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雷武器是一种布设在水中或水底,能构成长期威胁,以毁伤各类舰船和限制敌海上战斗行动的水中兵器。平时,它隐蔽、埋伏于水中,待目标经过时,或靠舰船物理场作用,或与舰船直接碰撞,或由人工采用有线遥控与无线遥控方式,诱发水雷爆炸以破坏舰船的水下部分和潜航中的潜艇,使之损坏或沉没。水雷武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几乎经历了每次海战,特别在大规模海战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鉴于它具有其它水中武器和导弹武器所没有的独特性能,迄今仍是各国海军装备的一种主要常规武器,而且许多国家目前都在加紧  相似文献   

2.
咨询园地     
读者肖磊问有的水雷在海底,为什么能将水面舰船炸沉?布设在海底及海底附近的水雷一般有沉底水雷、火箭上浮水雷和自导水雷等几类。沉底雷布放后停留在海底。当其打击水面舰艇时,其布设区域一般在60米以下的浅水区。当打击潜艇时,其布深一般在100~200米。沉底雷的雷体中装置着炸药、引信和其它仪器仪表。水雷探测到水面目标信息并进行分析、识别,确认是敌舰后,当目标到达水雷动作区域,沉底雷的非触发引信动作引爆水雷,击伤击沉水面  相似文献   

3.
水雷武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水雷是一种布设在水中,待机毁伤舰船和限制其行动,也可破坏桥梁、水工建筑等的水中兵器。水雷武器广泛地应用于海战中有着其它武器无法比拟的特点:(1)水雷武器具有强大的破坏威力。因为雷体内装有大量的烈性炸药,它的爆炸往往发生在舰艇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水下部分。(2)水雷武器布设隐蔽,袭击突然,可使用潜艇、水面舰艇隐蔽布防,也可采用飞机低空投布,既隐蔽,又无踪,因而常常可以达到突然攻击,出其不意之目的。(3)易布难扫、威胁时间长,能给敌方造成较长时间和巨大的心理威胁。(4)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结构简单,维护保养都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4.
水雷作为一种现代海战武器,最早被当作对付水面舰艇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用它进行反潜时就炸沉潜艇54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反潜力作用更加突出,仅德国潜艇就有27艘被水雷击沉;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海军布设的1000多枚水雷,不仅重创了美国  相似文献   

5.
水雷是一种布设于水中,用于毁伤舰船或限制其行动的水中兵器。它造价低廉,爆炸威力大,而且难以排除被称为“穷国的武器”。所以,自它一诞生,人们就全力研制反水雷兵器,由比利时、法国和荷兰三国联合研制的“三伙伴”级(又称“波江座”级)猎雷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水雷作为一种现代海战武器,最早被当作对付水面舰艇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用它进行反潜时就炸沉潜艇54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反潜力作用更加突出,仅德国潜艇就有27艘被水雷击沉;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海军布设的1000多枚水雷,不仅重创了美国的3艘作战舰只,而且对多国部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威胁,限制了其海上兵力行动。  相似文献   

7.
新民 《当代海军》2003,(11):23-2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U-110号潜艇在大西洋海域的破交战役中,连续击沉多艘英国的运输舰船。 艇长伦普上尉兴奋地像一头注入兴奋剂的公牛! 一天,得意忘形的伦普上尉脑子里突发起想:我,U-110号潜艇艇长伦普上尉,击沉了这么多英国佬的舰船,可却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这些被自己击沉的舰船是怎样葬送海底的,天哪,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蒋凯 《国防科技》2002,(6):26-28
水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水中兵器,是海军兵器库中唯一能独立完成战略、战役及战术不同使命的常规武器,也是现代海战中唯一“五世同堂”的武器,从本世纪初的触发锚雷到现代带微处理器的最先进水雷都在使用中,两且不论最新式的特种水雷,还是早期的触发水雷,都可以给敌方造成严重威胁,不会因为各种尖端武器的出现而丧失其在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水雷上的广泛应用,水雷正在向“智能”、“全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看不见的水雷威胁水雷是一种隐藏在水中的兵器,它是一支威力强大的水下伏兵,给舰船航行造成严重的威胁。一些西方武器专家甚至认为,水雷战正悄然改变未来海战格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雷早已今非昔比,是继反舰弹道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之后,海军第三大弹药类武器。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水雷不再是守株待兔式的点防御  相似文献   

10.
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海上作战兵器,直到现在仍是破坏舰船、威胁航道、难以扫除的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武器。把水雷布置在狭窄航道,可阻挡舰队的航行;把水雷布置在近海,可防止敌舰靠近陆地登陆和支援登陆作战。瑞典是个沿海国家,海岸线长7624千米,其中大部分海岸滨临内陆海。要想到达瑞典西南部临海国土,必须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要想到达瑞典南部及东部沿波罗的海的陆地,  相似文献   

11.
水雷是一种布设在水中或海底,当舰船与其碰撞或进入其引信作用范围时,或由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而起爆的水中武器。它由水面舰艇、潜艇或飞机布放,具有隐蔽性好、威胁时间长、布放简便、扫除困难、效费比较高、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一种可以发挥战略作用的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12.
水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海军作战武器,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水雷武器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特别好,而且威力很大。水雷武器能够封锁港口、码头、航道,阻塞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能够用于对抗入侵的潜艇和大中小型舰船。然而,对付水雷的手段也很多,如用扫/猎雷舰艇、直升机、气垫船进行扫雷,用水下遥控灭雷具进行排雷……虽然这些方法都是对付水雷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们都是在发现或确定水雷的  相似文献   

13.
“危险的隐形敌人”这句话在二战中曾被用来形容水雷,直至今天,它仍是对水雷性能一个极为贴切的描述。任何海军,不管它处于何种技术水平,都可以利用水雷阻止海上敌人进入其港口和近岸水域。作为一种水中兵器,水雷具有许多优于其它防御武器的优点;它们能作用于任何海况,生产简便,不易老化,并且布设后具有长期的威慑力。目前,世界海军对于  相似文献   

14.
《当代海军》2003,(6):29-29,28
俄罗斯是开发水雷最早的国家之一,是早期使用水雷打击水面舰艇最频繁的国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战绩,水雷作战是其重要的作战手段之一。 长时间以来,俄国人始终对水雷作战表现出一种超常的兴趣。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地理上看,不论是沙俄还是苏联,其边疆与许多封闭浅滩型海区相接,在这些浅滩区可以毫无困难地大量而广泛地使用水雷——进攻性或者是防御性地使用;第二,水雷原被视为一种海军弱小国家的武器,与西方海军大国相比,沙俄和苏联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海军相对弱小的国家;第三,水雷一直是一种造价低廉而易于大量生产的武器,它是工业不发达国家海军的理想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俄就属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第四,水雷是一种隐蔽而致命的武器,“四两可以拨千斤”。因此,俄国人对水雷的浓  相似文献   

15.
自明朝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水雷“水底雷”、美国独立战争中“小桶”装药漂雷以击沉击伤20余艘英国舰船的战绩步入现代海战以来,水雷成了世界海战中频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有战争以来,无论作战兵器发展到哪个时代,一般都未能跳出矛与盾之间的历史怪圈,而水雷武器问世并用于战争,则表现出矛盾交融,攻防兼备的特性。有关水雷的最早史料,出于我国明代嘉庆年间,而水雷真正投入战争并取得成果,始于本世纪初洋人之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向岸作战成为美海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其主要作战区域由远洋向近海地区转移。在近海水域,既廉价、又容易使用的水雷对美国海军构成严重威胁,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拥有大量水雷武器。据统计,过去50年中,美海军共计有18艘舰船在敌对行动中遭受破坏,其中有14艘是由水雷引起的。例如,仅在海湾地区就有“塞缪  相似文献   

18.
水雷与反水雷武器在对抗中互相促进发展,但反水雷武器一般相对滞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探一灭雷装置,即猎雷概念。它既不针对水雷引信,也不受定时、定次等抗扫装置的制约,使反水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被动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造的反水雷舰船大都是猎雷艇或猎一扫雷舰艇,  相似文献   

19.
未来的水雷     
水雷是一种布设在水中,用于毁伤敌舰船或限制其行动的水中兵器。我国早在明朝就开始利用水雷作战。战争史上,水雷在封锁海域和抗登陆作战中起到了任何兵器都无法取代的作用。现代水雷更是以其巨大的海上防御能力而得到各海洋国家的注重。各国军事家和水雷设计师对现有水雷的各种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对未来海战进行预测之后,初步设想未来水雷的几种模式,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试验,部分性能已在实验室获得了成功。综合各家所见,未来水雷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子母水雷是一种由许多小水雷组合而成的大水雷,就象自然界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在冷战时期两霸对峙时,苏联为了弥补在航母战斗群方面与美海军的巨大差距,大力发展各类潜艇和潜用武器,以潜艇为主战平合与美海军抗衡。为此,苏联特别重视研发各种潜用水中兵器,包括鱼雷、水雷以及导弹等武器。说也凑巧,二战即将结束时,由于苏军攻克柏林,捷足先登缴获了大量法西斯德国的水中兵器研制样品、技术文件和资料,为战后苏联在水中兵器方面的发展创建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此,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就推出了十分先进的水雷、水雷引信、声自导鱼雷以及水下火箭发动机,并且在火箭推进领域领先于美国,苏联在水中兵器方面所取得的许多成就至少部分应归功于从德国获得的武器样品、文件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