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气与生活     
军人的生活,应该是严肃紧张的; 军人的生活,也应该是健康精致的。服务于军 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军人的生活理念更加健 康、科学、精致。这就是“生活广场”的由衷 期待。  相似文献   

2.
你每天似乎都在紧张中生活,是啊,都说部队的生活是紧张的。直到有一天,你觉得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你失眠、诚惶诚恐,生活似乎一下子失去重心、无精打采、训练没热情,你成了连队的“个别人”——这加剧了你的紧张,可怎么办?放松些,也许没那么可怕。专家告诫,适度紧张有助健康,甚至对你的事业都有促进作用,但过度紧张就是一种病态。作家毕淑敏说:“紧张往往使我们看问题的角度趋向负面。紧张会使我们误会了朋友的友谊,曲解了爱情的试探,加深了创伤的痛楚,减缓了复原的时机。紧张的时候,我们无法清晰地聆听到人真实的声音,我们无法虚怀若谷地接纳他人的意见。”请放松下来,一起聊聊有关紧张的话题。经验证明,遇到意外,紧张通常于事无补,所以,你其实不必紧张。  相似文献   

3.
心理压力,也称心理应激或紧张,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难或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个体高度紧张情绪状态。个体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以致被疾病所侵袭。士兵作为军人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面临的压力源与军官有着相似的一面。但由于士兵的人生阅历、工作任务与性质等方面与军官不同,因而他们的心理压力又有特殊的一面。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究竟有哪些事件会对基层士兵造成心理压力?影响程度又如何?如何维护士兵平时的心理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当前部队和心理…  相似文献   

4.
情绪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兴奋和沉闷的心理状态 ,基层指挥员的情绪高低与否 ,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成败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 ,一般情况下 ,基层指挥员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情绪主要有以下三种 :紧张忙乱情绪。这是一种处于长时间的高度准备而出现的兴奋不安的心理状态。任何人在经历一个从未体验过又较危险的环境 ,或是对自己的声誉、生活至关重要的时刻 ,身体血液循环加快 ,思维敏感狭窄 ,行为紧张无序 ,容易走向极端。特别是基层指挥员 ,如果不能抑制紧张忙乱的情绪 ,将会处于思维混乱之中。“处突”指挥也将因此而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也谈慢生活     
高峰 《政工学刊》2009,(1):64-64
快生活造成的损害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70%多的人认为“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不断有白领精英中年早逝的报道。近期以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专家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脑血管病都是渐进式演变的,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方式是病根。  相似文献   

6.
美国朝鲜半岛政策的核心就是“某种紧张程度下的和平”,且其主要目标是在慑止朝鲜挑衅的同时,通过美韩同盟遏制中国和俄罗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紧张是一个先决条件。与此同时,华盛顿不希望朝鲜半岛爆发全面的战争或是出现永久的和平。这是因为前者很难处理,而后者则会使美军失去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导言 :青年官兵处在成人成才的重要时期 ,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高度紧张的军营生活、日益激烈的素质竞争、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急剧膨胀的成才压力等 ,都容易给他们的心理天空造成急躁、激进、偏执、嫉妒、自卑、忧虑等种种阴霾。官兵的“心理家园”不晴朗 ,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且看南京军区某师是如何让官兵“心理家园”阳光灿烂的。暖心的风儿轻轻来事件显影 (一 )  在某团通信连 ,提起士官周树的通信维修技术 ,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可就这样一个人人称赞的技术能手 ,却剃头匠撂挑子…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过劳死”不能再继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精神包袱沉,这‘三座大山’让许多知识分子‘不堪重负’,不少人英年早逝,令人痛心。”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中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状况引起委员们的广泛关注。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兰德公司今年7月下旬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每5名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回国的退伍老兵中就有1人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并萌生自杀倾向和念头。美国退伍军人再度蔓延的“自杀流行病”,在美国内引起哗然。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原是指人的身体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临界点,像是有病,又像是没病。我们知道对待这种“亚健康”身体状态,应当及时调治,让自己的身体走向健康,若忽视不管,就会逐步发展成重病。  相似文献   

11.
自卑与超越     
自卑并非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能自卑。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出身、地位、经济、长相、个性、能力、学识等不如人意而自怨自艾。甚至名人伟人有时面对无限的时空,也会莫名其妙地产生自卑感。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造的。”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卑是一种必须克服的不健康的心理。其实不然,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反而让人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现状,从而产生改变自己、改变现状、追求卓越的渴望和动力。所以阿德勒又说:“人类的自卑感乃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超越…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51-51
2010年10月1日,正值国庆,"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为了庆祝发射成功,向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航天人献一份赞礼,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决定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制作一支"嫦娥酒瓶"。景德镇市爱新礼品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方拾胜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有一种无尚的荣誉感,紧张则是一种压力,因为这项任务不同于方拾胜以往接到的任何一项任务,这是瓷都人通过陶瓷艺术表达对祖国航天工作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经常会听见身边的战友喊累,说压力山大。其实,压力只是人们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压力是否山大,不是取决于外部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内心的观念。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说过:“人如果有合情合理的生活态度就基本上不会产生情绪困扰。”转变了头脑中的不合理观念,我们就可以更科学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最感动的事     
正赵凡是2013年从内地来九师一六三团参加工作的大学生。2013年12月初,他与另外十九名民兵一起来到边防连进行赴边合训。在20天的军训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儿,有快乐,有悲伤,有兴奋,有的让他受益无穷,有的让他感动不已。边防连副连长任克松是赵凡的总教练,他是一个生活中很幽默的人,每到训练休息时,训练场上都会传出歌声和欢笑声,这就是副连长组织的"每人一歌"趣味游戏节目。任克松尽管在生活中幽默,可一到训练场上,就完全换了一个人,训练场就是他的"地盘",脸一绷,眼一瞪,让人看了就紧张。每次训练,队员身体  相似文献   

15.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 ,更要学会用人之“短”。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 ,善用人之“缺点” ,她让线性思维又很热情的人 ,去做技术培训教师 ,因为他乐于教书 ;让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 ,去当警察 ,因为他爱管闲事 ;让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当领导、顾问 ,因为他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 ;让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工头 ,谁干得怎样 ,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 ,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里 ,“直来直去”、“吹毛求疵” ,也许都是“缺点”、“短处” ,但在波特夫人眼里 ,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  相似文献   

16.
李欣  徐健 《政工学刊》2014,(11):67-67
军事心理应激是指参战或参训军人由于应激压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改变。过度的心理应激会造成认知混乱、敌我不分,意志坍塌、精神萎靡,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士气。参训新兵因心理压力大,极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应充分认清其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新兵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学好本领,干好工作,希望父母健康快乐!”某旅通信连连队值日员的王颖梦想简单朴实。她嘴角微翘地告诉笔者:“这两天,连队的战友都比较兴奋,大家私下时常讨论的也都是这个话题。”平时以稳重著称的三级士官王磊也参与了进来,他在字条上写道:“希望连队建设越来越好,女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抛出的这个“导弹防御系统扩张“钓竿有两个钓钩,希望能在遏制朝鲜和伊朗核计划的幌子下让中俄两国“上钩”,诱使中俄两国与美国开展一场昂贵的“毫无意义”的军事竞赛。就跟对付当年的苏联一样,拖垮中俄两国的经济,从而消灭这两个对美国威胁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9.
官兵的心理健康是保证部队建设、任务完成和战斗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异常的现象 ,如性情粗暴、行为怪僻、偏激多疑、蛮不讲理等 ,再比如一些抑郁型、偏执型、狂躁型、神经衰弱型的官兵 ,造成这种心理异常的原因有先天的也有后天形成的 ,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或紧张的军事生活中 ,不少人因此产生了形式多样、程度不同、难以控制的焦虑、抑郁和紧张等异常情况。值得注意的是 ,心理异常是一种不是病的“病” ,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诊治” ,就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失控。近年…  相似文献   

20.
周云波 《国防》2012,(5):70
一段时间以来,“幸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的地方呼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的希望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还有的提出“打造幸福某地”. 苏格拉底认为,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人们孜孜以求,是人类的普遍愿望,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幸福,才有全社会的幸福与和谐.而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幸福又必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倘若无所顾忌地追求所谓对生活的终极满足和乐趣,即便实现愿望,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