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参加首批赴苏丹维和行动的实践中,爆破技术在土石方工程作业、探扫雷、战争遗留爆炸物的销毁、桥梁修建等维和行动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爆破技术在苏丹维和行动中的应用,并阐明了爆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相关维和行动对爆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越边境云南段已扫过一次雷,咋又开始第二次扫雷了?不少人对此提出疑问。电影《征服死亡地带》上映后,不少人从中了解了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一次大扫雷的情况,但雷障没有完全消除,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二次大扫雷在去年底又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公元1997年11月28日14时30分,一股股和平硝烟在中越广西边境腾空而起,隆隆的爆炸声向世界宣告: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次扫雷行动拉开了序幕。广西边防扫雷部队将于1999年年底前,彻底清除中越边境广西段12处约2000万平方米的雷区。 和平是战争的间隙。为了和平更长久,500余名扫雷官兵披甲出征,一步步践踏“死亡”,一次次笑傲“死神”。勇踏地狱门坎的扫雷军人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而每一位英雄的背后,大都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军嫂。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云南边境大扫雷再次拉开序幕,这是我军继第一次中越边境大扫雷之后,在本世纪末的一项重大军事行动。千里边防线上,处处有地雷被引爆的破空巨响;在那升腾弥漫的硝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列举了地雷尤其是防步兵地雷给受害者及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影响,提出任何禁雷协议都应该是全面的,从而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禁止生产地雷.此外,还略述了地雷的演变、地雷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德国扫雷技术。  相似文献   

6.
曾两次参加过云南边境大扫雷的他,刻苦钻研扫雷知识,在保证扫雷进度和质量上,在确保全队无一人伤亡的前提下,带领全队官兵完成了16片雷场,2109万平方米雷区的扫雷任务,排除地雷7.63万余枚,清除爆炸物品2.13万余件,功勋卓著,20D0年被云南省军区批准荣立一等功。  相似文献   

7.
反水雷舰艇是反水雷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它有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之分。扫雷舰艇一般装载或拖带有电磁、声频和接触扫雷具等,以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除此还拖带了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水雷浮起再用火炮将其击毁。猎雷舰艇则是先用探测距离远、分辨能力强的猎雷声纳发现并识别水雷,然后派蛙人或遥控深潜灭雷具投放炸药包炸毁水雷。猎雷与扫雷的最大区别是,猎雷与被扫水雷装什么引信无关,且不受水雷引信定次、定时的影响。但猎雷的速度因要逐个销毁水雷而比扫雷速度慢。因此一些国家还研制了兼顾猎、扫雷任务的反水雷舰艇,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反水雷效果。  相似文献   

8.
军事零讯     
ASia亚洲 我军援泰扫雷专家载誉凯旋 我军赴泰国执行人道主 义扫雷培训任务的10名专家 圆满完成任务后,近日载誉 回国。 在泰3个月期间,我军扫雷专家为泰方 培训了30名扫雷技术人员,指导泰方受训人 员扫除了泰柬边境南部地区一处面积近2万 平方米的雷场,排除、诱爆地雷和各种未爆 炸药200余枚(发),并无偿向泰方援助了一 批扫雷装备。目前,泰方受训人员基本掌握 了扫雷方法,能够较熟练地使用中国扫雷器 材独立实施扫雷。泰国政府和当地人民对中 国专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9.
在中越边境,由于过去长达十年之久的边境局部战争,在东起广西北仑河口,西至云南江城县十层大山的2000多公里边境线上,分布大小雷区560多处,雷区总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中越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地雷给边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与日俱增、触目惊心。据统计,在第一次大扫雷前,中越边境边民因触雷伤亡已达数千人。而边境上的数百条民间过道、隘口、口岸,由于被雷场封锁,边民探亲互市只能绕道而行。边境贸易、胶林收割、耕地播种、矿藏开采、部队巡逻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爆破法扫雷爆破筒扫雷作用原理,设计了8.2 kg一次引爆型固态FAE扫雷装置。通过改变起爆位置和设置方式,多次野外近地面爆炸试验,采用反射压力传感器在装药正向与侧向离爆点不同位置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在正向测线压力传感器的对应位置设置某型防步兵地雷,得到爆炸场不同位置处的爆炸参数以及防步兵雷扫雷范围。结果表明:水平设置扫雷装药的扫雷范围明显大于垂直设置的装药,最佳炸高约为0.60 m;且其爆炸场正压区作用时间曲线呈“V”形,产物作用范围达63倍装药半径,与等当量的TNT的作用时间有明显的优势;本装置的扫雷范围约为目前扫雷爆破筒爆破扫雷范围的1.8~3.85倍,正向可靠扫雷范围可达其装药半径的77倍,侧向达69倍。由于该装药爆炸作用区域正压作用时间明显加长,因此有利于各种地雷的清除,是一种潜在高效的爆破法扫雷装药。  相似文献   

11.
赵文 《当代海军》2001,(9):36-38
“反水雷防御”这一概念范围相当广泛.它既包括降低水雷潜在威胁的措施,也包括使用反水雷武器以消除水雷障碍。反水雷武器用于直接实施探测和消灭水雷的行动,主要装备在反水雷舰艇和扫雷直升机上,包括扫雷武器、猎雷武器等。扫雷武器包括各种扫雷具和防水雷自卫具,而猎雷武器包括探雷器、灭雷器或灭雷炸弹等。反水雷武器出现于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各种舰用接触扫雷具和防水雷自卫具,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估计,在62个国家的地底下,埋藏着8500万至一亿颗杀伤地雷,而库存的地雷数目也有同样多。目前世界每年死于地雷人数达7000至8000人。全球范围的扫雷行动估计要耗资850余亿美元,还不包括地雷受害者的庞大住院治疗开支。 据估计,在过去15年里死伤于地雷的人数超过100万人。负责《国际残废》反地雷运动的卡斯泰尔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世界上还缺少一种能在已知的地雷障碍中可靠地扫除地雷或使其失效的器材。只有这里介绍的“雄野猪”扫雷坦克“唯一”能扫除各种型号地雷,或使其失效,而且不管是如何布设(放设或埋设)和使用什么类型引信,无需探雷或标定地雷位置,扫雷可靠性几乎为100%。  相似文献   

14.
1991年4月德国的反水雷编队抵达波斯湾水域,这支编队除了331B级猎雷艇以外,还有两套“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即两艘HL 351级主控艇和6艘“海豹”遥控艇,德国是惟一一个派出扫雷兵力的国家。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对非接触扫雷,特别是装备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依卡”遥控扫雷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他们更热衷于猎雷。然而,“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在科威特水域联合反水雷行动中的成功表现,不仅证明了该系统卓越的扫雷  相似文献   

15.
地雷是一种主要布设在地面或地下,用来杀伤和迟滞进攻之敌的爆炸性武器,在以往的战争中可谓功勋卓著。尽管国际社会已开始禁止使用地雷,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仍将出现全新的重量轻、全积小、威力大的灵巧地雷和智能地雷,这将极大地促进反地雷技术与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挖地三尺”扫雷犁扫雷犁酷似一把巨大的金属耙齿,前部装有数根犁齿,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在反水雷领域俄罗斯海军以扫雷为主,其扫雷舰艇的舰级与数量均为世界之首,可承担接触扫雷、非接触扫雷以及遥控扫雷使命。同时.俄罗斯也具有一定的直升机扫雷能力。然而,谈及猎雷时,似乎当时的华约组织和苏联并不为20世纪70-80年代的猎雷热所触动,只是在1989年建造了1艘“戈里亚”号猎雷舰,从舰艇的外形看,该舰与扫雷舰艇并无二致,仍用钢材建造,且舰尾甲板上也未携带类似PAP—104那样的线导灭雷具。那么俄罗斯海军究竟有无猎雷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柬埔寨经过历次战争,在其国土上布设的地雷种类和数量,以及呀后地雷对柬埔寨人民生命和财务的危害程度,并根据联合国在柬埔寨投入巨资进行大面积扫雷的情况,提出了要防止战后地雷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长期危害,应从地雷性质本身着手。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雷场尤如生死线,走进雷场,命悬一线。而中国维和军人却说,走进雷场,检验的是官兵的胆略,考验的是军人的忠诚。在异国他乡,中国维和军人用生命交付了一份满意答卷。据国际禁雷运动组织发布的报告宣称,目前世界各地还遗留有1亿多枚未爆弹及地雷,全世界每年都有1.5万人到2万人因此致残或者死亡。所以,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排爆扫雷也是维和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之一。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是中国政府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也是中  相似文献   

19.
反地雷战是对布雷地域进行探测、扫除和标识的行动,是地雷战的对立面。它是现代化部队机动作战的重要保障。 探雷是扫雷的前提。当今各国都高度重视各种探雷技术的开发。 利用电磁感应技术探测含有金属部件的地雷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探测方法。现在高灵敏的金属探测器能探测到仅有几百毫克金属含量的地雷。这种探测器被广泛用于柬埔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每15分钟就有一人被地雷炸死或炸成残废,联合国估计,现在全球60个国家的土地上埋设了1亿多个地雷,许多地雷经常被激活爆炸,对平民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不幸的是,探测和排除这些地雷依然十分困难,并且充满危险,要完全消除地雷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掌握安全可靠的地雷侦测和扫雷工具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