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军锋山东滕州市人。1944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学校军需专业。现任军事经济学院军需一系军需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军需勤务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军需管理研究中心理事兼办公室秘书。先后担任军需教员、被装教研室和军需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讲授《军队被装》、《被装管理学》、《军需勤务管理概论》等8门课程;1993年以来为研究生新开设了《军需勤务基本  相似文献   

2.
军需专业教育训练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是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它直接关系到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部队信息化工作,关系到教学成果能否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关系到平时专业训练能否生成战时军需保障力。笔者认为,推进军需专业教育训练转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推进院校军需教育转型,强化军需人才的信息化素质1.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未来的信息化战争,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军需人才,既要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要了解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内容。这就要求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还要涉及到其它专业;不…  相似文献   

3.
军需专业教育诞生于解放战争战火硝烟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军需专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全面转型中实现跨越。回顾军需专业教育60年光辉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实现军需专业教育新的跨越,推动军需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军需专业的人才模式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懂战时军需勤务、懂市场经济、懂军需专业知识、会专业技能、会管理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需要的综合型军需人才。军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化学员入校后第一学期的政治、军事教育和毕业前一个学期任职综合能力训练;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不断线,坚持教学实践性环节不断线,坚持机关工作能力培养不断线,坚持发挥第二课堂辅助作用不断线,坚持环境育人不断线。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和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总结军需专业本科教育经验,深化军需专业教学改革,推进军需专业教育整体转型,全军军需管理研究中心于2008年1月5日至6日,在军事经济学院举办了“军需专业本科教育20周年暨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来自总部、全军各大单位军需专业本科毕业学员代表、在校本科生代表及军事经济学院军需系全体教员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后方专业勤务学科是一门与部队后勤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其研究生的培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为此,后勤院校应通过科学构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建设应用型研究生导师团队,制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应用型研究生考核机制,提高应用型研究生论文质量等途径,培养出适应部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后方专业勤务人才。  相似文献   

7.
军需专业给养勤务学课程建设伴随着学院的诞生与发展,走过了65年的光辉历程,为培养高素质军需人才,推进军队给养改革与后勤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六十多年来给养勤务学课程建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特点与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朝向深层次发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演练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的军需勤务指挥人才,必须贴近战场,深化改革,抓好实施,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战时军需勤务演练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兵种战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是为公安边防部队造就具备指挥作战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兵种战术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转变理念,推动兵种战术学研究生教育转型,把研究生培养成"理论水平高、实战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部队战斗力建设为指针,把边防部队对研究生培养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0.
军需专业本专业是军队培养团以上单位后勤军需干部的专业,是军事后勤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经济学院的主干专业之一。军需专业创立于1946年。50年来,为我军培养了3万多名军需干部,有的已成为我军后勤战线的高级干部,被部队誉为“军需官的摇篮”。军需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综合性强的专业,包括军队被装、给养、农副业生产等分科专业。下设基础理论、被装管理、给养管理、生产管理、战时军需勤务、烹饪等六个教研室,全军军需管理研究中心、全军炊事培训中心,以及营养食品研究所挂靠在军需专业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较强的人才、教学、科研和条件优势,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员  相似文献   

11.
赵小明教授     
赵小明,男,党员,陕西省白水县人,1964年9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军事经济学院军需系任教并入伍。1988年4月调武警技术学院后勤系军需教研室任教。现为武警工程学院军事经济系给养教研室教授,国防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技术7级,文职3级,研究生学历。  相似文献   

12.
对高技术条件下美、俄、中三国军队的军需保障基本原则、军需保障体制和军需物资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分析我军同外军军需保障的异同点,可以找出我军军需保障的不足之处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我军军需保障应逐步建立“军民兼容、三军一体”的军需保障体制;建立与后勤指挥自动化相适应的军需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保障效率;抓紧军需物资装备研制,提高战时应急生产能力,确保物资筹措渠道畅通;以周边热点地区军需战役储备为主,建立军需物资专门储备与梯次储备点线结合的储备格局;针对高技术特点,培养高素质军需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做好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造就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现代军事人才,现对新时期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模式、渠道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多渠道促进军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军队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自1999年起面向全军(含武警部队)接受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开办专业为国防经济、后方专业勤务(含军队财务、军队审计、军需勤务、军队物资勤务)。一、申请人资格  相似文献   

15.
回顾军事经济学院50年的历史,从建院那天起,军需专业就和学院同生存、共发展。从东北民主联军供给学校,到军事经济学院,军需专业始终是这个学院的主干专业,伴随着学院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摇篮 50年风雨兼程,50年艰辛创业,50年辛勤耕耘,50年不断收获。军需专业为全军培养造就了3万余名军需专业人才,把一颗颗种子撒向祖国四面八方,撒向全军军需战线,在那里生根、开花、结  相似文献   

16.
军需装备是形成军需保障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军需保障的重要手段。构建军需装备学是加快我军军需装备发展、培养高素质军需装备研发与管理人才、提高军需装备保障效益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军需装备学的构建,必须贯穿适应性、结合性、创新性的原则;必须围绕提高保障力的目标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紧扣“技术”和“管理”两条主线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区分“三个层次”加强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理论先行,坚持人才为本,坚持以技术作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军需教育近代化是晚清以来实现国家军需独立的主要途径。1903年清廷在保定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内开设经理科,拉开了军需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此后又通过设在保定的陆军军械经理师范学堂、陆军经理学堂、陆军军需学堂,接续推动军需教育。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创办中央陆军军需学校,初步开创了学员班、学生班两种军需教育模式。南北共和告成后,张叙忠随中央陆军军需学校迁入北京,建立了北京陆军军需学校并任校长。北京陆军军需学校通过健全教育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在招生和人才培养方面多措并举,为陆海军培养了大批军需专业人才。1920年代,因北京政府财政日益困难和当局需求之变化,张叙忠接连修订《陆军军需学校条例》,积极调整办学思路,推动办学之转型,使得陆军军需学校在风云激荡的岁月中得以继续运转,军需教育之近代化亦得以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为多渠道促进军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军队学位委员会批准,军事经济学院从1999年起面向全军(含武警部队)接受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专业有国防经济、后方专业勤务(含军队财务、军队审计、军需勤务、军队物资勤务)。1.申请人资格。凡政治合格,品行端正,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在本专业  相似文献   

19.
1 基本做法饮食装备课程是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高学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军需保障能力,于1993年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几年来,本课程以培养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军需保障人才为目的,从教  相似文献   

20.
军需专业是军事经济学院的骨干专业,诞生于炮火连天的1946年。“桃李满天下,英才布三军”,50多个春秋,先后为全军培养了近4万名军需专业人才。其中6名学员成长为共和国将军,8名博士,50名硕士。有30多人在总部工作,150余人在大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