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今天,海军主要遂行登陆、军队输送及对陆火力支援任务,其作战海域已由大洋前推至各国海岸。随着先进反舰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常在靠近敌国海岸作战的水面战舰,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可能受到来自敌方飞机、潜艇、岸舰导弹、水雷、导弹快艇等多种装备的全方位攻击。其中受超音速反舰导弹、俯冲式反雷达导弹、低成本无人机等新的威胁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正在努力使其对陆攻击的要求与所取得的几个主要计划的资金相一致。但对于美国海军所希望开发的新系列水面舰艇(LCS滨海战斗舰、DD(X)驱逐舰和CG(X)巡洋舰)来说,还存在纵深打击和海上火力支援方面的资金不足。LCS滨海战斗舰的使命集中在近岸反水雷战、反潜战和反敌方诸如高速艇或喷气式小艇这样小型平台“集群”攻击的三大任务上。然而,美国海军提出小型、经济上可承受的射程500海里、携带重200磅(90千克)战斗部的导弹,作为潜在武器。 尽管最近削减了其导弹设备,但对陆攻击仍将是较大型DD(X)和CG…  相似文献   

3.
由于航空母舰具有强大的攻击力、高速机动力和很强的生存力,能够担负海空封锁、对岸突击、防空、反舰、反潜、支援两栖登陆、护航、扫/布雷等多项海上作战任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各国海军的作战水域主要转向近海地区,常规潜艇重被推到了重要位置。在未来的近岸浅水域海战中,常规潜艇将承担反舰,反潜、攻势布雷、隐蔽侦察、输送特种作战部队和对地攻击等多种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5.
50年来,台湾海军舰艇部队经历了从“美援”到“自力”的不断发展过程。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具有防空、反舰和攻潜能力,自动化程度较高,能独立遂行近海作战任务的海上防御力量。平时担负侦巡、护航、护渔、及外岛运补和救难等勤务活动;战时作为制海作战的主要力量,主要任务是夺取制海权、保护海上交通线,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实施海上反封锁作战等。  相似文献   

6.
钱南忠 《国防》2001,(6):42-43
反空袭作战是我军未来作战的主要样式。因此,加强民兵预备役反空袭作战的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反空袭作战中可能担负的任务 在未来反空袭作战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大体可承担四项任务。一是在要地防空中参加抗击作战,以中、低空火力打击突人敌机,拦截巡航导弹。二是适时向现役部队提供战斗勤务支援,包括侦察、情报支援,警戒和掩护支援,工事构筑支援(包括抢修道路、桥梁、急造军路)以及构筑阵地、掩蔽工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常规潜艇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合近岸环境作战的常规潜艇的地位日益凸现:担任战略威慑、反舰、秘密作战和侦察等广泛的作战任务,可望与核潜艇平分秋色,成为海战的主要力量。绝气式推进系统:推动常规潜艇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美海军“由海到陆,前沿部署”战略的实施,促使其加速研发能在近海作战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能够对付来自敌方的各种威胁,既能实施传统的远洋反潜、反舰作战,又可以用于浅水作战环境中的多种作战行动,包括攻击式/防御式布雷、扫雷、特种部队投送/回撤、支援航母作战编队、情报收集与监视、对陆攻击等。1991年,美海军开始新型攻击型核潜艇(SSN774)潜艇的论证和设计工作,1996年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研制合同。首艇“弗吉尼亚”号于1998年开工建造,2004年5月完工,7月30日在公海成功完成首次海上处女航行,返回康涅狄格州格鲁顿市的通用动力公司…  相似文献   

9.
海军岸防兵包括海岸炮兵和海岸导弹部队。岸防兵的任务是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消灭敌舰船,掩护近岸交通线.支援在濒陆海区活动的舰艇,支援岛岸、要塞的守备部队作战。  相似文献   

10.
水雷是对海军作战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在未来的海上冲突中,海军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水雷的威胁。海上局部战争和海上反恐关国AN/WLD一l猎雷系统。型遥控作战般在沿岸或近岸海区进行,为清理航道与作战区城、支持战斗舰艇作战,以往的作法是调用专业反水雷部队。但这需要大量的反水雷舰  相似文献   

11.
水面舰艇编队反蛙人防御观察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蛙人防御作战是水面舰艇编队在作战初期完成兵力集结或近岸锚泊任务时的重要作战任务之一.构建反蛙人防御观察组织体系,分析其作战任务,并进行定量战术计算,为水面舰艇反蛙人观察组织指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了水面舰艇编队的综合观察、综合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燕莉 《国防科技》2014,35(6):87-91
美国海军称濒海战斗舰(LCS)是一种适于近海复杂水情的快速、高度机动的水面作战平台。海湾战争之后,美军为了加强水面舰艇对地攻击、加强机动性和适应削减军费的形势,濒海战舰应运而生一跃成为当今世界武器的新宠。LCS具有单体和三体两种船体,根据三种作战任务实现模块化重构。尽管发展十多年来LCS在功能设计和火力配置上远远未达到军方的要求,被人指责为"中看不中用",尽管LCS的费效比一直为美国国会所诟病,然而,LCS的建造代表着美国海军作战理念的战略转型。美海军在LCS的快速灵活、续航能力、武器装备方面不断寻求最优组合,以达到其控制亚太和世界海洋权的目的。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美国LCS崛起的原因、发展历史、战术技术性能及近期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3.
法国海军对海作战以航空母舰编队为主,驱护舰和攻击型核潜艇一般作为航空母舰配属舰艇加入编队。法国海军目前能用于反舰作战的兵力,主要包括航空母舰上的32架舰载机、12艘驱逐舰、20艘护卫舰和6艘攻击型核潜艇等。法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已经具备远洋空中、水面和水下三维立体,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综合反舰作战体系。在空中,“超级军旗”攻击机和“阵风”M战斗机承担编队的远程反舰作战任务;在水面,驱逐舰和护卫舰联合实施编队的中、近程反舰作战;在水  相似文献   

14.
晓强 《现代舰船》2012,(10):61-62
越南海军装备的"猎豹"级轻型护卫舰是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11661型,越南购买的是"猎豹"3.9级,主要担负南海地区的巡逻护航、海上破袭、岛屿防卫等作战任务。"猎豹"3.9级护卫舰具有舰体坚固、造型独特、噪声和辐射小、航速快、续航和隐身能力强、舰载武器火力大等诸多优点,具备较强的反潜、反舰作战能力,具备一定的本舰防空能力。该级舰虽然吨位不大,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使其可根据任务需要安装俄罗斯生产的不同武器系统。2005年底,越南海军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签署了采购首批2艘"猎豹"级轻型护卫舰的合同,俄罗斯同  相似文献   

15.
在完成一系列海试后,美海军研发的下一代高速“实验型濒海水面舰”“海上斗士”号近日抵达西海岸的圣迭戈港,由第3舰队对其进行为期两年的性能测试。“海上斗士”号演示舰耗资8000万美元,于2003年6月完成龙骨铺设,今年2月正式命名,旨在演示可用于濒海的多种技术,如水动力性能、结构特性、任务灵活性以及用于高速舰艇的推进系统。该舰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包括作战部队保护、反水雷、反潜、支援两栖攻击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  相似文献   

16.
飞机用于海战夺取海上制空权,遂行反潜、反舰、布雷、扫雷、支援登陆作战和侦察巡逻等,使海战扩展为海空立体战,对海军的编成和作战产生了重大影响。海军飞机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任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空导弹在作战任务和战斗中的使用特点,构建基于远洋任务的使用剖面,利用试验设计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及分系统可靠性对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影响。建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和使用模型。设置不同的作战任务背景,提出了基于任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对作战效能影响的指标,在设定的3种典型作战任务模式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设计和仿真研究。通过仿真比较了任务条件下各可靠性指标和设定的可靠性增长对作战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军已经签定了2.87千万美元的合同,把608英尺的USS“仁川”LPH—12两栖直升机舰改装成反水雷支援舰。 改装后的“仁川”舰将用作航空平台、浮动兵站、水雷作战指挥控制中心和爆炸物处理中心。该舰能支援4艘“复仇者”MCM—1或鹗MHC—51扫雷艇、8架MH—53E扫雷直升飞机和4个爆炸物处理小组。  相似文献   

19.
LCS 1近况     
<正>2010年2月16日,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首舰LCS 1"自由"号正式进行首次作战部署,执行打击非法贩运活动等任务。濒海战斗舰可以根据执行任务的要求更换相适应的任务包,其强大的任务灵活性代表了未来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美国海军对岸火力支援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海军的“作战需求报告”明确指出,海上对岸火力支援的目的是压制或摧毁敌方的反舰武器和防空系统,进而压制或阻断对方的进攻、防御和增援行动,以实现所谓早期介入、早期立足、扩大成果、进而展开决定性作战的“来自海上的作战机动”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认为,对岸火力支援在两栖作战的各个阶段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先头部队作战阶段,主要是实施火力杀伤,火力干扰、火力封锁,火力压制和火力欺骗,务必使先头部队登上海滩;在舰艇-目标机动阶段,主要是支援登陆部队,用密集的近程火力(拦阻火力和压制火力)对机动中的地面部队进行直接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