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所谓“战场信息高速公路”,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覆盖整个战场责任区的,由通信情报网络、计算机、战场数据库以及各种用户终端等组成的,能给用户快速提供与作战有关的大量信息的综合网络。这个网络不仅能够传输话音、图表、文字、数字等信息,还能给用户提供一幅由战场共用数据库(包括己方态势、敌情、战备、后勤、环境等内容)所描绘的战场图像,该图像能随着部队在战场上的运动而相应地发生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数字化战场对视频信息传输的需要,结合数字视频信息传输的关键技术,指出在装甲数字化部队的战场信息传物系统中,应在窄带传输的基础上发展宽带传输,采用以数字微波扩频通信系统为主的无线通信来保中数字化战场的视频传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美军每年一度的“草原勇士”演习为背景,详细地分析21世纪陆军机动部队作战的特点及战场环境,描述美陆军为21世纪战争而设计的这支部队的结构和能力,信息在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部队的数字化和新式武器装备对部队作战能力和战场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战术通信是数字化部队和战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军战术通信系统现役装备进行改进的情况以及围绕数字化计划正在实施的战术互连网、战场信息传输系统、战斗部队信息网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部队有许多强点,但也有其弱点:它的强点有:一、战场透明。数字化部队广泛采用传感技术、定位和识别技术,具有先进的信息探测和获取能力,并将侦察情报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相联接,可使指挥中心、作战单元甚至单兵都能在整个战场获取、交换和分发数据,共享信息,同时也能与友邻部队共享不断更新的战场信息,战  相似文献   

6.
无线ATM及其在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战场要求实现战场空问的实时图形化显示,因此必须将模拟话音和数据两种孤立的通信系统综合成一个能传输话音、数据、传真和图像的综合通信系统,所以ATM技术越来越引起军事领域的兴趣。无线ATM技术既具有ATM的优点,又具有高度移动性,支持动中通,在未来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阐明了无线ATM的基本概念,并就其在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应用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军事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战争的“领头羊”。早在上世纪末,美军就认识到获得信息优势的极端重要性。美军的《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中指出,信息优势是联合部队作战能力转型的基础[1~3][5]。而信息优势的取得取决于及时准确的获取战场空间各方面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将有关信息分发给部队,同时阻止敌人获得这些信息的能力。美军在获取战场信息优势方面推出了C4I2WS的综合概念,即将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s),计算机(Computers),智能(Intelligence),信息战(InformationWar)和传感器(Sensors)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短波、有线、卫星和数据链等为核心的数据通信系统是海上作战指挥控制的中枢,是海上作战力量快速反应能力及联合突击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信息对抗是打破敌通信能力的重要手段,将有力地削弱甚至瘫痪敌海上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和指控能力,保证我方的信息优势和战场指挥控制能力,从而夺取战场制信息权。  相似文献   

9.
在范围上,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反应灵敏的政治工作信息网络,保证政治工作信息的畅通战时政治工作机关的任何决策和指导,都必须以战场和部队的督促检查情况为依据,及时快速地掌握和处理战场中所出现的各种政治工作信息,并确保政治工作信息渠道能畅通无阻,真正做到发...  相似文献   

10.
未来数字化部队建设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部队是以信息为基础构造的,用数字化技术和装备武装起来的,由高素质人员组成的信息时代的作战部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数字化部队第4师已崭露头角,在战场上显示了非凡的战斗力。随着我军对数字化部队研究的逐步深入,目前,正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技术来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含量,部队官兵对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能力正在提高。鉴于数字化部队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我军军情,笔者谈几点看法。一、统筹规划,建立健全自动化指挥机构建立高效能的统一管理体制,是搞好数字化部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而自动化指挥机构则能够实现这一功能。指挥自…  相似文献   

11.
美军战场感知能力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强战场感知能力是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建设数字化战场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缩短与美军战场感知能力建设方面的差距,我军要走复合式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加快作战部队指挥体制变革,把握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军地结合的信息资源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第 52 5- 70号文(战场可视化概念 )指出 :快速传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无疑将会大大改变部队指挥作战的方式 ,极大地影响部队的编制、指挥程序及参谋机构的组建。借助于共用信息水平链接在一起的机动作战平台、战斗支援车辆、战斗勤务支援领航机 (舰 )首先必须能够看得到他们在其共同拥有的战斗空间中是如何协调一致地工作的。即使是每一个士兵也会由于增加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数字化控制能力和提供共用视图的能力而得以在战场上单独行动。由于信息技术的爆炸 ,随之产生了大量潜在的信息处理能力。就战场可视化这一研…  相似文献   

13.
实兵演习战场态势是指挥员通过实战化训练提升获取战场情况、指挥部队行动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手段。首先针对当前实兵演习战场态势存在的数据结构、传输机制、系统架构和聚合显示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态势数据结构的层次化设计、按需公布订购的数据传输机制、态势框架的柔性化设计和基于作战能力的态势聚合机制等相关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建立一个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联合应用,并且可以显示综合战场态势和专用战场态势的战场态势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军事变革中,信息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作为衡量军事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部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预备役部队战时作用愈加突出。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预备役部队应积极适应未来的战场需要,进行战场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军需信息与指挥决策一体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战场各领域的军需保障信息采集、处理纳入统一的网络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达成军需保障信息采集多维化、处理自动化、流通网络化、指挥决策实时化。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其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和复杂性,战场情况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改变了传统军需保障的观念与模式,致使战场军需保障信息与军需指挥决策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作战部队军需保障信息与指挥决策实现一体化,使军需指挥员能充分掌握战场军需保障的主动和优势,及时分析判断战场情况并做出…  相似文献   

16.
陆军是各国武装力量的基础,陆军武器装备是各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之一。21世纪初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部队过渡21世纪战场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杠杆作用,获得信息采集、控制和使用的主动权,而战场数字化建设是陆军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战场数字化主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将战场上的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探测系统、后勤支援系统乃至单兵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分布式的战场信息网络,在整个作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战争、信息战要求部队更精干、机动能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打击精度更高。数字化部队是按照适应未来作战的新的军事思想、由高素质人员组建的新型部队,其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大超过非数字化部队,是21世纪信息战的基本作战力量。战场数字化是数字化部队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建设内容,是军队走向信息时代的必由之路。1996年出台的美国“数字化总计划”指出,“数字化是一种极为关键的力量倍增器,……将提供打赢各战役所需要的信息。”美国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上将认为,战场数字化“可能是自内燃机发明以来战场军事技术的一…  相似文献   

18.
碧烨 《宁夏科技》2001,(5):89-91
美国陆军组建数字化部队的目的是要把信息技术引入整个战术部队,尤其是要把数字式C^4I能力提供给低级战术部队,以确保他们在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美国陆军前参谋长沙利文上将曾说:“战场数字化就是用电子纽带把战场空间的所有武器连接起来,使指挥官得以协调战斗力诸因素,以达到毁灭性的效果。”为此,美国陆军专门给数字化部队订做了“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和战术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战场中基于智能体聚类的信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信息战条件下信息的处理问题,通过分析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战场环境和人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体聚类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该方法来实现战场信息的通信、传输、交换从而协助指挥员决策。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根据战场的环境进行聚类,降低了信息的复杂度从而保证及时有效地传递消息。该方法通过智能体平台实现,具有一定智能性并减少了指挥员的决策难度,对指挥自动化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图像侦察领域最新的处理技术和发展动态,研究了战场图像情报的特点,主要获取手段,美军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战场图像侦察装备,战场侦察图像的融合处理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