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政府更迭频繁,军阀争地夺利,土匪横行乡里,列强也未放弃分权攫利.一幕由政府、军阀、洋人、土匪共同演出的以命相搏的丑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精彩.发生于1923年的山东临城孙美瑶匪众劫持火车案,充分地体现了土匪与政府、洋人、军阀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在这场本来力量并不均等的角逐中,势力最弱者土匪,准确地抓住了以命换生存的博弈原则,以洋人为博弈的筹码,在与政府、军阀的博弈中取得了暂时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原大战”是近代新军阀之间为了争夺中央霸权而爆发的军阀大混战。其结果蒋介石以弱胜强,击败几乎所有地方新军阀的联合进攻,而独占中央称霸一时,这决不是偶然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剖析“中原大战”并总结其利弊得失,对目前进一步深入研究民国史和近代军事史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1917年11月7日,俄国海军的一艘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击冬宫,拉开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这一声炮响被载入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史册。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也希望能有一艘“阿芙乐尔”号,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建立功勋。终于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民国海军的部分舰艇在共产党的策动下,打响了进攻军阀的炮声。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井冈山斗争之前中国无产阶级对军事经济的认识进行了简略概括:现代战争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要推翻军阀必须破坏军阀赖以生存的基础;要使军阀早日灭亡,必须反对军阀借债、增税;革命战争要以民众力量为后盾;战费主要应由殷富者承担;新式军队应生产自给与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5.
顺庆起义爆发后,起义军遭到反动军阀的镇压,刘伯承率顺庆起义军与反动军阀作战.在顺庆起义发动的同时,泸州起义也已爆发.本文介绍的是泸州起义之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危机面前,刘伯承指挥起义部队苦守泸州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受孙中山与国内局势的影响,形成了对“军阀”概念的基本认知。随着个人地位的不断上升,蒋出于打击对手、塑造合法性、抗击日本侵略等目的,不断地对“军阀”概念进行塑造并灵活运用。在推翻北洋政权,敉平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的过程中,蒋对“军阀”概念的利用取得了成功。而他利用“日本军阀”的概念进行抗日动员,也有一定成效。但由于蒋本身军阀思想的存在和对军队政治与制度建设的轻视,导致他难以真正祛除国民党军队的“军阀性”,并最终失去大陆政权。考察蒋介石对“军阀”概念的塑造与利用,或可深化对其权力与概念互动模式的理解,亦可加深对蒋介石思想与政治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西北政坛上的地方割据势力。清末以来西北动荡而复杂多变的政局、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实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为其割据青海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在青海回族军阀体系中,其军事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对军制的考察,方能从微观上探讨其军事实力消长的原由。本文拟以兵源、军官成分及训练为核心,对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及研究,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其军事制度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海军,是在清朝末年海军的残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混战,其海军曾分裂成地域性的闽、粤、东北三大派系(亦称马尾系、黄埔系、青岛系);1932年,蒋介石为培植自己的嫡系海军,在江苏省镇江筹办了电雷学校(又称电雷系)。虽然,早在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民国形式上统一了,但海军仍未统一成编,尤其是东北海军(即后来的海军第三舰队)仍我行我素。现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将原东北海军及第三舰队的兴衰作如下记述。东北海军前身在沈鸿烈创办东北海军前,曾有一支直  相似文献   

9.
王树增 《国防》2016,(7):67-72
四川,一个由极度丰饶和极度贫困组合为一体的奇特的内陆省份,是军阀和地主相互勾结压榨贫苦百姓最残酷的地域,因此也是中国国土上发生动乱最频繁的地区之一.1932年正是四川军阀开始大混战的年代,军阀的部队聚集富庶的成都盆地,川北贫瘠的连绵大山因此无人防守,于是抗议苛捐杂税的暴动连续发生.民众手持大刀长矛拥入县城,搜捕团总,在衙门的公堂上张贴"官逼民反"的标语,这种类似打土豪的举动一旦发生便一呼百应——这一切都是红军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因此,经过数次战斗,红四方面军很快就建立起包括23个县、500万人口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也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10.
民国军制的形成和沿革 (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民政府初期的军队,也仍是以情末新军军官和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所不同者,是一律改成国民革命军,尤其是以三民主义思想,以反帝,反军阀,建立独立国家思想为军人的职志和奋斗目标。在思想上,已经与民国以来的空洞的民主或共和观念不大相同。而且此广大军人,原来根本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共和,多为升官发财和忠于上司而奔走。 这种新思想的建立,是孙中山三大政策所直接促成的。蒋介石则特别注意对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们进行宣传,这要归功于党代表制和军中政治部的设立。对此,中国共产党做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现象,就是军阀的滋生繁衍,拥兵自雄,以军专政。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各个军阀都凭借手中的枪杆子分割和争夺权利、地盘,操纵民政。昔日皇家的社稷,一变成为军阀的天下,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研究这些祸国殃  相似文献   

12.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扩大执行委员会,要求各省的党组织在北伐军将要到达的时候,积极组织民众与之配合,个别地区要把工作放到军队方面,准备武装暴动。四川省是军阀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各派军阀人枪近20万。以杨闸公为首的中共重庆地委(即省委),准备策动四川军阀易帜,配合北伐战争。从7月起,重庆地委就派了吴玉章、刘伯承、童庸生等人到沪州、颐庆(今南充)、合川等地进行军事调查,掌握四川  相似文献   

13.
李宗仁作为桂系军阀首脑,国民党高级将领、副总统,与其"生死系之"的结拜兄弟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可谓尽人皆知.他的后半生,也几乎是在与蒋介石的明争暗斗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4.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潘宏20世纪初期的中国,封闭式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为割据军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在大清即将失其一统天下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袁世凯以...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次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逃.各地军阀纷纷趁乱而起.拥兵自固。有一个叫田承嗣的大将,因拥有相  相似文献   

16.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多次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  相似文献   

17.
书名刘伯承传陈毅传人生哲学宝库外国军事院校概览世界军事思想宝库日本军事战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美国军事战略研究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竞争与冲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美国高层领导与指挥战略中的谋略简明美国军事百科全书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考朝鲜战争(套)海湾战争l一3民国高级将领列传l一5·权谋术新战国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未来的国防建设军事学术演变中国军阀史词典中国军事史略人民共和国春秋实录中国现代战争战例解析辞典中南海咏叹录(套)外国名人要人看中国将帅的隐秘世界胡适之评传超级大军的兴衰军队管理学超级审判新…  相似文献   

18.
晚清崛起、长期盘踞于甘宁青三省的诸马军阀集团是近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北不能忽视的重要军事政治势力。国民党南京政权建政初期,无力西顾,甚为轻忽诸马的实力及其影响力。随着政局趋稳和对西北内部复杂情势的了解,尤其是通过1933年至1934年诸马联合兵拒孙殿荚屯垦青海事件,使国民党中央政权进一步认识了诸马军阀的“利益边界”及其在西北政.治军事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从此国民党中央政权与西北诸马军阀关系初步定型。  相似文献   

19.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华民国没有能成为人们理想中的独立、民主和法制的资本主义共和国 ,而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军阀专制国家。当时有两个东西在相互斗争着 ,一方是以北洋军阀为主的各种军阀的专制主义 ,一方是以中华民国约法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法制。本来 ,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法制理论 ,国家的武装力量应当在宪法和法制的范围内活动 ,在宪政的轨道上运行 ,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国家法制决定武装力量的性质、方向、原则、任务。可是 ,具有强大实力的军阀却以枪指挥一切 ,以军乱政 ,以军治法 ,玩法制于股…  相似文献   

20.
民国军事是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军事志便是关于民国军事的系统记述。由于学界对民国时期的战争、军事思想及人民军队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 ,故本军事志侧重于军事制度及其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内容的记述 ,主要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军事组织机构、军队体制编制以及边防建设、军事教育、后勤装备等方面 ,并对驻华外国军队和伪军的情况作了概略介绍。由此可大致探寻出民国时期军事发展的总体脉络 ,并总结出民国军事的基本特点 :政局不稳导致军制混乱 ;军事近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半殖民地半封建印记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