不准出击。于是,汉尼拔率全军携带战利品安然通过通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218年春,迦太基大将汉尼拔率9万步兵、1.2万骑兵和37头战象,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出发,远征意大利。他很快渡过埃布罗河,征服了比利牛斯山南侧的土著部落。为巩固后方,他不得不从军中挑出1万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留驻被征服地区。当大军进入比利牛斯山的狭谷之后,发生了3000多名卡尔培塔尼人开小差的事件。他们惧怕长途行军,认为翻越阿尔卑斯山,同罗马人打仗,只能做无谓的牺牲,于是纷纷逃匿。对此,汉尼拔采取  相似文献   

7.
王清耀 《军事史林》2008,(10):53-55
合围战,也叫包围战。在西方称坎尼战,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历史记载中,最早实施包围作战的战例是公元前216年古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的坎尼同罗马军队的会战。在这次战役中,汉尼拔巧妙地实施包围战术,使8万6千罗马军队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合围战在西方被视为战役歼敌的最高形式,因为它能给予敌军以最沉重打击,从而决定战争全局。  相似文献   

8.
翻看阿富汗的历史,最早的外族侵略能上溯到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当然,入侵失败。没几年,这个西起亚得里亚海、东到印度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瞬间分崩离析。可惜,后世的大国领袖们没一个吸取亚历山大的教训。这样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兴都库什山两麓轮番上演。面对亚历山大的历史,今天的美国能避免同样的命运吗?  相似文献   

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0,(5):63-63
“独眼龙”=名将 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普卢塔克(公元45年-公元120年)曾饶有兴致地评论道,“最能打,最成功的将军通常只有一只眼。”根据普卢塔克的考据,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马斯顿王国腓力二世只有一只眼,伽泰基名将汉尼拔也是独眼。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02年,在北非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扎马地区,年轻的罗马将领西庇阿率军与威名赫赫的汉尼拔统帅的迦太基军队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战。 正值深秋,扎马战场上狂风怒吼,扬起尘土,吹起残叶,使这片无水、无山、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更显得悲切凄凉。 两军已列阵完毕。只见迦太基阵中的精兵摩拳擦掌,两翼骑兵跃跃欲试,更有第一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外国也曾出现过一个巧借风势、助长军力、创造了战争奇迹的人。公元前246年-公元前183年,位于北非和西地中海地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他9岁随父远征西班牙,29岁领兵挥师南下,一次伏击战歼灭敌军1.5万人,生俘 1.5万人,使罗马军几乎全军覆没。30岁时他指挥了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波斯尼科夫上将出任俄罗斯陆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人对自行火炮并不陌生。它较早地出现在二战战场上,是车炮结合并能自行运动的火炮。它机动性能好,主要用于伴随步兵和坦克战斗。自行火炮通常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履带式自行火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并得到了蓬勃发展,近30年来,轮式自行火炮也备受重视和推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以卡车为底盘的自行榴弹炮露出了头角,令人刮目相看。这种火炮被称作车载炮。引领火炮发展新潮流的"恺撒" 古罗马恺撤大帝曾任古代法国(当时称高卢)的总督。他的伟大帝业从这里起家。法国人对战功赫赫的恺撤大帝一直怀有尊崇的心情,时不时地会有些纪念的动作。"恺撒"是当今吸引世界眼球最多的火炮。它凭借先  相似文献   

14.
天意如此 在伊苏斯战役结束两年后,亚历山大占领了地中海沿岸和埃及.现在是追击大流士三世,最终实现梦想的时候了.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军离开埃及,并于当年夏天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开始从叙利亚向波斯帝国心脏地带进军.因为他听说大流士三世准备在那里和他决战.但当他到达后,却没有发现大流士的踪影,就在部队过河后的这一天——公元前331年9月22日——晚上出现了月全食.据古巴比伦《天文日记》记载:“大流士5年乌吕卢月第13天有月全食,月亮完全变黑,挡住了木星,四指以外的土星可见.月食完全时,西风劲吹;月亮重现时转为东风.”在古代,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往往会引起恐慌.马其顿大军顿时乱作一团,士兵怨声载道,埋怨亚历山大征伐无度,以致天怒人怨.因此,亚历山大不得不向月亮、太阳和大地献祭,另外,还指示占卜师阿里斯坦德,声明希腊人崇拜太阳神阿波罗,波斯人崇拜月亮女神阿斯塔特,因此月食是不利于敌方的现象,这样才勉强平息了恐慌.  相似文献   

15.
普布里乌斯·科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CorneliusScipio),出身于古罗马历电上代出名将的显赫世家,史书上一般称"大西庇阿",或"非洲的征服者西庇阿"(ScipioAfricanus),以便跟他的父亲老西庇阿,弟弟小西庇阿("亚洲的征服者"ScipioAsiaticus),和继孙西庇阿-阿米利阿努斯ScipioAemilianus相区分。作为北非地中海世界的征服者,"战略之父"汉尼拔的战胜  相似文献   

16.
事件     
《环球军事》2010,(16):4-4
由中国海军第5批护航编队“广州”舰、“巢湖”舰组成的出访编队7月26日抵达埃及地中海港口亚历山大,应邀对埃及阿拉伯共和国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也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首次访问埃及。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世界航空发展史对亚历山大·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研制的自夸为第一架生产型超音速飞机的作战使用型多用途军用飞机知之甚少。我们这里讲述的采用后掠式机翼和独特的双轮着陆装置的双发动机喷气式飞机,称为“雅克-28”。它最初是作为一种轰炸机研制的,后来派生出侦察型、电子战飞机、攻击机、甚至截击机。此外,它还曾充当过“邮递员”,将莫斯科《真理报》铅版运送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下面是根据著名的俄罗斯航空史学家尼古拉·雅库博维奇对该机传奇般的身世所作研究的简要描述。设计前身——轰炸机1956年春,总设计师亚历山大·雅克…  相似文献   

18.
尤利乌斯·恺撒 是古罗马杰出的军 事统帅和政治家。他 虽未登上皇位,但却 因为开创了辉煌的 "恺撒时代",被后人以"大帝"相称。他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军事天才。他著就了《高卢战记》、《内战记》等军事名篇。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所效法。但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却因实行独裁统治,最后惨死在政敌的利刃之下。  相似文献   

19.
中外学界一致认为,西方世界是通过古罗马来了解和消化古希腊的文化果实的。事实确实如此。古希腊极盛时代的开创者亚历山大所领导的十年远征实际是“东征”,对于马其顿的西方,特别是地中海的西部和不列颠地区、他还没有来得及征服就死去了。他的远亲,古伊庇鲁斯国王皮洛上曾想继承他的遗志,征服西地中海,但一开始就碰上了罗马这个硬钉子。相反,不到50年时间,亚历山大所创立的希腊化国家大部落入罗马怀抱,地中海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的内湖。东西方才真正合为一体。经过二百年的“罗马和平”和“西欧拉丁化时代”,偏处一隅的古希腊文…  相似文献   

20.
很多读者可能看过一部叫《阿门》的电影。这部经典影片由法、德及罗马尼亚3国合拍,于2003年2 月在法国获得恺撒奖最佳编剧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德国工程师、党卫军上尉库特·格斯坦是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作为一位反纳粹的基督徒,他强烈批判纳粹分子的非人道行径。为了摸清纳粹的滔天罪行,格斯坦主动加入党卫军,深入虎穴。在发现自己研制的化学药剂竟被用来净化日尔曼族系、成为杀人毒气时,他深感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