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上至治理一个国家,下至管理一个团体或单位,领导者唯贤是举,知人善任,是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之一。“以贤举善用人”是领导者有才识、学问和德政的表现,因此其本人就是成功者。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政绩显著的帝王将相,还是农民起义领袖,无不得益于云集左右的贤人良才。刘邦由一个泗水小亭长,何以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妙策无他,就在善于用人。刘邦登基后不久,一次大宴群臣。他问群臣道:“朕何故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大臣中有人答道:“项王忌贤妒能,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所以将士不肯尽力,因此失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防腐     
袁浩 《政工学刊》2010,(2):51-51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为整顿吏治,防止官员贪赃枉法,在采取策略严肃法纪的同时,将读书也作为一项防腐措施。有一次,他把群臣召集起来,读了一个故事,西域某商人“得美珠,剖身以藏”,结果“气绝而亡”。他感慨地说,吏受贿枉法,“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接着,他又让大臣们就此事展开议论,进一步明确“凡穷奢淫逸者必然败亡”的道理,使群臣受了一次生动的反腐败教育。  相似文献   

3.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突然问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一时回不过神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说功成名就的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的人最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捻须,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4.
“致仕”制度,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凡元勋宿将以礼“致仕”者,一般都能得到优厚待遇。这是封建朝廷用以笼络人心,并促进人事更迭的重要手段。各封建王朝对以礼“致仕”官员的待遇规定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升秩加衔唐代以前,皇帝对“致仕”的功臣,常常加授官衔,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但没有形成制度。宋代规定文武官“致仕”者,可晋升一等,有的经皇帝特准,可以加升几级。对官衔很高的,则晋爵封王。这种加转的官衔,是一种只表示官员地位和俸禄的虚衔,宋代叫“寄禄官”,有的朝代则称为“散官”。  相似文献   

5.
欧阳冕跑官与中纪委“六戒”●李法征宋景德三年,莱芜监判官欧阳冕为了升官,跑到主持贡举的官员那里毛遂自荐。他开口便吹:“使臣日试万言,一字不改,日览各字,一句不遗。”考官顺水推舟,向上反映了情况。皇帝在接见他后命令中书省官员对其进行水平测试,试题是做“...  相似文献   

6.
某日,听人说了这么一则笑话:过去有个皇帝的厨师被辞回家后,为了生存,去饭庄谋职。人家听说他是皇帝的厨师,十分感兴趣,问他会做什么菜,他说自己是做面食的,不会做菜。又问他会做什么面食,答曰:“只负责给做花卷的切葱花,别的不会。”结果谁都不要他,皇帝的厨师竟然没饭吃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厨师”大有人在。捧着“饭碗”时,他们一有空暇便趴在赌桌上,“炒地皮”、“垒长城”,鏖战不止,通宵达旦,且要“刺刀见红”,来点“刺激”;有人嘴馋贪杯,整天泡在“酒缸”里,迎来送往,醉生梦死;还有人想方设法挤出时间,进…  相似文献   

7.
赵利  罗辑 《环球军事》2012,(1):18-20
2011年12月12日,第二届“中国一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开幕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举行。本届会议主题是“中国与东盟:安全、互信与合作”,来自中国、东盟十国的防务官员、研究人员及东盟秘书处官员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画里话外     
如此计算上级开会,通报了几起外地发生的经济案件,意在教育干部要廉洁奉公。会议结束后,某乡党委书记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地回到家里,对妻子说:“南方某地一官员犯了渎职罪,使国家损失了16亿元,才判4年。我们乡级干部就是撒欢儿整,也就是损失几万元而已,即使出了事儿,顶多也就判几个星期!”原因A领导一向刚愎自用,终于有一天酿成大错被撤职。接替A的原副职B在一次会议上大谈A的不是,有人质问B:“当时你为什么不给A提意见?”B听到问话非常气愤地反问:“台下是谁在说话?”整个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过一会儿,只见B笑着说:“这回你们该明白没有…  相似文献   

9.
在中法文化年刚刚落幕之际,9月20日,“中法航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等中法两国政府官员及200余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防科工委,民航总局、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航空航天企业协会、法国国际技术和贸易促进署共同举办。中法航空制造界人士会聚堂,共谋发展大计,探讨合作途径,推动中法航空业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会议围绕“技术与研究”、“维护与维修“和“系统与设备”三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全境的侵略行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长驱直进,如人无人之境 1927年4月,日本组成陆军大将田中义一内阁。侵华狂热分子田中一上台,就明确了对中国积极侵略的方针,强调解决中国问题是内阁的重大使命之一,急欲吞并中国东三省。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集外务、陆海军省官员、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及驻华文武官员于东京外相官邸举行“东方会议”,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11.
走进将军市     
荣成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上自秦皇汉武,下至无数文人骚客,都曾先后到过这里。在被称为中国的“好望角” 的成山头,两次率文武百官东行至此的秦始皇,被“天之尽头”那瑰丽奇绝的壮观景色所打动,亲命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刻碑铬  相似文献   

12.
郭红锋 《军事文摘》2023,(20):50-53
<正>星官(guān)顾名思义,星官就是掌管天上星象的官员,中国远古时代就有观测天象和执掌天文的官。后来,先民们也把一些天上恒星群组的名称叫做“星官”,意思是天帝的官员。古代中国人认为天上也和地上一样有人和社会,当人们认识的星官多起来以后,就出现了一些与地上的事物,如各种人物、官阶、地理、社会、生活、用具等类似的星官名称。  相似文献   

13.
乾隆年间,小县令孙嘉注胆大妄为,给乾隆爷奏了一析。他把乾隆皇帝常犯的毛病,概括为“三习”。其一曰“耳习”,即皇帝习惯于臣民的山呼海顿,“喜谈而恶直”。其二曰“目习”,皇帝所看到的,都是对自己的顺从和作态,长此下去,皇帝只喜欢看到人臣的柔顺和连媚。其三曰“。0习”,由于皇帝的一切要求都能照办,久而久之,皇帝骄馒之心自起,只喜欢人臣绝对顺从,不允许哪怕稍微的件还。孙嘉诠断言,这“三习既成”,就会生“一弊”,即“喜小人而民君子也”。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一两百年了。历史事实表明,不只是乾隆皇帝,手中只要有…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锦     
APEC又到上海滩 由国家经贸委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将于8月29~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来自21个成员体主管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长和代表、观察员以及APEC秘书处的官员和代表将参加会议。 本届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创新与发展环境”,会议将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方 《军事文摘》2023,(4):40-43
<正>“大汗驾到!”随着太监一声尖细的嗓音,只见元朝皇帝忽必烈大踏步走进太史局的大门。惊得一众官员慌忙跪倒,有一个腿脚不利索上年纪的,一下子没有跪稳,竟然趴在地上来个“嘴啃泥”!惹得周围的人差点笑出声,可又不敢笑,赶紧捂住嘴。可忽必烈却仿佛对一切视而不见,径直走向郭守敬工作的办公室。正在伏案盯着元朝地图的郭守敬看见大汗突然驾到,惊得张开嘴巴,随即撩起衣服跪下行礼。  相似文献   

16.
坦克须有步兵与之协同作战,于是,装甲车便应运而生。目前,以坦克和步兵战车为主体的装甲部队已成为各国陆军的核心。一桩历史悬案目前国际上关于世界第一辆装甲车的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奥地利的“戴姆勒”装甲车。这辆装甲车早在1904年就出世了,有全旋转炮塔,配置一挺“马克辛”机枪,四轮驱动。但奥匈帝国的将军们对此竟未注意,而帝国皇帝佛兰  相似文献   

17.
在中法文化年刚刚落幕之际,9月20日,“中法航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等中法两国政府官员及200余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防科工委、民航总局、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航空航天企业协会、法国国际技术和贸易促进署共同举办。中法航空制造界人士会聚一堂,共谋发展大  相似文献   

18.
军事百科     
何谓“锦衣卫”“锦衣卫”简称“锦衣”,官署名,即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于明朝洪武15年(1382年)设置。原先是护卫皇帝的亲军,掌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赋予巡  相似文献   

19.
倘有人问我:“工作中最使你头痛的是什么?”我会马上回答:“会议太多!”我从今年3月16日任职到8月底,共参加上级和地方的会议十八次。许多会议,我们自己还必须层层开会贯彻。会议如此之多,很难深入基层。我原计划8月中旬抓民兵政治教育改革试点,但各类会议却象一日三餐那样叫我离不开。好不容易到8月底才抽出身子,但刚下去一天,电话就追踪而来,让回县里  相似文献   

20.
阿Q头上有几处癞疤,总是忌说“光”、忌说“亮”,进而连“灯”、“烛”都忌。这,似乎也可以理解。就说“腐败分子”这个“尊号”吧,大概不会有人争而“得”之。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最近某地的一场官司,颇引人注目。一位教授写了一部小说,揭露某县官员腐败成风,称得上是一部时下的《官场现行记》。既是小说,人物自然是艺术形象。小说成功或失败,人们自可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来评论它,称赞之,批评之,均无不可。本人没有看过这部小说,无权对它说三道四。但有那么一群“好求甚解”的人,硬是“对号入座”,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