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因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可能对师生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实际,就如何进行绿色化学实验教学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学生开展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实验、进行实验微型化教学以及实验应多采用仪器法等方法,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思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化学教师应该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具有绿色意识的化学人才,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2.
开放化学实验教学是在原有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开放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实践经验表明,开放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教学中演示实验一般是“验证性”,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是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新要求,目的是将结论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创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70-80%左右是无法再继续升学,进入社会年龄又偏小的学生(未成年),对于这些学生除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外,还应帮助他们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本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注意培养中职生的能力。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展现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举的主要方法,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例如实验…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过去的教学中,它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农场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实验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和独特见解等的能力称为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化学教学。一、有计划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发现及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生平时练习和中考考核中,实验题和实验推断题无一不体现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这些年的化学教学经历,总结了一些实验题型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广大初中生会有所帮助或做一点借鉴。大学都知道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碳、氢气和一氧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采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良好的结果?能否改变“高分低能”现象?在此,我结合高一“碱金属”一章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些理论分析。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确定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树立新理念,创建和谐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从兴趣引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平台;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确运用评价,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过《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一个县级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进行调查。调查反映出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在程度、性别、年级等方面的特点。在对问卷结果的数据处理上,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对被研究者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说明,然后进一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中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得分在文理科别,安全感受,心情不好时的处理方式,父母或监护人对学生的态度,总体健康状况几个因素上的差异性做了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尽量避免高中生学习倦怠情况,如何降低高中生学习倦怠水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调查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任职培训期间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自编问卷方法,对535名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水平与专业、是否学员骨干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任职院校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可见,对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重点从提高国防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入手,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国防生在任职培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愿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社会实际去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连榕等参照Maslach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师范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综合性大学中师范类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差异显著,理科最为严重;城镇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和农村学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中生饮酒现状及相关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石河子市某高中就读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①高中生中不饮酒者323人,占受调查人数”.9%,饮酒学生114人;占受调查人数26.1%。饮酒者中男生74人,占39.6%,女性40人。占16%。②高中生饮酒情况因年级、性别、母亲饮酒、朋友饮酒而有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男性、高年缴、母亲饮酒者、朋友饮酒者,其自身饮酒情况较重。③高中生饮酒与孤独感负相关,与焦虑正相关(上述结果p〈0.05)。  相似文献   

17.
九年级化学作为起始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存在许多困难,而“内初班”学生的学情与本地学生不同,教学难度更大,存在师生交流不畅、学生的理解偏差、生活习惯差异以及缺乏课外教学素材等问题。因此,需在深入了解学情和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逐一攻破知识较为抽象、语言理解困难、生活经验有差异等教学难点,通过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化学用语的练习、强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等方式,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师生间的言语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而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冲突性话语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表现,并依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威胁论,探析教师对于学生不合作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旨在揭示师生间冲突性话语的面子威胁性特征及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与中文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关系密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中文系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最具有中国特色、新疆地方性特色的课程,开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理论。为了解课程对大学生文化观的教育效果,选取民族班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课程开设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多元文化观显著提高了。居住格局、家庭语言交流类型、上大学前的学习模式等个体变量会影响文化观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