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两年来,国际军事观察家们一直猜测:在阿富汗上空频频显身的神秘飞行器到底是什么?它们如此活跃只是为了侦察拉登和塔利班武装吗?2009年12月9日,美国空军终于打破沉默,撩开了阿富汗上空飞行器的神秘面纱:它们是美军4年前就开始装备部署,但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的RQ-170“哨兵”隐形无人侦察机。  相似文献   

2.
“基地”组织是本·拉登于1988年在阿富汗成立的一个国际性的伊斯兰恐怖集团,总人数约1.3万,主要有阿拉伯人、巴基斯坦人、菲律宾人、车臣人等组成。阿富汗战争打垮了“基地”组织体系,摧毁了其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消灭了部分有生力量。同时,国际社会对逃往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严密搜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全力搜捕的22名“基地”组织高层头目中,已有2/3的人以及3000余名“基地”分子被打死或抓捕。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头目的被歼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军领导的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已集中1.1万多人,发动了自2001年以来对塔利班最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驻阿美军战地指挥官弗里克利少将说,此次行动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将直捣阿南部坎大哈省、赫尔曼德省、查布尔省和乌鲁兹干省的塔利班聚集地,重点清剿塔利班“精英旅”、也就是堪称本·拉登“御林军”的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的恐怖活动,极大地激怒了高傲自负的美国人。为了换回颜面,恼羞成怒的美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出动了大批“武装到牙齿”的特种作战部队,在英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协同下,潜入阿富汗,用于搜捕美国认定的、躲藏在阿富汗的制造恐怖事件的主谋——本·拉登。在参加行动的众多特种部队中,美国“海豹”特种作战部队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这只“海豹”吧。  相似文献   

5.
“太空之耳”—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用卫星中,电子侦察卫星是最神秘、保密级别最高的一类。无论是在冷战中,还是在冷战后的几次局部冲突中,它都是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持久自由行动”中,电子侦察卫星不但用于确定打击目标、检验打击效果,而且通过截获“基地”组织的电话和电子邮件来搜寻本·拉丹。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之初,美国多次向世人声明,美军进驻中亚完全是临时性的,与中亚各国的军事合作是出于反恐怖战争的需要。目前,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政权业已垮台,阿富汗过渡政府已宣告成立,美国打击恐怖活动的头号目标本·拉登已销声匿迹,“基地”组织成员除少数仍在顽抗外,基本上是“树倒猢狲散”,美国军事行动的目标已经达到,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基本上尘埃落定。按理美国应当“见好就收”,即刻从中亚撤军,可时至今日,进驻中亚的美军却没有丝毫要走的迹象。4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将在阿富汗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完成我们的使命”。另外,美国的各军政要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声明,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结束后,美军不打算撤出中亚。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何在中亚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强劲势头下,作战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侦察手段也毫不例外,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飞速迈进,特别是随着“全球鹰”、“捕食者”等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在阿富汗战场的首次亮相,使得人们对于高技术侦察手段的作用有着过分“神化”的倾向。当前,迫切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托拉博拉山区,是"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最后一个明确的现身之地。2001年12月,美军在这里发现他的踪迹后,曾试图通过狂轰滥炸将其消灭,但本·拉登最终还是像狡猾的狐狸一样成功脱逃。自那以后,这个"恐怖大亨"在美军的穷追猛打下似乎变成了一个影子。有关他的藏身之处传闻种种。不过,无论是美军情报人员无线电监听到的结果还是"基地"组织被俘成员的供词都表明,本·拉登目前最可能的藏身之地仍然在阿巴边境山区的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军事侦察的概念,多数来自像《侦察兵》、《渡江侦察记》一类的电影:乔装打扮的杨子荣、手持盒子枪的李向阳们深入敌后,抓“舌头”、偷地图,用望远镜查看地形、用电台报告敌情……殊不知,斗转星移,现代化的侦察早已经面目全非。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在越南战场开始使用传感器进行侦察。传感器侦察的技术基础,是传感器能感受目标运动引起的周围环境物理量的变化(如声、磁、震动、红外辐射等),并将其转换成易于识别和分析的图像或信号;然后经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当人们还处于欢庆新世纪“阳光璨烂”的时候,令举世震惊是:2001年9月11日,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却受到了自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恐怖主义的重袭,消息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此美英军队立即展开了向隐藏头号国际恐怖主义集团头子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开战。从而掀开了新世纪头场战争的序幕,并向世人清楚地展示了新世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过程中,动用了多种侦察卫星,其中主要是。锁眼”和“长曲棍球”等。美国有100多颗军事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上,除用于导航和通信等用处外,也有一部分用于侦察。在这些军事卫星中,能够拍摄近距离地球照片的低轨道侦察卫星有5颗,其中有3颗属于KH-12“锁眼”侦察卫星,它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进行拍照,获取对美国有较大价值的目标情报。另外两颗侦察卫星的代号为“长曲棍球”,它们装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进行侦  相似文献   

12.
文芯 《国防》2002,(4):51-53
在对本·拉丹的基地组织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打击行动之前,美军通过变轨技术,将多颗侦察卫星调集到了中亚地区上空,10月5日还应急发射了最新型的“锁眼—12”侦察卫星。这些太空游走的间谍为美军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援。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还处于欢庆新世纪“阳光璨烂”的时候,令举世震惊是:2001年9月11日,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却受到了自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恐怖主义的重袭,消息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此美英军队立即展开了向隐藏头号国际恐怖主义集团头子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开战。从而掀开了新世纪头场战争的序幕,并向世人清楚地展示了新世纪反恐怖战争的画面。  相似文献   

14.
战场侦察是一切作战行动的起点,既极为重要又极度危险,传统的人工侦察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而无人侦察则有诸多优势,更为适合担此重任。本文重点介绍了“天眼天知”侦察卫星“,火眼金睛”无人侦察机“,水中蛟龙”无人潜航器“,铜筋铁骨”侦察机器人,“铁甲勇士”无人侦察车和“隐形侦察兵”传感器,六种无人侦察兵。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场,在战略上,美军正一步步陷入战争的泥潭。但在战术侦察领域,美军采用的一种新的侦察器材,却引起了军事家们的赞叹。这就是地面传感器。针对越南人的“军事物资的动脉”——胡志明小道,美军想尽方法侦察,以期望获取准确的情报而展开阻断式的轰炸。但无论是卫星照相,还是航空侦察,都因为胡志明小道处在密林里、阴雨绵绵之中而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美军动用了地面传感器——“东南亚战场传感器”,又称伦姆斯系统,把这些两个铅笔盒大小、  相似文献   

16.
情报、监视与侦察装备在伊战中,美军动用了各种各样的情报、监视与侦察(ISR) 设备,包括军用和商用侦察卫星,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之类的侦察飞机、“捕食者”和“全球鹰”等无人驾驶侦察机以及多种地面传感器等,构建了一个陆、海、空、天一体的 ISR 网络,24小时持续不断地监视着敌方的动态。如 JSTARS,美陆战队在一份总结报告中对它赞扬有加,说:“JSTARS 用活动目标指示雷达提供了对战场空间的广域全天候覆盖,没有任何其他情报收集工具能像它那样有效。当其他平台无法使用时,通用地面站和 JSTARS 的组合能确保我们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无人机这种传统的情报、监视、侦察平台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战场上日益活跃的装备。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仅部署了海军的“先锋”无人侦察机一种无人机系统;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无人机的任务从侦察扩展到电子战,使用国也从美国扩展到德、法、英;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  相似文献   

18.
特别空勤团(英文缩写SAS)是英军特种部队中最杰出的一支。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英国首当其冲地派出了特别空勤团,在阿富汗进行情报侦察等活动。与以往的行动一样,英国特别空勤团队员在阿富汗采取的是4人一组的活动方式。自第22特别空勤团于20世纪50年代初重新组建以来,4人侦察小组一直是该团的基本作战单位。作为最小的和完全独立的作战单位,4人侦察小组是现代特别空勤团的核心行动单元。4人侦察小组是英国特别空勤团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急迫、最严重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通过与西方盟国的合作,挫败了一系列恐怖活动的阴谋,但是,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壮大之中,其蔓延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美国高层领导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活动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头号威胁。 美国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美国的这种担心并非是风声鹤唳、草木  相似文献   

20.
NASA研究微米尺寸传感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先进概念研究所9月26日授予安斯科公司一项价值50万美元的合同,继续研究能够测量大气中飘浮粒子(如蒲公英籽大小飘浮物)的微米尺寸传感器。大气微型传感器概念基于微机电系统和纳米技术,属于NASA正在进行的“全球环境微机电传感器系统”计划的一部分。这些微型传感器将装在气球或浮空器內,探测空气中的微小粒子,并将探测数据传输给地面接收站。可用来改善气象预报,从而提高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