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论述了组网雷达交叉定位模式下时问同步误差影响目标定位精度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在分析组网雷达交叉定位原理基础上,构建了组网雷达交叉定位模式下时间同步精度与目标定位精度关系模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使用Matlab工具构建了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得出指定仿真方案下交叉定位模式对时间同步指标要求,给出了组网雷达交叉定位模式时间同步指...  相似文献   

2.
针对自卫式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网的目标定位问题,依据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建立了火控雷达网测向交叉三维定位模型,分析了影响测向交叉定位性能的各种误差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控雷达网测向交叉三维定位精度模型,以此对自卫式干扰下火控雷达网的定位精度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在自卫式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网采用测向交叉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  相似文献   

3.
网络雷达实现了有源与无源探测一体化及雷达情报与电子对抗情报一体化,具有良好的目标定位跟踪性能。首先分析了网络雷达工作在有源无源一体模式的目标定位原理及定位的CRLB,并通过仿真说明了网络雷达的定位优势。然后根据网络雷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状态和属性联合最近邻的数据关联算法,该算法合理地利用了目标的电子属性信息(如载频、重频、脉宽和脉内特征等)。对小角度交叉运动目标进行了跟踪仿真试验,该算法得到了很好的关联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作战过程中雷达的开机时间,采用了ESM辅助的方法。在雷达关机条件下,利用多平台ESM对目标进行定位;当雷达开机时,采用雷达/ESM联合定位。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椭球模型的多平台ESM交叉定位算法,其次分析了雷达/ESM联合定位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这两种算法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并分析了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会角的多站交叉定位融合算法及误差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定位是一种利用多站角度信息进行解算获得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利用双站即可完成对目标的三维定位,但此时的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较差。在多站系统中,可以利用目标的冗余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改善雷达交叉定位系统中交叉定位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交会角的多站交叉定位融合算法,仿真结果给出了融合前后的定位误差分布图。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此方法计算量小,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时间同步是实现双/多基地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多基地雷达时间校准方法。这种方法先用短波或电视信号进行首次时间校准,再利用交叉定位距离信息对同步系统进行再次时间校准。首先建立时间校准的模型,利用交叉定位测出的双基距与实测的双基距离进行比对,得出系统的时间同步误差;然后对交叉定位距离解算及时间同步精度进行分析;最后对时间同步后目标定位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仿真结果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将目标在载机坐标系中的坐标变换到地面站直角坐标系中,实现目标定位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误差分析.进而根据预警机机载雷达和地面防空雷达的优点,提出了利用预警机测距信息和地面雷达站测角信息,实现交叉定位的空地协同定位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2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汤扣林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5):110-113,117
针对二维空间交叉定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三维空间交叉定位方法.根据雷达波在空中传播的折射特性及侦察站对目标的测向方位在三维空间标确定目标的测向平面,利用多个测向平面结合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确定其位置.本方法消除了二维空间交叉定位中存在的正北偏差、投影变换的方位变形等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了无源测向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多站多目标交叉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定位是一种利用多站角度信息进行解算获得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利用双站即可完成对目标的三维定位.但在多站多目标情况下,该方法存在虚假定位问题,且此时的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距离门限判决的多雷达站多目标交叉定位假点剔除算法,并利用目标的冗余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改善雷达交叉定位系统中交叉定位误差分布特...  相似文献   

10.
射频仿真系统能够为雷达提供逼真的目标回波与复杂的电磁环境,因此对于新型射频制导武器的研制以及电子对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叉眼干扰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干扰。能有效干扰雷达角度测量,因此研究交叉眼干扰仿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交叉眼干扰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射频仿真系统模拟交叉眼干扰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在深入研究射频仿真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条仿真的工程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雷达信号个体识别是雷达信号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雷达"指纹"特征参数的选取、雷达"指纹"特征参数的高精度测量以及雷达信号个体识别算法是雷达信号个体识别的3个关键技术.提出了将贴近度运用于雷达信号个体识别中,采用了基于阀值原则与贴近度原则相结合的识别手段,给出了个体识别流程和个体数据库中特征参数权重更新手段.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雷达对抗的作战过程,引入Petri网的数学方法描述雷达对杭侦察、雷达干扰、雷达干扰效能评佑3个作战行动,将雷达对抗战术规则与Petri网的实施规则相关联,并选用有效策略解决冲突变迁,建立雷达对抗的Petri网模型,解决了雷达对抗仿真建模过程中对并行、异步和随机时间等复杂离散事件的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雷达系统的效能优劣,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引入施密特正交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解决了由于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导致的结果失真问题,并以某型雷达及其三种改进型的系统效能评估为例,进行了实例仿真,为评估和改进现有侦察雷达的效能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4.
双基地雷达抗干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和实施压制性噪声干扰前后所带来的热噪声的变化出发,给出了双基地雷达探测区和干扰暴露区的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在自卫式干扰和远距离支援干扰条件下的双基地雷达抗有源压制性干扰性能,并与单基地雷达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收发分置的双基地体制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给出了仿真算例,结果验证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仿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的主要方式,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Matlab软件研究雷达信号处理的仿真问题。提出了一个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仿真雷达信号、热噪声与杂波的产生和雷达系统中信号的动态处理过程。用Matlab对某脉冲压缩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雷达系统中各个处理点上的具体信号形式,既包含幅度信息,又包含相位信息,该模型能较好地满足对雷达信号处理的仿真要求,显示了用Matlab仿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方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认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将认知技术与MIMO技术相结合,具备动态环境信息感知和自适应调节能力,受到雷达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传统雷达,认知MIMO雷达性能更优、适应性更强,是雷达迈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而发射波形的优化设计是实现雷达认知的关键,因而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首先介绍了认知MIMO雷达基本概念,分析了波形设计现状,然后在波形设计步骤的基础上,重点从优化准则和优化方法两方面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及特点,最后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有山体滑坡雷达是轨道式的,这样就需要精确控制雷达的运动来获得高方位向分辨率,因此,硬件设备要求极高。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分时发射和接收信号来获取高方位向分辨率,可以免去雷达运动,从而简化了雷达设备和降低雷达成本。此外,结合步进频连续波技术可以使山体滑坡雷达保持高距离向分辨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对硬件的要求,更易于工程实现,成本更低。通过MATLAB仿真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应用效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复杂环境下雷达网防空作战系统OPDL模型,并嵌入相关的数学模型,对雷达网在防空作战中的应用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定量的分析结论。研究表明,雷达组网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为深入分析研究雷达网的作战效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双基地雷达系统模糊函数数学模型和当发射信号为高斯单脉冲且目标相对接收机的距离和速度变化时双基地雷达系统模糊函数的特性,分析了目标的速度大小与方向对模糊函数的影响。该模型可有效考核任意发射脉冲信号的双基地雷达系统的分辨力及距离和速度模糊等问题,对研究双基地雷达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外雷达技术发展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雷达与反雷达的相对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介绍了国外多种高性能雷达技术发展及其性能特点,窥探发展中的防空雷达体制、参数选择和附加措施等,根据不同目标的空域特性,制定防空对策及电子防御措施,不断提高雷达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