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98年12月公开出版发行。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军军战史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四野是在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由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和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主力部队,其前身为东北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上先后实施辽沈、平津和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重大战役,共歼敌323万余人,部队从11万余人发展到153万余人,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历史任务,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2.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是一部系统反映全国解放战争史的大型史著,是一部高品位学术力作。这部书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它的完整性。全书共250万字,按照全国解放战争过渡、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五个阶段的划分,分编为五卷。本书对全国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与建军,作了全方位的记述;对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诸方面的问题,都作了篇幅适度的阐述。在我军作战方面,从战略指导、各战场战局演变,到具体的战役战斗,本书都在以…  相似文献   

3.
壮丽的画卷 可喜的成果──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一卷洪云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唐义路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一卷),新近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五卷本系列专著之一。这套著作依次详细地记述全...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第18军、整编74师、第5军、新1军、新6军号称其“五大主力”。它们虽然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在抗日战场上曾屡挫强敌,然而作为蒋家王朝的统治支柱,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这五支王牌先后投入了内战战场,与人民为敌,最终无一逃脱全军覆没的下场。  相似文献   

5.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最先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民主联军从吉林以东、长春以西、郑家屯以北、梅河口以南及辽南、热西、冀东等七个重点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其势如潮涌,纵横关内外。大战结果,民主联军于战略上贯通南北满,一举扭转东北战局,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迫使东北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有力地支援了关内战场作战。  相似文献   

6.
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组建的汽车部队覃庆森周志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着兵力、兵器的增多以及作战方式的改变,部队机动和物资补给的数量日益增大,单靠人、畜力运输保障已远不能适应我军作战的需要。为此,各大军区、各野战军加强了汽车部队的建设,从1946年...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50·6)不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而且在其建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间,人民解放军在加强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特种兵和海空军,实现了由单一步兵到诸军兵种初步合成的合成军队的飞跃,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  相似文献   

8.
君威 《军事史林》2010,(12):18-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在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军,是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东战场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部队发展而来。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1945年10月,由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旅和第4师第9旅,在山东峄县组成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副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设,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丰富,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传承、发扬和完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制度,始终与党的目标宗旨、军队的使命任务和时代的客观要求相契合、相一致,始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发展进步的有力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徐艳 《军事历史》2022,(5):76-81
陕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部队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战三捷揭开了西北战场成为解放战争重要主战场之一的序幕,摸索形成了符合西北战场实际的战役指挥和战略战术原则,有力支持了中共中央做出转战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客观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布局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南线战场具有决战性质的关键一战,创解放战争一役歼敌新纪录,促成了"集兵"战略方针的最终确定,一举夺得南线战场主动权,首次取得战争新阶段克敌制胜的宝贵经验,为战略决战创造了必要的"思想解放"和战术手段等前提条件,是解放战争由战略进攻阶段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转折点,是淮海战役的预演,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进程。  相似文献   

14.
蒋超 《军事史林》2023,(2):1-11
<正>河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又称“西线末战”。1949年8月26日兰州决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第一野战军在进军青海、宁夏的同时,发起了解放河西走廊的战役,同时为解放军进军新疆做准备,对驻扎、溃逃到甘肃武威、张掖、酒泉的国民党武装进行了长距离追击作战。[1]通过河西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河西走廊的残余势力,解放了河西走廊,完好无损地收回了玉门油田,为和平解放新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君威 《军事史林》2010,(9):2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第53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等部改编组成的。  相似文献   

16.
君威 《军事史林》2008,(8):23-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区所属部队组成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摆成“品”字阵势,展开战略进攻。与此同时,陕北解放军出杨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引向海边,构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内线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进攻。各战场解放军的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双方攻防态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在进攻的时机、方向、样式和依托等方面,均有独特…  相似文献   

18.
王振德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中国战场》),是一部专门论述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的史学专著。《中国战场》记叙中国人民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揭开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开始,1937年7月7日中国军民进行全面反法西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开辟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经战略相持阶段,到1943—1945年中国战场反攻作战,及至日本投降这14年的历史。作者在篇章结构的安排和内容的选材上,始终把握两点:第一,第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山东大部分地区解放,渤海、胶东、鲁中南军事工业得以发展,从而为华东野战军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通过海运,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大批武器弹药以及东北地区的工业原料运到华东战场。同时,战场缴获也是华东野战军获得武器弹药的重要来源之一。大连建新公司、山东军工和战场缴获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支援着华东野战军,互相弥补战场弹药的短缺,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华野武器弹药的补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被赞颂为传奇式英雄、智勇双全的人物①.罗炳辉的传奇军旅生涯不仅表现在,他指挥军队在与敌军兵戎相见的战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