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强调,部队建设要抓落实,抓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也要抓落实,抓基层。为什么民兵、预备役工作要强调落实到基层?这是因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适应国际大气候.防御侵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客观要求。变幻不定的国际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加强综合国力。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真正成为解  相似文献   

2.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提升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必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解决好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编组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围绕“打赢”目标确立基层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路对头,提高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基层  相似文献   

3.
军委张震副主席在济南考察时提出:人武部门要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精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对此,省军区党委成员进行了认真学习和领会并一致感到,虽然《纲要》是军队基层建设的大纲,但其基本精神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同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借鉴《纲要》提出的开展争创先进和争当优秀士兵活动的做法,在民兵、  相似文献   

4.
朱新民 《国防》2006,(11):4-6
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人民武装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营(连),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基层,是国防后备力量的基石。新形势下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创新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落实到基层建设的全部实践中,着眼使命任务,瞄准打赢目标,抓住特点、精心谋划;夯实基础、全面抓建;突出中心、聚焦打赢;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一、抓住特点、精心谋划,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一个紧迫的课题就是要按照胡锦涛主席“三个搞清楚”的要求,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民兵、预…  相似文献   

5.
张荣彬 《国防》2005,(9):72-72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既是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举措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的关键环节,又是巩固基层政权的必要条件。因此,各地各级一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夯实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基层建设。一、紧贴形势任务,扎实全面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紧贴形势任务,始终不渝地把抓经常、打基础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一是把思想教育搞扎实。强化以“三个代表”和爱国奉献、强武敬业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解决部分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干部和预编官兵“动力不足、精神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6.
《华北民兵》2004,(11):4-5
民兵预备役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战略力量,在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依据有关法规制度,通过整组健全队伍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抓好这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奠基之举、固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于1992年12月17日转发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意见》(即中办发[1992]13号文件)。这个文件,是关于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文件认真总结了30年来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民兵工作要做到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到既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又适应国防建设需要,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我认为,当前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求提高。  相似文献   

9.
蒋崇安 《国防》2005,(12):52-53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石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政治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政治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勇于开拓,扎实工作,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一、立足艰苦创业,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多做贡献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任何时代都不能丢。由于基层工作环…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民兵政治工作规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规定》以其丰富的内涵、翔实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为新形势下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律依据,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两个《规定》的施行,如一股春风,似一浪春潮,引得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春意盎然、百花盛开。河北某预备役后勤保障旅坚持从顶层设计、全局谋划,从基层出发、末端入手,使落实的目标指向更加精准,落实的实际效果更加明显,基层建设焕然一新,全面建设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军委领导一直把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基之举,固本之策。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坪镇党委书记陈涟远,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关于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武装,坚持把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农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政权组织建设。他无论走到哪里,都积极探索那里市场经济条件下武装工作基层建设的路子,使全镇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武装工作连年受到省、市、区的表彰。为此我们刊登此文,以作资鉴。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建设强大后备力量的奠基之举,固本之策。只有把基层建设搞好了,各项工作落实了,才能使民兵、预备役人员更加有效地履行根本职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13.
徐赞军  镇瑜 《国防》2014,(2):1-1
正1月22日,湖南省政府、省军区在湘潭市召开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14年度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工作任务,组织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介绍经验做法,现场观摩了6个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建设是根基。近年来,山东省军区党委按照军委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积极适应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特点规律,努力探索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抓基层、打基础,全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整体水平不断跃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投身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富民兴鲁、富国强兵,作出了积极贡献。伴着和煦  相似文献   

15.
1993年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依据中发(1991)22号文件和《民兵工作条例》,着重抓好重点地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和县(市)人武部建设,努力提高后备兵员的素质,动员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全区部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建设之际,河北省军区召开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经验,认真研究问题,精心筹划工作,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对于不断推进省军区部队基层建设创新发展,有效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围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基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创新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落实到基层建设的全部实践中,抓住特点、精心谋划;夯实基础、全面抓建;突出中心、聚焦打赢;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军委张震副主席在济南战区考察时的指示,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精神,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广泛开展争当先进基层武装部、民兵(预备役)连队,争当先进专武干部、预任干部、基干民兵和预编士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二年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军委扩大会议和全军军事工作会议精神,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民兵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坚持抓重点、抓基层、抓落实的思想,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的奠基之举,固本之策。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来。只有把基层建设搞好了,各项工作落实了,才能使民兵预备役人员更加有效地履行根本职能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以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