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兵制是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基本的兵役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封建制度紧密相连,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从春秋时代到清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兵制几起几落,反复出现,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一、关于世兵制的几种类型世兵制产生于春秋时代,魏晋时发展到鼎盛,直到清代随着八旗兵的解体而最后消亡。纵观世兵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在各朝各代又各具有特色,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贵族世兵制、军户世兵制和部族世兵制三种类型。贵族世兵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世兵制的雏形。当时国家常备军的骨干──武士,属于…  相似文献   

2.
八旗入关后保留了原有的军事制度,旗人仍然是世兵制下的军人,当兵是其唯一职业。甲午战后、庚子之役前的八旗军事改革停留在武器装备、训练和战术等层面,未触及世兵制等八旗根本制度,旗人身份变化有限。新军建立则使得八旗的军事功能逐渐被抽离,旗人开始脱离军营,当兵成为旗人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职业",旗人不再受"军籍"的强制。宪政改革则赋予部分旗人参政权利,促使"旗籍"摆脱以往"兵籍"的制约,转变为类似"民籍"的一种籍贯证明,旗人由此最终脱离"世隶军籍"的限制,成为普通国民。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时期的世兵制元初兵制,大致沿袭辽、金等北方民族的传统,以部族为单位,实行举族皆兵制。凡蒙古族及其所领之下其他部族的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无众寡,尽佥为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后因兵力不足,又规定汉人当兵。通常是二十户出一兵,或者二十丁出一兵,年  相似文献   

4.
兵制,即国家的军事制度,是整个政治制度中的一大部门。兵制的得失,常常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唐杜佑论兵时说:“若制得其直,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他注意到兵制之重要,但在唐以前,人们对兵制之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就在杜佑这部专载历代典章制度、卷帙浩繁的《通典》中,也没“兵制”这一门类。陈傅良的《历代兵制》,当是系统研究我国兵制的肇端。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兵制,前期以卫所兵制为主,后期以募兵制为主。卫所兵制时期,利用军士屯田,军费开支由军屯收入提供。募兵制时期,屯田弛败,军费开支由国家财政供给。对明前期军屯收入、国家养兵量、养兵费用及军屯收入占军费开支的多少,卫所兵制向募兵制嬗变的原因,明中后期国家募兵数量、募兵费用及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等进行探讨,可以了解明代兵制的嬗变及其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魏从拓跋珪建国到东、西魏分立,历时148年。这期间经历了由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与政治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军事制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其军队由原始流寇式的部落兵转变为相对稳定的常备军,由部落兵制开始向府为兵制演变。一、部落兵制时期北魏立国初期(386—395年),奴隶占有制与封建土地关系并存,而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北魏政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兵役制度演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兵役制度是从清代八旗、绿营世兵制 ,湘军募兵制逐渐孕育、酝酿中初创的。袁世凯在参照中外兵役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北洋新军兵役制度 ,具有募兵制与征兵制结合的性质。北京政府时期 ,对北洋新军兵役制度加以改进 ,提出北洋陆军兵役制度 ;国民政府时期 ,以中外兵役制度为借鉴 ,提出义务兵役制度。这种逐步的传承、改进 ,反映出 1 840年至 1 949年期间中国兵役制度走向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8.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系郑州大学高敏教授的力作,国家"八五"规划中华基金项目,由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相似文献   

9.
古代兵制对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制也就是军事制度,即军制。它是针对军事力量的组织、管理、训练、储备、征募等制定的法规,以及由这些法规规定下来的军事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军事指挥系统、军队编制、动员体制、兵役制度、军官培养制度、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管理制度,以及人事任免、奖惩制度等。古代兵制与传统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牵涉到上层建筑内部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涉及到兵制与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生活、公民政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本文拟就几个主要方面的关系做一尝试性的探讨。一、古代兵制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作用毛…  相似文献   

10.
世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实行的兵役制度。当时军户、士家子弟世代为兵,不经赦免,不得转为平民。这种制度到了明清时代,也曾被采用过。军户魏、晋、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是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阶层。南朝时代征发军队,没有固定的制度,完全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而定。在军情紧急时,便强迫人民率户从军,遇有士兵逃亡,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军事和国防近代化(即当时的现代化)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人,是我国近代海军的设计者,又是改革兵制的倡议人和试行者。他历任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既有关于军事国防的大量论述,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对于丁日昌的国防近代化思想,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夏凌 《军事历史》2004,(5):11-13
黥兵制,即在兵士脸手刺字以区别于平民并明确其指挥建制的一种兵役制度,始于唐末五代,盛于北宋,终于南宋被元灭亡之际,前后延续300余年,成为中国古代兵役史上的一种奇特景象。遗憾的是,五代史、宋史对这一制度记载甚略,后代史家出于为统治者讳等原因,也对此研究甚少。本文结合大量史料,对黥兵制产生的时间、原因及推行情况作一较为详尽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隋唐的府兵制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军事制度,因普遍开设军府而得名。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485年),宇文泰为相时创立了这个制度。这是汉武帝之后,兵制紊乱七百余年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隋唐时期所盛行的府兵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论军费起源     
军费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古代兵制由公民兵发展到雇佣常备乒。雇佣常备军要求国家负担其装备、给养、军饷等维持费用;二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社会乘余产品为军费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1868—1889年,日本明治政府围绕“富国强兵”这一总目标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军事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创始者是才华横溢的大村益次郎(1824—1869年)。他当时任兵部大辅,执掌军事大权,其改革构想集中体现在(《兵制五大纲目》上。这个大纲勾勒了日本未来军事改革的基本方向。1869年大村遇刺身亡后,处于军事权力中枢的是山县有朋(1838—1922年)。山县1870年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后,任兵部少辅,继续推进大村益次郎业已进行的军事改革。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军事系统的各个方面,使日本走上了军事近代化的道路。 (一) 一、改革军制。明治政府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废除封建  相似文献   

16.
裕谦(1793~1841),原名裕泰,蒙古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商都镶黄旗)人。出身于将门世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员外郎。道光六年(1826年)出任湖北荆州知府,后调武昌知府、荆宜施道。  相似文献   

17.
西周康王在位的后半期 ,发生过周王朝讨伐东夷反叛的重大战事。昭王十九年 ,周天子殒命于征伐包括楚荆在内的南方诸国的战争 ,西周后期还有几次大规模的用兵镇压反叛的南淮夷诸国 ,这些史实古文献或失载 ,或语焉不详 ,而西周青铜器铭文却都有反映。铭文还证明 ,西周王室的军队有“六师”和“八师” ,师是当时最高的军事编制。《周礼》记载周王朝直属军队有“六军” ,与西周的兵制不符合。“六军”编制当是东周的兵制。西周的师氏和史官 ,既有司文职的 ,也有司武职统兵在外征战的。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一部分重臣大员萌发了一种彻骨寒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八旗、绿营和练军、防军日益腐朽衰败的严酷现实,促使他们痛苦思考,探索着摆脱困境的出路。1864年,李鸿章首先发难,要求“变易兵制,讲求军实”“废弃弓箭,专精火器,”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标兵     
明代的标兵包括总督、巡抚及总兵等亲统之兵,是明中后期镇成军队的精锐和主力。在抵御蒙古及清军的进攻,以及镇区农民起义的作战中,标兵都曾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标兵便不足以了解明代的镇成兵制,也不足以全面了解整个明代的兵制。本文拟就四个方面探讨之。一、何谓标兵标兵二字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为样板军队的意思。比如宣大山西总督绪万达曾说过,“(标兵)即名为样兵,或无前锋,或为诸军倡。”这就长说标兵即全军的样板。其二是大将麾下直辖的意想。嘉靖时期宁夏总兵杭雄你自己直辖的兵马为“标下官军…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兵书,是对古代军事著作的统称,它包括清以前产生的兵法、兵制、兵器、军事地理、名将传略等方面的书籍及民国以后对这些书籍的注释、今译、研究和翻印本。我国兵书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不仅在军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哲学史、科学技术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