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在甲午战争败北,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从政治方面讲,清统治集团腐朽没落,苟且偷安,怯懦无能,这是根本原因。就军事方面而言,清军武器装备较差,官兵素质低劣,军事制度落后,一些将领贪生怕死,后勤保障不得力等,都是导致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而清政府作战指导思想的失误,则是最直接的原因。这方面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忽视战争准备以武力占领朝鲜,进而入侵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说,只有切实加强战备,才有可能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气焰,所谓“备战方能言和…  相似文献   

2.
赤桦 《军事历史》2007,(3):11-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面对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曾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备.这次战备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指导思想,将战备工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摆在全党、全军乃至全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并制约国家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开展,与一般意义上的战备相比显示出特殊的复杂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战备备受争议,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重庆永川市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在重庆警备区和永川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打得赢”、“不变质”和警备区“三高创一流”的要求,狠抓民兵工作落实,在战备执勤、全民国防教育、民兵整组及军事训练、兵员征集、组织民兵参与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战备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战备制度,加强战备转级演练,明确领导与指挥关系,较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中清廷战略决策评议张一文1894年(清光绪二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清军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战前多年来国防发展战略的失误,也有作战指导方面的失误。而在作战指导方面,则既有前线将领作战指挥方面的原因,也有清廷中枢...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是晚清军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改革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间经过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战争威胁.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日益恶化,新中国领导人开始强调要准备打仗,提出并确立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备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以编练新军为契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军事改革,军事后勤近代化也由器物层面上升到体制层面。在军事后勤指导思想、军事后勤体制和后勤保障内容以及军事后勤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近代化改革,使中国军队后勤近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实现了中国军事后勤从传统形态走向近代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樊春桥 《国防》2013,(12):62-62
交通战备机构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下的重要机构之一,交通战备系统是实现部队投送决心的支撑力量。交通战备工作平时是军民融合构建"大交通"的连接线,战时或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将成为应急保通的生命线。交通战备建设在国防建设和"打仗型"军队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交通战备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国家和地方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但从总的情况看,发展还不够平衡,落实政策规定上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通过健全法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19世纪 60年代 ,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了创建新式海军的历程 ,在此期间 ,两国先后创办了一批海军学校 ,发展近代海军教育。但是 ,在甲午战争中 ,两国海军的命运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局。本文试图从海军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以求教正。一1 9世纪 60年代 ,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日本则开始了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办新式海军 ,以加强海防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海上入侵 ;明治维新一开始 ,亦以发展海军为一项重要国策 ,但其发展海军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积极向海外扩张 ,发展资本主义 ,与中国…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的失败, 使得中国屈辱于帝国主义侵略近百年。造成百年惨史的历史根源,总的说是封建主义长期的腐朽统治,而其直接的历史根源,则不能不从清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政策方面去追寻。本文拟从清朝中期经济政策失误方面,探讨其对近代军事史的影响,以吸取其教训。清朝从取得政权开始,经过顺治、康熙两代半个多世纪的整治,基本上医治了明末天下大乱以来的疮痍。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国家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中国被迫进行战备。由于北京和福建在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国战备可以以北京和福建作为典型案例。当时北京和福建的主要战备活动有:加强思想戒备、进行“小三线”建设、修建人防等国防工程、加强民兵建设、储备战备物资、做好战时城市人口疏散的准备等。考察北京和福建的战备活动,可以了解中国战备的相关内容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淮军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历史研究路径中的初始阶段。伴随着史学资料的不断开掘,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相关研究者不断开拓,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在兵制改革、军事训练法、军人待遇法、军事刑事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但存在军事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军事统帅组织体制、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弊端,对甲午战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制约,缺乏相应经济军事变革与之配合,受到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和军政腐朽的阻碍,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一是战备教育经常化。要把战备教育与政治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识 ,做到警钟常鸣。紧密结合执勤特点 ,对部队进行周边形势、社情以及武警职能教育 ,使官兵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思想 ;要抓住后勤战备“人员杂、单位散、项目多”的特点 ,对“小、远、散”等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消灭教育中的“盲区”和“死角”。二是战备制度法制化。要完善后勤战备法规 ,统一战备工作规章制度。要制定战备总体规划 ,确定后勤战备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保障原则、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尽快制定后勤战备工作条例 ,明确主要任务、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工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个暂短的年代。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基本完成,用了70年时间;美国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整个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完成,用了不到200年时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军队资产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当前应明确加强军队资产法规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内容框架,加快制定资产管理条例与监管条例。  相似文献   

17.
陆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清陆军在甲午战争的表现作负面评价是片面的。清陆军在各次大战前有计划有准备,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阻击战,组织过多次反击战。清陆军将士奋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彪史册。清军陆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昏庸腐败,具体体现在战争中无明确的战略方针、战术失误、无视民众的作用和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18.
郭华 《环球军事》2008,(23):56-57
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到80年代的“伊朗门事件”,从90年代初的“印巴核试验情报失误”再到21世纪的“9·11”事件及“情报门”事件,几十年来,以中情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系统—直为失误和丑闻所缠身。那么,谁在监督美国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行的呢?  相似文献   

19.
徐奎 《军事历史》2002,(5):50-54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全国性战备活动,史称"全国大备战".  相似文献   

20.
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经制兵八旗和绿营的衰败 ,于 1 9世纪 5 0年代初产生了另立新章的湘军 ,并于 6 0年代初衍生了率先全部装备洋枪洋炮的淮军。 6 0年代至 90年代初 ,部分八旗兵、练军和防军 ,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方面实现了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决定变革军制 ,编练新式陆军 ,实现全面近代化。本文还论述了晚清陆军实现近代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