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朝核问题一直是困扰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核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朝核危机至今.朝核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更加复杂。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朝鲜半岛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朝核问题产生的背景,朝核问题对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地区稳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从而爆发朝鲜核危机以来,世界的目光开始聚集到朝鲜半岛。2003年1月10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核危机局势达到顶点。伊拉克战争使布什无暇同时顾及朝鲜问题,但在战争胜利后,布什又重新开始着手解决朝鲜问题。目前,在处理朝鲜核危机上,美国一方面通过外交斡旋、经济封锁的途径来迫使朝鲜妥协,另一方面也一再声称并没有放弃使用军事手段以强制达到其目的。事实上,在朝鲜战争后至今的  相似文献   

3.
一、核危机的由来 风波乍起。80年代末期,美国从侦察卫星上获悉,朝鲜扩大了位于平壤北部的宁边的两座核反应堆,建成了再处理装置。怀疑其在一两年内将拥有钚,甚至可能在1995年后拥有核武器。因此,美韩利用各种场合大肆渲染朝鲜的核威胁,呼吁国际社会对朝施压,迫使其接受核检查。于是朝鲜半岛核危机风波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4.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博弈过程定量化分析方法的不足,调整冲突消解图模型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核危机博弈分析。提出冲突消解图模型分析流程、相关定义和矩阵表示方法;以1969年爆发的中苏核危机为背景,基于历史数据构建核危机冲突模型,应用矩阵表示算法分析博弈状态演化过程;引入博弈政策和军事能力两类模型参数,调节参数进行博弈模型敏感性分析;应用联盟分析方法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决策者联盟及其对国家关系演化的影响;根据模型数据分析结果,总结相关结论和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冲突分析方法适用于核危机管控研究,采用与军事实力相匹配的策略在危机博弈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 1日,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代表发表谈话,视美国增强韩美战斗力、对朝封锁或制裁为"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人民军将动用一切力量"予以无情的报复"。10日,在朝韩第11次部长级会谈中,韩国警告朝鲜不要加剧半岛核危机,朝回应"已作好两手准备"。12日凌晨,朝韩发表联合声明,提出要和平解决朝核问题。21日,朝鲜发表声明,重申希望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此来解决朝鲜半岛危机。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伊朗核危机、巴以危机、索马里冲突、委美关系恶化等严峻国际形势,今年,全球军火交易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热点地区:中东地区:每年用于采购武器装备的费用将达550亿美元据美国蒂尔预测公司新近出版的《中东市场分析》称,由于伊拉克局势混乱、伊朗核危机以及巴以、黎以冲突不断,中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大自然骤然间露出狰狞面目,一场9.0级剧烈地震猛烈袭击了日本,随之而来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四个机组相继发生事故,"核危机"的阴云笼罩着日本列岛。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如此直观地面对核危机.从地震后日本政府发布核电站周围民众不需要“特别举措”.到首相就核危机公开发表告国民书,短短4天时间.情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前后 ,美军的情报工作出现了三次重大失误。第一次是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后 ,其情报部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对朝鲜进行全面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政府于是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 ,悍然决定美军越过三八线。第二次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之前 ,美军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剩下人民军的残余 ,麦克阿瑟令其部队长驱直入 ,直奔中朝边境。第三次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之前 ,美军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有少量中国军队 ,不足以抵挡他们的进攻 ,麦克阿瑟令其部队再次向中朝边境发起进攻。这三次情报失误都对随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骏 《国防科技》2004,(2):53-57
2003年,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暂时胜利,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更加膨胀;各国虽然加大了反恐斗争的力度,但恐怖活动仍很猖獗;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各主要国家加快了军队转型和建设步伐;朝鲜核危机、以巴冲突、印巴关系紧张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有所降温,但仍存在着许多变数。世界军事形势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06,(11):28-28,29
10月9日,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当天,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说,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10月15日北京时间凌晨,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对朝鲜实行制裁的1718号决议,这是安理会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后,近年来通过的一项最严厉的制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总统—直希望与处于美国对立面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是朝鲜核试验无疑给了他当头一棒,美国政府将何去何从?是出台更强硬的政策向朝鲜施加压力还是避免反应过头,或者是像2006年朝鲜第一次试验后布什政府通过外交努力制造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作为冷战遗产的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晴雨表”。前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美伊之间的再次较量时,一波三折的朝鲜核问题又引起了轩然大波,朝美之间的新一轮对抗和朝鲜半岛的走向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人们关注,是否会因为核危机而爆发军事冲突,使朝鲜会成为下一个伊拉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军事史上的五次核危机冯长松,王锦核武器产生以来,除了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外,现代军事史上曾发生过五次核危机:第一次是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曾建议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迫使中国屈服。美国政府考虑到“使用...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世界形势总体上依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各国虽然加大了反恐斗争的力度,但恐怖活动仍很猖獗;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各主要国家加快了军队转型和建设步伐;朝鲜核危机、以巴冲突、印巴关系紧张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有所降温,但仍存在着许多变数。世界军事形势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海湾烽烟又起,美军进退两难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出动  相似文献   

15.
2月12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宣布,朝鲜当天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报道称,此次核试验针对美国侵害朝鲜合法、和平发射卫星权利的敌对行径,是朝鲜采取的保卫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实际对应措施之一。事件一出,立即引起东北亚局势的“地震”。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后的第一次审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关于核战争的威胁,现在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在21世纪,核战争仍然是很实际、很可怕的威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严酷现实。”这话很值得深思。 20世纪七次核危机是核战争爆发前能量的积蓄 1945年7月16日,美国阿拉莫戈多核试验场一声巨响,宣告了核时代的来临。原子弹一问世,政治家们就迫不及  相似文献   

17.
颜平 《国防科技》2002,(5):66-67
前些日子,美韩举行代号为“联合战时增援-秃鹫”军事演习。这是美国将朝鲜列为可能的核打击对象后,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因此备受国际舆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朝鲜首次成功试射三级远程火箭激怒了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他们认为类似的导弹能够攻击到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远程目标。不过,专家指出,要发展出打击范围可覆盖美国的可靠导弹,朝鲜还需要多年的努力。研制导弹,需要经历长达数十年的系统化、错综复杂的测试,对于正处于经济困境的朝鲜而言,这是极端困难的—朝鲜面临着国际制裁,而且每次有试射举动,其都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美国太空政靶智库“世界安全基金会”太空技术分析家、前空军轨道分析家布莱恩‘维顿表示:“一次成功能够说明进步,但却不能证明胜利。能够令一套系统工作一次与拥有足够用于军事的可靠系统之间,还有着巨大差距。”朝鲜经历了长达14年的艰苦努力,屡战屡败,并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才于12月12日成功发射卫星。据韩国国防部12月13日称,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以7.6千米/秒的速度围绕地球旋转,但目前还不清楚朝鲜这颗卫星的运转任务是什么。朝鲜太空官员称,这颗卫星将用于农业和天气预报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运用于作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1944年4月25、26日,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缅边界上,盟军用YR-4直升机成功地执行了丛林救援任务。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利用H-19直升机安装火箭发射器进行过对地攻击能力的试验;苏伊士运河冲突期间,英、法军用直升机进行机降突袭,直接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