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兵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兵团工业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适应兵团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兵团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冯敬 《国防》2011,(7):38
人才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造就适应信息化建设任务、胜任未来作战需求的综合性新型军事人才群体,必须充分运用地方高校资源、建立军地联合人才培养体系。军地院校联合培养的高素质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央军委在《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本领,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抓紧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玉田 《华北民兵》2004,(10):12-12,15
江主席明确指出:“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人才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开展岗位成才活动,必须始终着眼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把培养造就大批新型军事人才作为当务之急,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做好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造就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现代军事人才,现对新时期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模式、渠道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新型人才群体并使之形成梯队,是适应我军使命任务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勤人才,是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现代战争后勤保障需要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加快后勤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发挥后勤院校的作用,建立正规化后勤人才培训机制;第二要运用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后勤人才教育训练机制;第三要坚持以法制训,建立系统的后勤人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迎面而来的新世纪无疑将是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社会。我们要逐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军质量建设,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9.
加大干部交流锻炼力度 培养复合型领导指挥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国政 《政工学刊》2004,(10):52-53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指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要坚持实行干部岗位轮换,使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工作经验,培养造就一大批复合型的领导指挥人才。”加强实践锻炼、实施岗位交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便于干部适应多种环境、丰富各种经历、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0.
4月16日,随着参加“武警指挥与管理”专业本科、专科自学考试学员走进武警工程学院的主考场,标志着武警部队在自学考试上已填补了空白。此举作为落实全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大举措,将为武警官兵学习成才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为了尽快适应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加速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拓宽武警院校继续教育的新途径,打牢建设信息化武警的人才和  相似文献   

11.
发展要有新思路。面对军事变革的形势,军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有大思路、科学推断、勇于实践、把握重点,贴近部队需要,着眼未来军事斗争,造就一代新型的军队后勤人才。  相似文献   

12.
军事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造就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高素质优秀军事人才。学员队干部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员的成长。学员队干部通过发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作用,能引导学员在学习、生活、管理、组织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培养学员的自觉性、自律性、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华北民兵》2004,(11):1-1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部队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探索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机制,造就高素质后备力量人才方阵。  相似文献   

14.
杜福刚 《国防》2003,(11):27-28
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最近,江主席在出席国防科技大学50周年庆典会上强调:"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既反映了我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又阐明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我军要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培养造就大批在部队建设中挑大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但目前,我国现行的兵员征集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个要求.因此,应当改革我国现行的兵员征集模式,建立"以地方高等院校应届毕业大学生为主、社会适龄青年为辅"的征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我军的统帅,着眼于新世纪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人才是兴军之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构建我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工程,是摆在全军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构建我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素质政工人才袁林祥陈振松培养一代跨世纪政工指挥人才的任务,已刻不容缓地摆上了造就军事人才的议事日程。造就高素质的政工指挥人才,并非一日之功,又必须从每日开始。这就需要把培养高素质政工人才的具体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统一起来,在两者的结...  相似文献   

17.
林荣华 《华北民兵》2005,(12):41-41
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新军事变革,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关键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不断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德建设是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适应军队现代化教学需要,准确把握武警院校教员应具有的师德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执教育人能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才能力建设是新型机械化部队建设的重要支撑。部分部队人才能力结构与新型机械化部队担负的任务还不完全适应。要拓展适应新型机械化部队要求的人才能力培养途径,探索新型机械化部队人才能力管理的科学办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干部和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但长期以来,德才的兼容性即德与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补性,一直是困扰干部人事部门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德才兼优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由于德才兼备的具体标准不象数学公式那样精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用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失误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