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美军是当今世界上装备最先进、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军队。尽管它在准备“倒萨”之战中,喊“杀”声震天,但也并非无所顾忌。那末,美军怕什么呢?一怕“人员伤亡尽量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实现“低伤亡率”甚至“零伤亡”,是美军军事行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当前美军伤亡观的核心。在美军看来,作战效益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一是人员的伤亡状况;二是获得的作战成果。其中,人员的伤亡状  相似文献   

2.
从获奖说起 1991夏天,美国政府给摩托罗拉公司颁发了一张奖状,表彰他们生产的数据交换设备在海湾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据称,这是美国政府向参与海湾战争的美军装备制造商颁发的唯一一张奖状。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新式武器和各类新型装备不下几百种,从家喻户晓的“爱国者”导弹到屡建战功的隐身战斗机都没得奖,为什么唯独给数据交换设备发奖呢?用美军参谋  相似文献   

3.
回顾美国自海湾战争以来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由于大量机械化装备在战场上的应用,油料保障任务十分艰巨。美军是如何做好大量而又繁杂的油料保障的呢?下面从油料的储存、运输、加注以及净化、化验装备,了解美军油料装备的现状。油料储存装备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陆军时报》网站3月5日报道,美困陆军的XM-25反遮蔽目标作战系统(空爆弹发射器)已经退出现役,因为在2月早些时候,一名驻阿富汗美军士兵在训练事故中受伤。历时近十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漫长研发,美军新一代步兵支援武器xM25榴弹枪即将“修成正果”,许计划于2014年大规模装备部队,美军在这一时刻宣布放弃该作战系统,是出自怎样的考虑呢?  相似文献   

5.
评析美军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未来可能的复杂战场环境,美军在装备建设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无人”风,各军种在装备采购上都将目光瞄向了用途各异的无人智能作战系统,这是美军作战指导思想和理论在装备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将对美军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美军“倒萨”的军事行动可谓紧锣密鼓,箭在弦上。而一旦开战,生化武器则是美军不可不防的威胁。还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由于美军以往对生化袭击防护准备不足,防护装备数量较少、性能较差,不得不匆忙从德国借来了“狐”式“三防”轮式装甲车,从英国购买了7.2万套S10型防毒面具和Mark1V型分休式防护服。后来,美军也加紧了生化防护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如今,美军在抵御生化武器的袭击上,已有了自己的5大防护装备。 单兵防护装备 美陆军纳蒂克士兵装备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单兵生化防护卫生系统。该系统于1999年5月在某空降师进行了试验,在199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士  相似文献   

7.
“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又称M109A6式榴弹炮)是美军研制的最新自行火炮系统,它的出现令世人瞩目。目前它已装备到美军少数部队。本文介绍了作者访问美军第24机步师师长时,他所谈的该师装备“帕拉丁”系统后对部队作战训练带来的影响,以及该师在1994年10月阻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行动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美军1999年4月分布的99年版美军《工程系统手册》同并简要介绍了美军工程兵1999年正在研制或改进的装备项目。  相似文献   

9.
详解“杰达姆”精确制导炸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空、海军联合研制的“杰达姆”(JDAM)全天候精确制导炸弹系列,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出尽了风头,可谓武器中的“明星”。在阿富汗进行的“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军共投放了7000多枚“杰达姆”,占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25%。在伊拉克的战场上,美军使用“杰达姆”的数量达6529枚,占美英联军在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的1/3强。那么,异军突起的“杰达姆”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美军为什么频频使用“杰达姆”呢?  相似文献   

10.
张利忠  魏海洋 《国防》2003,(10):56-57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辉煌胜利的背后,一些联军官兵却因为误伤成为冤魂。频频误伤谁之过? 2003年3月7日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为了防止在战争中误伤友军,美军加大了防误伤设备的研制与装备步伐。报道称,美军为其部署在海湾地区的作战部队装备了最新型“防误伤战术通信系统”,并宣称这种数字化的“21世纪旅级部队作战指挥系统”能随时跟踪战场上的情况,精确分辨敌军和友军,保证美军和盟军能共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美军建设“21世纪军队”战略目标的要求,美军工程部队对其工程装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特对美军现装备及正在研制的部分工程装备作一简介。 1 工程坦克类 M1“灰熊”工程坦克“灰熊”工程坦克是美军为其“21世纪陆军”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工程机械。主要用于在雷场、碎石路和火场中开辟道路,帮助部队通过反坦克壕及其他一些障碍物,主要  相似文献   

12.
DDG-5115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作为美军现役主力水面舰艇,一直以舭上装备的“宙斯盾”反导系统著称于世。2013年,迫于军费预算持续削减的压力,美国海军取消了用来替代阿利·伯克级的DDG-1000和CG(X)项目,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无人战斗机”是当前新兵器中引人注目的宠儿。这次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掠食者”无人战斗机发射导弹并击中目标之后,标志着无人战斗机已经走进战场。 为什么要发展无人战斗机呢?如果仅仅是为了减少飞行员伤亡这个目的的话,似乎不太必要。因为众所周知,现在的战斗机已经十分先进,而且装备有可以在“火力圈外”实施准确打击的导弹,也就  相似文献   

14.
美国防部认为,生化威胁将在21世纪变得更为突出,而当前美军的生化防护技术和装备难以让他们高枕无忧,为此对生化袭击的预防与保护、威胁评估与探测、预测、救治与洗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每年颁布新的“生化防御计划”(CBDP)。那么,美军当前在生化防务中沾染规避、个人防护、集体防护、生化医学防护、洗消等几个方面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究竟如何呢?对此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历经“9·11”事件的沉重打击之后,为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美国开始以“反恐”的名义频频插手国际事务。2014年,在美国防部新出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美军下一步将进一步保持并发展快速地将部队由一地转移至另一地,即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作战的能力,其中在研发远程打击、精确打击侦察监视装备等技术方面将继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实际上,既可避免引发核大战危险又可快速达成战术乃至战略目的的“即时全球打击”系统已经成为美军的优先发展项目。在“即时全球打击”系统的支撑下,美军可以在一小时内对全球任何地方实施常规打击。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中叶,美军舰载指挥控制系统中频繁出现一个词“CIC( 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由此,CIC作为舰艇中枢神经,几乎成为美军各型舰艇的标准配置。国内很多技术人员和参考书籍将CIC翻译成“作战情报中心”,这容易引起很多误解。注意CIC用词“Information”,不是“Intelligence”,一词之差、谬之千里,应该译为“作战信息中心”。侧重于对CIC的内涵进行剖析,试图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CIC的演化过程中蕴涵着美军在装备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试错、实践、经验和教训,美军装备建设的严谨、求实和科学的成份,特别是其技术进步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黄箐 《当代海军》2004,(9):47-48
现代战争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已经开始。“网络中心战”是描述在信息时代组织及进行战争的最佳术语。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维恩·克拉克上将称之为“一个从以平台为中心战争的重要转变”。 美军“环太平洋98”军事演习。透过美军“环太平洋98”军事演习,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根据面向21世纪的“哥白尼”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IT21”计划,美国海军所建造的数字化舰艇已初具规模。如今,美国海军的所有大型舰艇都已具有与大范围计算机作战网络相连的能力,即使是小型舰艇,也即将装备“IT21”系统,从而将使所有舰艇都具有互通、互连、互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沈飞  李宇华 《国防》2006,(4):61-63
“互联、互通、互操作”(简称“三互”)是指信息化系统、平台与部队之间基于统一的标准而实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是信息化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基础。美军现有的多种平台和系统是各军种基于自身需要研发的,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难以实现“三互”,严重制约美军联合作战能力的发挥。海湾战争后,美  相似文献   

19.
6月25日,美国防部宣称,美军将把航天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合并成一个新的司令部。这是美军继取消大西洋总部组建联合部队司令部及建立北方总部之后,美国又一次对其军队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整。美军缘何不断“洗脑”呢? 10大总部权高位重 当前,美军常设的高层作战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媒体报道,美国有一种用热量冲击人群的新型微波武器即将完成测试。这种非致命武器被美军称为“无声卫士”,又称“主动压制系统”。过去几十年,美军一直致力于研发这种系统,用以应对群体性事件等骚乱局面。如能得到五角大楼批准,新型武器可于明年装备部队。最近几年,非致命武器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其研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开发了许多产品,并广泛地装备特种作战部队、维和部队、海军陆战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