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留苏教育不仅为中国培养了革命干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批军事人才。以往人们对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注意甚少。本文试图探讨20世纪20年代留苏军事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关系和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军事史文摘     
李德是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目前中共党史学界大多认为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最近刘杰诚发表文章否定了这一说法。作者说,我与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秘书师哲谈及此事,他说:李德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与王明熟悉。他到中国是苏联情报机关派往中国东北做情报工作的,任务是对付日本间谍。当时东北生活艰苦,风险大,李德呆不住,便到上海游玩。在上海他见到中国的留苏学生,表示想在中共中央工作。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也是留苏学生,他听说李德是从共产国际来的,又学过军事,就请他当顾问,并逐渐把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他,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为进一步弄清李德的情况,作者还查阅了王稼祥夫人朱仲丽的《黎明与晚霞》、周国全等人合著的《王明评传》和王明对此事的回忆文章,发现这几个方面的说法是一致的。(澄清摘自《光明日报》1992年10月18日)  相似文献   

3.
苏杭 《军事历史》2004,(2):23-27
人们在谈到共产国际、联共(布)在大革命时期对华政策的失误时,总要提到其只重视建立国民党的武装,而忽视甚至反对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这一点。毫无疑问,共产国际、联共(布)是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作为主要扶持的对象,但他们是否完全和始终忽视或者反对中共开展军事工作呢?笔者从俄罗斯新公布的档案资料中发现,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进行过指导和帮助。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它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领导机构,并在军事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不过,共产国际、联共(布)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孙伟 《军事史林》2013,(8):9-13
当今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而其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共中央军事部。迄今为止,学界对于共产国际与中央军事部的关系、中央军事部的历任部长及成立时间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央军事部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时代特征,并对推动中共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部厚重的军事历史新作《血与火的百年:20世纪局部战争纪实》(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它精选了20世纪世界各地发生的32场重大战争,展现了100年来军事发展最有代表性、最具时代特色的典型战例。作者以军事专业人员的视角、生动活泼的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的优秀作品,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规模最大、军事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描述各次战争的著作、回忆录、军事统帅传记和影视作品,可谓洋洋大观,多不胜…  相似文献   

6.
在苏俄与共产国际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群众运动和政党建设,没有对军事工作投入必要的力量。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开展武装斗争,进入创建人民军队新时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南昌起义时发端,在三湾改编中奠基,在古田会议后定型。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对印度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一直认为军队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为其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服务.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转引自尹承魁、刘映国:<新军事革命对印度军事发展的影响>,载<教学研究资料>1999年第12期)这一未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印度军事变革的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开始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并为中央红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着手进行军事经济等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举棋不定和军事经济准备的酝酿及实施,时间为1934年5月到8月底。此阶段的军事经济准备,既是出于中央红军主力必要时撤离中央苏区的需要,更是出于用武力继续捍卫中央苏区的需要。第二阶段是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和军事经济准备的紧急部署与展开,时间为1934年9月初到10月中下旬。此阶段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实施突围转移,并秘密部署与展开军事经济准备的相关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及为此所进行的军事经济准备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军事法体系的发展历史,对于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军方针,进一步推进军事法制建设,逐步建立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适应的军事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为军事法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建军的认识过程曲折复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共合作初期,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中共中央致力于帮助国民党进行革命,没有准备建立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央开始认识到建立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的紧迫性,但囿于革命斗争策略的限制和共产国际的影响未能实现;大革命失败后,中央迅速转变斗争策略,决定建立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梳理这一过程,对认识中共早期的建军尝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伟大的抗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际统一战线的问题。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践,共产国际对中共抗日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与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中国极为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国际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为建立自己完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九一八事变后至共产国际七大召开之前,中共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以前,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既尊重国际的领导,维护同国际的团结,保持同国际的联系,争取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又坚持自己独立制定的政策,同时又始终注意不与国际正面交锋,不直接批评国际关于中国问题错误的政策主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苏联一致主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动员尽可能多的力量参加抗战。但在如何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问题上,共产国际、苏联实际上要中国共产党承认并接受国民党的统一领导,以退让求联合;中国共产党则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共始终站在苏联一边,尽其所能支持苏联。苏联给了中国以巨大的物质支援。共产国际从政治上和道义上积极声援中国抗日。但在对日作战方针上存在严重分歧。共产国际、苏联要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编为蒋介石的正规军的一部分,接受统一指挥,通过运动战、阵地战牵制日军,以实现苏联的战略意图;中国共产党则坚持在战区和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在持久战中消灭日本侵略军。中国共产党能如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正确处理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成熟的党,同时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以前,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既尊重国际的领导,维护同国际的团结,保持同国际的联系,争取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又坚持自己独立制定的政策,同时又始终注意不与国际正面交锋,不直接批评国际关于中国问题错误的政策主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苏联一致主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动员尽可能多的力量参加抗战。但在如何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问题上,共产国际、苏联实际上要中国共产党承认并接受国民党的统一领导,以退让求联合;中国共产党则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共始终站在苏联一边,尽其所能支持苏联。苏联给了中国以巨大的物质支援,共产国际从政治上和道义上积极声援中国抗日。但在对日作战方针上存在严重分歧。共产国际、苏联要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编为蒋介石的正规军的一部分,接受统一指挥,通过运动战、阵地战牵制日军,以实现苏联的战略意图;中国共产党则坚持在战区和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在持久战中消灭日本侵略军。中国共产党能如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正确处理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成熟的党,同时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遏制战争思想是其军事指导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应对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营造和平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放在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界标,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是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形成及完善时期;进入新时期之后,是对其丰富和拓展时期。两个阶段紧密衔接,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发展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共军事指导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年代在苏联军事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没有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或战争事件,然而,苏联的军事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却表现得十分活跃,被某些军事历史学家形容为“暴风雨般讨论时期”①。尤其是在军事战略领域,20年代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二次大战前作为苏联国家战略方针的基本观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苏德战争初期。因此,探讨20年代苏联军事战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是苏联军事学术思想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战略背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军事文学?简单地说,凡是与军事、军队、军人的活动有关的文学,都可以叫军事文学。20世纪40年代前后,苏联军事文学名著《前线》、《日日夜夜》、《恐惧与无畏》等,对人民军队治军、作战、整风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创新和发展军事指导理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重要保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军队正规化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以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依托,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加快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舒秋劲 《军事历史》2008,(5):73-73,76
一、关于首版 1934年7月,曾任红3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总副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动员部部长的滕代远,被派赴苏联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七大之后,滕代远继续留在苏联,进入苏联陆军大学、列宁学院军事训练班和特别班学习,后于1937年4月回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百年历史,波涛汹涌,气壮山河;20世纪的百年战争,叱咤风云,惊天动地。20世纪战争的频度之高、规模之巨、范围之广、烈度之剧、死伤之众,消耗之大,为世界上下5000年历史所罕见。20世纪战争给20世纪的历史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对20世纪战争进行全面分析,是回顾20世纪百年军事必不可少的内容。20世纪的战争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呈螺旋式演进  相似文献   

20.
可能有不少读者想知道,20年之后美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对此、笔者试图依据有限的资料,做一个初步的预测。总的来说,2020年前后,美国仍将是超级军事大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等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军事革命的深化发展将使美军全面步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将成为新时代战争的主要特征。美军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