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于9月15日至17日在军事科学院联合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问题研讨会。军内外从事二战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李  相似文献   

2.
1987年4月10日,以芬兰前总长、芬兰军事史委员会主席埃尔梅·甘尼宁中将为首的军事史学家访华团对军事科学院进行友好访问。军事科学院姜思毅副院长会见了芬兰客人。芬兰客人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芬兰的历史,军史以及芬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学术问题。关于芬兰的安全政策。芬兰学者认为,芬兰的安全政策不能  相似文献   

3.
1999年8月9日到11日,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和赵光党校联合举办的二战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赵光党校召开,来自军内外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这次为期3天的研讨会。会议由二战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祥超主持,党校校长曲向前致欢迎词,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王建中代表历史系讲话,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副部长支绍曾少将代表研究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国际冲突这一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7日至9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二战及其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央电视台等30多个军地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二战对战后世界格局和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二战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及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观点,为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一、…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科学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江辛1996年10月19日~22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在安徽汤口联合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科学技术发展”学术讨论会。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戚世权致开幕辞,二战史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6.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于 2000年 9月 1日举办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5周年暨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小型专家座谈会。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世界史所,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国防大学,海军学术所,后勤指挥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本书一些主要编写人员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该书编委会副主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林登泉部长主持。林部长代表军史部领导致开幕词并在专家学者发言后作了小结。   林部长的发言指出,“半个多世纪之前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20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曾、副研究员彭训厚和李广起与应邀来华访问的以色列希伯莱大学高级研究员、第二次世界大战老战士、著名军事史专家劳赫先生,在军事科学院就双方感兴趣的军事史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支绍曾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研究现状,强调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应在各国撰写的二战史著作中得到如实的反映,并就劳赫先生感兴趣的中国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山地作战,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后勤运输等学术问题作了回答。彭训厚、李广起分别就二战期间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特别是犹太人反法西斯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8周年,深入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战略指导思想,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提供历史的借鉴,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于9月15~17日在军事科学院联合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与国防大学科研部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8月5日~7日在国防大学举行。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武汉大学、社科院世界史所等18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由军事科学院部分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专家、学者及军内优秀政治工作者,在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姜思毅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推出了集全军政治工作研究最新成果的新编《军队政治工作学》一书。 一、该书集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史和军队政治工作基本内容为一炉。长期以来,军队政治工作的研究一直分为史、论、专三大部分。这种分类的形成包含着军队政治工作研究干部长期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17~18日,由军事科学院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总政治部刘永治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军事科学院郑申侠院长主持开幕大会并作主题发言,军事科学院刘源政委致开幕词,国防大学许志功副校长到会致词祝贺,军事科学院钱海皓副院长作会议总结,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黄星部长、战略部寿晓松部长分别主持学术研讨和闭幕大会,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王兆海主任宣读获奖论文名单。军事科学院刘继贤副院长、年福纯副政委,总政宣传部贾方亮副部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军、武警和中央文献研究室、…  相似文献   

12.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学术研讨会,于今年3月7日至11日在兰州召开。代表们围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作用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副总参谋长徐信、何其宗,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在会上讲话。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黑龙江省委书记孙维本,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等为研讨会撰写了文章。甘肃省省长贾志杰、省委副书记卢克俭、上海市副市长钱学中专程到会发言。  相似文献   

13.
《军事历史》创办于1981年3月,其前身是军事科学院所办《军事学术》杂志(内部发行)的增刊,1983年10月正式使用《军事历史》刊名,1987年始向国内外发行。值本刊创办1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王仲清教授等专家、学者于2月1日应邀参加本刊举办的座谈会,对本刊予以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中将到会看望了大家。现将座谈发言摘载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于1991年12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决定: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于1992年春夏与国防大学科研部联合筹办“二次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专题学术讨论会;1992年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法西斯研究课题组联合筹办“法西斯主义体制研究”专题学术讨论会;1993年与军事科学院军史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6月1日至3日,美国纽约州府奥巴尼西埃纳学院举行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50周年学术讨论会。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傅吉庆应邀参加会议,并在会议专门设立的“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讨论会上做中心发言,宣谈了论文《中国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27日至29日,全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总政治部孙忠同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长、军事科学院院长郑申侠上将和南京政治学院院长王日中少将作主题发言。军事科学院政委温宗仁上将致开幕词。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葛东升中将主持会议。抗日老战士代表、南京军区原政治委员傅奎清和原副司令员詹大南到会讲话。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靡振玉中将作会议总结。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曾庆洋少将宣读获奖论文名单。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委员文忠民少将致欢迎词。会议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和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军队和地方130余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过去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经久不衰,每年公开出版的有关文献、专著达数百种。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中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始于40年,在50年代较为活跃。6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战史研究重新活跃起来,并有较大发展。翌年8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成立。先后组织召开近20次全国性的大型学术讨论会和各种专题学术讨论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战史学界已翻译出版国外有关二战著作100余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事历史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当然,仍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怎么办?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在1988年10月中旬举行的军事历史理论研讨会上,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中将和其他一些同志对此抒发己见,我们将其全文或摘要发表,在新的一年开始时为广大读者、作者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9周年,进一步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于2004年11月8日至9日在南京联合举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与军备》一书,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世界军事历史研究室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6万余字。它从军事理论、国防政策、战略原则、战争的经济准备和军队建设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间接地揭示了二战的准备和酝酿过程,对于有关二战史的若干专题,作出了不少较有见解的概括,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这本书具有几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