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不久,在与父亲的通话中,我们谈到了换发新军装的话题。电话的另一端,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部队的军装从黄色到国防绿再到松枝绿,颜色变了,布料变了,式样也变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部队也紧跟时代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军人,也必然要适应新使命的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和创新的思维,要做复合型军事人才,要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保持永远的忠诚。"  相似文献   

2.
城口县地处海拔2600多米的大巴山南麓,1月中旬以来,因冰雪霜冻、道路封闭、电网崩溃,23万城口人民处于天寒地冻之中。也就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我和部长一起转业。军装将脱,灾害突袭,面对组织的决定,我们保持党员本色,坚决履行军人职责,出色地完成了抗灾救灾任务。我主要有三点体会:体会一,脱下军装,还是党员。1月中旬,当我被确定为转业对象时,说真的,我真有些舍不得离开部队。想想一个月前,我还代表人武部官兵,在警备区领取全面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牌,我和部长双双被评为优秀旅团级单位主官。荣立了三等功,在部队工作28年咋就要脱下军装走人了呢?人武部职工老陈  相似文献   

3.
荆州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荆州人民哺育了红二方面军。今天的荆州人民继承和发扬了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在致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驻荆部队和荆州籍官兵倾注了慈母般的爱。1997年防汛期间,为缓解防汛部队喝水、吃菜、烧柴等困难,活力28集团将10吨活力纯水,工商局等单位从城区调集大批蔬菜和木柴送上江堤,广大群众纷纷捐款、捐物上堤慰问解放军,  相似文献   

4.
难舍绿军装     
20岁那年 ,我考上军校。第一次穿上绿军装。在最初的兴奋与欣喜过后 ,我产生了一丝失落 :看着同龄人西装革履 ,在缤纷世界里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 ,而我将融进这单调、绿色的方阵中。我不禁问自己 :“军装是不是很‘土气’ ?”第一次探亲回家 ,我身着军装。在车站 ,不止一个人向我问路 ,一位河南老大爷甚至没多想就把包放在我的脚边 ,自个儿买票去了 ;在车厢里 ,一个可受的小男孩除了他妈妈外 ,就喜欢让我抱他 ;到了家 ,几个表姐妹们好奇地审视着我的肩章领花 ,想要试穿这身绿军装。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这身军装 :是什么魔力让历尽沧桑的老人信任…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强烈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路救援队伍迅速开进灾区,各种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向灾区,全国人民以捐钱、捐物、献血等各种形式,全力支援灾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斗争,争分夺秒,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6.
四川巴中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当前巴中各级工作的当务之急。巴中军分区把为驻地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点,成建制地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仅2001年,全区民兵预备役人员就整治公路15条1152公里,新修村社公路217公里。面对全市数十万贫困人口,军分区采取以点代面、逐步推进的方式,立足山区实际,以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为主,鼓励和帮助农民大搞“池园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了一大批致富典型。2001年,巴中全市遭受百年罕见的旱灾,农产品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也难以保障。“灾情就是命令”,分区党委很快做出决定,一方面及时组织民兵高炮分队实施人工降雨作业,一方面组织运水车深入农村为干旱缺水地区运送清水,保证人民用水需求。同时,分区和各人武部积极向受灾群众捐款、捐物,被  相似文献   

7.
1970年3月.我在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校园内拍摄了一张照片。当时.我在海军航空学校当飞行学员.虽然被称为“空中骄子”.但那时全国人民生活水平都很低,军队也不例外。除了伙食低.穿的也很差。尽管我们学员有飞行服.但只限于训练、学习时穿用,所以一套军装就不够穿了,营房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94年9月,从戎16载的余惠敏依依不舍地脱下了军装。回首军旅生涯,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经历了太多的磨炼,也品尝了收获的喜悦。他曾两度入院校深造,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他担任发射一线的技术工作,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卫星发射和科学实验的技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省怀仁县光荣院,提起薛金凤,老人们都坚起大拇指,夸这个比女儿还亲的好闺女,就是她,十五年来,不间断地为光荣院的老人们送来了温情和爱意。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一天薛金凤的理发店走进三位身着黄军装的老人,她热情地将三位老人安排坐下。也  相似文献   

10.
军装工业是近代军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嬗变折射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进程。本文以西方引进的缝纫机与民国时期上海私营军装工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时期私营军装工业的兴起、发展及蜕变进行考察,以剖析近代西方机械生产工具与民国时期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军事史林》2014,(2):39-40
我叫周爱莲,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Ⅲ乡川寺村。虽然已经过去了近70印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里人给八路军做军装的事。八路军的军装都是分到各农户家,  相似文献   

12.
我爱绿军装(散文)海壁拥有一套绿军装,是我的梦想。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看着穿军装的哥哥英姿勃发、威武神气,我羡慕极了。当哥哥弄了一套最小号的军装送给我时,我竟十分感动,尽管还需要将裤腿和袖子挽起来,但还是马上穿出去在同伴跟前炫耀一番。这套军装伴我初...  相似文献   

13.
想家的心情     
又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春季 ,我在哨所的屋檐下聆听自己的心在跳动。思绪也像细雨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飘得好远、好远 ,飘向远方故乡的小山村……记得那天下着丝丝小雨 ,我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 ,被细雨淋得一片潮湿 ,而心却被浓浓的亲情感动着。我沿着亲人的目光匆匆地来到车站 ,带着亲人的嘱托 ,踏上了通往北国的列车。当列车鸣响的一刹那 ,我知道 ,前方有一个绿色的天地正等待着我、召唤着我 ,而那时我也把一掬沉甸甸的思念留在了故乡。多少漫长的黑夜 ,钢枪与我相伴相随 ,军装与我相依相偎。站在哨所凝视星光闪烁的夜空 ,把一腔思念化作…  相似文献   

14.
回望老区,雄关漫道真如铁,征程漫漫不停歇。走进老区,人换精神地换貌,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共和国的摇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望明月     
“兄弟,你想家了吗?”战友的一句话,将我的思绪一下就拉回到6年前……“妈,我穿军装好看吗?”刚从入武部领回新军装,我第一时间跑到医院,在母亲病床前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母亲看着我。  相似文献   

16.
军装既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也是国威、军威及军人仪表的象征.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几经更革.这不仅与作战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了执政者的喜好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校军官江旻舟在广州接到通知的时候,没有将军事训练表彰会想象出如此生动感人的细节。中国剧院的舞台、灯光,还有音响,轻易地就把她带到了梦境一般的感觉之中。军功章的光荣花高悬,她从铺满红地毯的台阶上款款地走下来,身着军装、挂着预备役上校军衔的主持人朱军笑眯眯地等着她。这是江旻舟第  相似文献   

18.
我想会操     
在新兵连,我最渴望的就是会操。梦想在上千人的会操方队里,我一下子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忽然间跳出来,让首长们说这个兵不错,这个兵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然后在一片欣赏声中当上班长、排长, 甚至当上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可是天公故意捉弄于我。经过好多天的摸爬滚打,眼看着会操马上就要到了,我把军装洗得干干净净的,又用盛满开水的军用缸子把军装一片片地熨平,领花、帽徽当然也不放过,一点点地用湿棉球拭净, 然后,眼巴巴地等着那一幸福的时刻了。就在我们班整装待发奔赴会操中心时,我听到了班长的一句话,不,是一句不容置疑的命令:12号,别参加会操,反正你上去也是给班里抹黑。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国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希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几次来到中国,曾编辑英文刊物并撰写过大量政论文章。他先后参加过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八路军,直至牺牲在沂蒙山区。反法西斯的优秀共产党员希伯生于克拉科夫(现属波兰),后到德国上大学并加入德国共产党,通晓英、德、…  相似文献   

20.
军装修辞     
很多人看到军装的表面,我们却熟悉军装的里子。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咀嚼生命中军装时光里的那些独特段落和瞬间,我们一定会比现在发现更多沉潜在军装上的精神消息。军装“本质上是一个表达空间”,于是, 我们看到,每个时代涌现出来的那么多的军装叙事,以及背后的修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