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09,(10):F0002-F0002
45年前的10月16日,中国西部的大漠戈壁上升起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布:中国不仅树立了国防尖端科技的丰碑,更铸就了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3.
《军事史林》2013,(6):10-25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李觉将军,当年在西藏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的任上,被中央征召入京,出任中国核武器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也由此拉开了巨幕……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张开善 《军事史林》2007,(10):39-41
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本土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核爆炸,既揭开了原子核能的奥秘,又伴随着发生许多未曾想到的趣闻,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人们读论到当年那些有趣的事情,还是津津乐道,感叹之后,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国内对于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已基本比较清楚了,而对冷战的另一极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及其内幕则很少有所涉及.这主要是由于在冷战期间苏联将其列为高级机密,无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4,(10):24-26
40年前的10月1 6日,在中国西部戈壁大漠的上空升起了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一壮举向世界展示,中国已经独立自主地掌握了核技术,树立了国防尖端科技崛起的丰碑,铸就了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基石。几十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共和国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永载共和国史册的日子。这天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告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作为试爆的参与者,当年在试验场区经历的一件件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坐上了张爱萍上将的车 那是1964年8月的一天。下午1点多钟,我在试验场区安装完103外场测量点的“光冲量”探头(测量原子弹爆炸当量的一种仪器)底座,准备去108测量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4,(10):22-23
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声巨晌,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对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奠定我国大国地位影响极为深远。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上,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效增强我国战略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坚决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铸就坚强的国防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9月24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与决心。50年前的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不知怎么,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制造的。这种说法的大意是—— 苏联在1938年下半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斯大林考虑到希特勒可能进攻苏联,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来改为4年。为赢得时间,苏联同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15.
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29分45秒,人类历史上第—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一个美军试验靶场(特里尼蒂试验场)成功爆炸,揭开了人类历史新的一页,世界也由此步入了核武器新时代。时隔60多年,在朝核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伊朗问题前景愈发扑朔迷离的今天,让我们重温改变世界的首次核试爆的瞬间历史,看一看今天的特里尼蒂试验场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毛泽东既认识到核武器巨大的军事威慑价值,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使用核武器所面临的人道主义关切及政治舆论问题。正是基于对核武器在战略安全中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当50年代中国面临一系列核讹诈、核威胁及美苏核垄断情况下,毛泽东等领导人最终于1955年1月作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什么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扔在广岛而不是东京?美国《行列》杂志不久前披露了端倪。杜鲁门总统无论对东京还是对日本其它大城市均无什么怜悯之情。杜鲁门的国家军事顾问团临时筹委会的目标委员会不选择东京为其原子弹使用计划中的第一投放目标,主要因为早在1945年夏季,东京城已  相似文献   

18.
最早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研究来自于国外学者。而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主要在两方面:中国核决策的动因;美国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态度与策略选择。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苏联对华核援助及其撤援;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经验与意义。研究的不足:这段历史的研究不够完整;重要历史关节点的研究过于僵化。其原因主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那艰苦的年代,在那恶劣的环境,开拓者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贡献了青春,又奉献了终身……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月3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女播音员面带微笑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科学试验通信卫星……然而,在这条激动人心的新闻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发生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