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战场。东北抗日战争史,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深入研究东北抗日战争史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要着眼其特点,研究战争史也要着眼其特点,只有弄清某一历史阶段战争的特点,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战争史的真实面貌。东北抗日战争同全国抗日战争相比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认清和掌握这些特点对深入研究东北抗日战争史是很必要的。笔者近几年来曾对东北抗日战争的特点做些探讨,现谈谈我的认识,请专家学者给予帮助。我认为东北抗日战争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对待战争指导规律如此,对待新时期国防建设指导规律,也是如此。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正是科学地把握新时期国防建设指导规律的正确反映。邓小平在运筹指导新时期国防建设中所把握的基本指导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3.
认识战争特点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战略指导的基本前提。毛泽东指出:“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①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战争特点,并从战争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中进一步把握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原则,从而引导战争走向胜利。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正确把握战争特点,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认识战争特点的科学方法。他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 的战略依托.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方基地建设和应对反侵略战争准备的三线建设,使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思想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治伟  彭少波 《国防》2014,(8):63-64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对人民防空而言,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必须透视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创新发展人民防空行动。一、着眼信息化条件下空袭更加精确的特点,转变传统人口疏散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精确打击已成为空  相似文献   

6.
粟裕大将是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身经百战,亲临一线指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战争经验。他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杰出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研究粟裕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对于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推进和加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粟裕善于将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着眼战略全局,既坚定又灵活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委战略方针毛泽东主席指出:“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要“按照情况活用原则”,“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作为战争或战役的指导者,只有全局在胸,坚定、  相似文献   

7.
郭芳 《军事史林》2021,(10):21-29
从1949年2月至1950年6月,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追击阶段.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军残余力量、实施向全国进军的军事行动,完成了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战略任务.重温这段历史,认真地学习、研究和总结毛泽东指导向全国进军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战争指导方法和娴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于我们在现今与未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高解放军指挥员特别是高中级指挥员的军政素质和指挥艺术,加强备战打仗能力,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是一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以特殊形式结束的现代局部战争。毛泽东针对战争的特殊情况和特殊背景,在战争中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其战略指导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局部战争中人民战争战略指导理论的本质特征,其精神实质,在战争已结束 40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战略预置   孙子曰:“先胜而后求战”。做好战略预置,创造先胜的条件是取得有利战略态势的重要环节,高明的战略指导者对此都是高度重视的。朝鲜战争中,毛泽东在这方面显示了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高超指导艺术。  …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吸收和融汇了古今中外先进的军事思想精髓,形成了厚重独到的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其中,在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更是独树一帜,震古烁今。其一,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精彩的部分。体现战略思维品格的战略预见、战略分析、战略判断、战略决策、战略指导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深邃集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就如同一幕幕正在上演的战争活剧,内容鲜活,气势宏伟,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召力。其二,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集中地反映了战争指导的基本规律,系统地体…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立国之初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既是冷战兴起阶段国际格局变动的产物,也是塑造整个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驱动因素。复杂而激烈的国际政治与外交斗争贯穿于这场战争的全程,对战争本身的规模、样式和进程,尤其是战争双方的战略指导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在这场史诗般的战争中,新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地施展了其国际战略,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手段的交互运用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浅析●韩龙文史成群陈亚峰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的,对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对我们把握局部战争的战争指导规律和我国局部战争的特点,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以...  相似文献   

12.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战争不但以经济力量为基础,而且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毛泽东在领导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在理论上自成体系,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以及由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道路的基本路线。这是产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  相似文献   

13.
兵员动员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以信息化作战为主要形式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从国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发展,不断提高兵员快速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战争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有记载的战争达3000多次。著名兵家将帅数以千百计,他们在历代战争中不仅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而且总结出指导战争的高深理论。我国古代兵书见诸著录的有2000多部,著名的就有50部。在我国历史上,除兵家将领著述军事理论外,诸子及文人墨客也谈兵,而且他们多是谋全局、论大略,从高层次上、从对战争全局谋划和指导上,或者说从战略上着眼,论述、总结战争准备、伐交结盟,争取战争主动权、活用战争原则、注意战略勤务等方面的经验,这就使我国古代战略思想丰富多彩,特点鲜明。这些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同孙权、刘备争夺荆州的赤壁之战,是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次重要战争。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在赤壁、乌林,所以历史上就被称之为赤壁之战。其实赤壁之战是包括了从曹操率军南下突袭襄樊,直取江陵,中经赤壁、乌林之役,到最后孙、刘联军包围江陵的全过程。对曹军来说,这次战争则包括了进攻、遭遇、败退三个阶段。毛泽东在其《论持久战》中所说的“吴魏赤壁之战”,就是从这样的高度和战争发展的全过程来认识和分析这次战争的。 赤壁之战的战争烟云虽然早已散去,但人们对于这次战争的地位问题、对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战略指导的得失问题还在讨论,还在研究。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人们发怀古之幽情,而是这次战争留给人们的历史思考,以及关于这次战争的战略指导的经验教训,实在太丰富了。作为杰  相似文献   

16.
潘宏 《政工学刊》2023,(12):5-7
<正>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大战与现代局部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也是一场双方力量极不对称的战争。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抗美援朝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明确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目标,通过战争进程以及各阶段不同战略任务,使战略目的具体化。根据战略目的和战略任务要求,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依据不同作战条件,制定具体的战略指导方针。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后盾,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武装力量核心,正确运用战略力量和战略手段,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世界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进行了战略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关于遏制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毛泽东遏制战争战略思想核心是通过增强实力、营造环境、以战止战、防止战争升级,来遏制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可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根本目的在于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为中国能够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也为进一步遏制战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运动战的情报信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的运动战具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样式信息来源,其效率之高和效应之大不仅是中国战史的奇迹,也堪称世界战史的典范。毛泽东当时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用情报信息指导战争这一世界军事领域的前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功地利用情报信息对红军的作战样式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发明和发展了当年红军以类似今天的制信息权为特征的运动战,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战史上使作战样式与现代无线电信息技术结合最早也最为出色的战略战术的创始人,当然也就赢得了战争。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8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9月1日联合召开了<军事统帅毛泽东>出版座谈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李捷,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寿晓松少将,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李德义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姚有志少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袁德金、徐占权,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等,分别就毛泽东战争博弈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等问题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