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上分析了沉积于压电基片表面的汽油胶质对声表面波(SAW)传播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汽油胶质含量测定试验条件,基于自制的SAW传感器,实验研究了SAW对不同汽油胶质含量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SAW传感器的中心频率及幅度随SAW传播路径上沉积胶质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敏感且单调的变化规律,这一结果可为车用汽油胶质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台基于紫外荧光法的新型硫含量检测器。该仪器用空气代替氧气和惰性气体作为助燃气和载气,简化了试验条件,为偏远地区油库和基层部队进行石油产品硫含量检测提供了安全可行的方法。使用自主研制的紫外荧光检测器作为检测单元,灵敏度达到1 mg/L,满足国Ⅴ车用汽油硫含量检测要求,精密度满足SH/T 0689—2000要求。  相似文献   

3.
测定来波的方向,可以通过测量接收实时信号的幅度或者相位等信息来实现.但是均需要进行更复杂的信号处理.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两个接收信号强度的比值关系来确定信号源的方向.该方法采用负反馈的方式,根据两个接收信号强度的比值关系对指向进行修正.在实验中完成了信号源方向的测量,精度能达到4°以内.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多溴联苯醚(PBDEs)的快速检测,选取C_(15)H_9Br_3O_3和C11H13O3NBr2作为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半抗原进行合成,并通过1H核磁共振波谱(1H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活性酯法使C_(15)H_9Br_3O_3与锁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免疫原,免疫动物后制备2种特异性抗血清,建立了关于多溴联苯醚类物质的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研究表明,C_(15)H_9Br_3O_3-KLH抗血清测定BDE-47的IC50值为0.60 mg/L,检出限为0.08 mg/L,C_(15)H_9Br_3O_3-BSA抗血清测定BDE-47的IC50值为0.11 mg/L,检出限为0.01 mg/L。建立的间接竞争抑制ELISA法可以满足对经过预处理后的环境样品中多溴联苯醚进行快速筛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树脂厂废液中苯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量酚醛树脂厂废液中苯酚的含量 ,以甲醇和二次蒸馏水 (80 / 2 0 )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用紫外检测器在 2 5 4nm处检测。苯酚浓度在 0 2mg/ml~ 1 0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 9989)。此法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 ,经准确度试验 ,回收率较高 ,可达 92 %以上。此法也可用于其他废液中苯酚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相思子毒素和凝集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云南昆明相思子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相思子经稀酸浸泡,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酸化Sepharose4B亲和层析,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到两种毒素成分P1、P2和一种凝集素P3。通过SDS-PAGE测定分子量P1、P2,分别为68Kd、62Kd,P3为129Kd;亚基分子量P1为36Kd、33Kd、31Kd,P2为35Kd、29Kd,P3为39Kd、37Kd、31Kd;P1、P2、P3的等电点分别为6.9、6.2-6.3、5.3;中性糖含量分别为9.4%、3.3%、10.5%;凝集兔红细胞的最小凝集浓度分别为19.0μg/ml、2.5μg/ml、0.3μg/ml;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25.8μg/ml、2.4μg/ml、1.2mg/kg。  相似文献   

7.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因为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地面测试与飞行试验当中。为了监控被测飞行器的运行状态,通常需要对测试过程中的PCM数据进行实时接收显示。提出了一种基于Lab VIEW的PCM数据实时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数据接收卡与上位机程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PCM数据的实时接收显示。经验证,该系统可满足飞行器地面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解决餐饮废水中乳化油分离处理这个技术难题,采用化学破乳法对餐饮废水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化学试剂的最佳质量浓度,并通过复配实验总结出最佳复配组合.结果表明:小分子醇类的质量浓度越大,醇类单链越长,则破乳作用越显著,加入正丁醇至总体积分数为4%有较好破乳效果;少量添加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可以提高除油效果,但用量过高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较为适宜;金属离子所带的正电荷越高,破乳效果越好,选择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CaCl2较为适宜.根据复配实验可知,同时加入正丁醇至总体积分数为4%和CaCl2质量浓度为150 mg/L,可以取得更好的组合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新型保暖材料丙纶(PP)熔喷棉的抗静电性能,本实验以新型保暖材料熔喷棉为基材、KMnO_4/H_2SO_4为引发体系、丙烯酰胺(AAm)为单体,研究 KMnO_4浓度、H_2SO_4 浓度、AAm 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变化规律;并对接枝产物的结构及润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枝物的吸湿性明显改善,并且在本实验条件下,当 KMnO_4 浓度为1.6g/L、H_2SO_4用量为20ml/L、AAm 浓度为3%、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 以及甲苯用量为18ml/L 时,接枝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出现场舰船火灾烟气中氯的含量,在体系中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聚乙烯醇溶液(PVA)和吐温-80,对传统AgCl浊度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性、灵敏度均大幅度提高,检测限则由3.5×10-1mg/l降低至3.1×10-2mg/l。改进后的方法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分别使用孔径为0.22,0.45,0.8,1.2,2,5μm的滤膜对喷气燃料进行过滤,测量过滤后的颗粒污染度、电导率和水分离指数,并分别在沙保氏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培养;对使用0.45μm滤膜的喷气燃料测量其过滤前后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等理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经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颗粒污染度小于7级,满足洁净度要求,且喷气燃料中的微生物孢子被除去;经1.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增大;经0.45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电导率降低到50 pS/m以下,低于标准要求;经0.45μm滤膜过滤前后喷气燃料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雷达数字化接收系统前端放大链与数字A/D模块级联后,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灵敏度和瞬时动态范围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在工程上接收系统为获得最佳性能,前端放大链与数字A/D模块性能指标的折衷问题,推导了相应的设计公式并给出了实验验证.最后总结了在接收系统前端和A/D性能允许范围内,获得设计师希望得到的接收系统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方法及设计参考曲线.  相似文献   

13.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菌,命名为Phe0901和Phe0902。在32℃、pH值为7.0、200r/min摇床振荡培养72h,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2菌株培养液中苯酚含量,结果表明2株菌均能彻底降解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苯酚培养液,即Phe0901和Phe0902为苯酚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定Phe090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成员;Phe90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成员。在不同温度下用比浊法探讨降解菌株的生长情况,在不同pH值下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降解率,结果表明在32℃、pH值为7.0~7.8时适宜Phe0901的降解,Phe0901培养44h能彻底降解1000mg/L的苯酚;在32℃、pH值为7.0时适宜Phe0902的降解,Phe0902培养70h能彻底降解1000mg/L的苯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一些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快速的矢量脱靶量测量算法.测量中使用了一个小型天线阵列,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雷达回波的多普勒频率和不同天线接收信号的相位差能够快速地被估计出来,进一步利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估计出目标的矢量脱靶量参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能够满足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局部不变特征的图像特定场景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像场景的自动检测,对于图像的标注以及语义检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围绕会晤、集会、海滩等八类特定场景图像的检测问题展开。首先对图像进行局部关键点的检测以及SIFT特征描述子的计算,从而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支撑向量机构建多分类器,进行特征训练,最终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实验重点针对分类器核函数的确定以及特征选取策略等问题展开,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径向基核函数构建多分类器以及特征点按尺度大小排序取前n位的选取策略可以获得较为准确和鲁棒的特定场景检测结果。本方法在保证满足一定程度场景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95℃条件,考察了2种柴油在5种氮体积分数下氧化安定性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富氮气体对实际胶质、酸度的影响,拟合了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氮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氮体积分数对实际胶质、酸度有显著性影响,实际胶质与储存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氮体积分数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储存过程中氮体积分数越大,氧化生成有机酸越少。  相似文献   

17.
以吸附后溶液中Cr3+质量浓度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为目的,采用搅拌动态吸附的方法,研究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考察沸石粉对Cr3+深度吸附的条件。实验发现,在沸石粉投加量为1g/L的前提下,吸附时间为2h、温度为55℃、pH值为4~5时分别达到较好吸附效果。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深度吸附条件为:投加量1g/L、吸附时间2h、吸附温度35℃、pH=5,此时去除率达到99.7%。对深度吸附条件进行验证,发现在此条件下可以将Cr3+溶液的质量浓度由0.1mg/L降低至0.03mg/L;最后通过实验得出沸石粉对Cr3+的饱和吸附量为79.93mg/g。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快速准确测定空气中的甲醛,对4种氨基酸作为乙酰丙酮显色法的胺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甘氨酸的显色效果较明显;对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进行优化,发现显色温度在50℃,反应15 min,显色效果明显。把显色剂固定到透明聚丙烯酸树脂球上,制备出可在家庭中方便使用的显色球,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判断空气中甲醛的质量浓度,检测限达0.008 mg/m3。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油的电性质与其组成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特性,测定了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含量,用全交互验证法对30个不同油库、加油站汽油样品中的烯烃、芳烃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方法测试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含量方法可靠,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烯烃、芳烃含量分析的误差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在现场快速检测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按照不饱和烃含量不同而芳香烃含量近似、芳香烃含量不同而不饱和烃含量近似的要求配制的3个系列27个0号轻柴油油样在95℃强化氧化条件下实际胶质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实际胶质的变化与不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95℃强化氧化条件下,0号轻柴油的实际胶质随氧化时间呈直线变化;0号轻柴油中不饱和烃是引起实际胶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其他组成相近时,实际胶质变化率随不饱和烃含量增加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大;0号轻柴油中的芳香烃对实际胶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规律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