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篇:分散转移,度过困难时期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也是兵工生产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从1941年开始,将其侵华主力转向敌后抗日军民,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而处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则纷纷向日军投降,调转枪口,进犯抗日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新四军被迫在抗日和反顽两条战线上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汊的游击战,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特别是从山地游击战发展起来的、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为依托的平原抗日游击战,在八年抗战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回首往事,当年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持久的平原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把游击战由山地推向平原是在上海、太原失守后,在创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展开的。1937年11月初,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我第129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4,(3):116-117
1941年冬季,日军不断对我山东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平均三至五里便有一个敌伪据点或炮楼。我根据地被分割、封锁、蚕食,泰山抗日根据地进入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面对险恶形势,  相似文献   

4.
1941年5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多路围攻国民党中条山根据地,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根据地陷落。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以中条山根据地为中心的晋南各抗日武装之间矛盾日渐凸显,失去了抗战初期联合抗战的战略态势,尤为重要的是中条山根据地建设也日渐废弛,军力战力日呈颓势,根据地沦陷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6.
1940年的夏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八路军的迅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游击战的积极展开,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于是,日本在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的同时,把进攻的矛头重点指向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企图分割、封锁、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消灭抗日力量,曾对坚持敌后斗争的我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极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的“三光”政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早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就开始推行“三光”政策。1933年9月,日寇对我东北抗日联军战斗过的抚顺平顶山村进行“讨伐”时,把整个村庄烧光,残杀居民三千多人。1937年,日寇扩大侵华战争,在南京屠杀了我无辜群众三十多万人。1939年6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山下奉文批转的《关于山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里,我军为适应敌后斗争的新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在全军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精简整编工作。这次精简整编,对于坚持抗日根据地、保证大反攻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曾经产生过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军后来的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经验。一、精简整编方针的提出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加残酷而频繁的“扫荡”和进攻,使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遭到严重损失;由于根据地的日益缩小,敌后抗战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战胜敌人,渡过难关,迎接新形势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1940年夏季,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皖南事变后,公粮征收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税收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各阶层合理负担公粮,华中抗日根据地政府每年夏秋两季征粮前都修订公粮征收条例,调整征收政策.虽然在1941年春后,华中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顽围攻,有些地区居民的公粮负担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并没有使根据地居民负担过重.华中抗日根据地公粮征收,不仅满足了当地的军需民食,动员了根据地居民积极抗战,而且扩大了中共在华中乡村地区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民兵》2005,(2):57-5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华北敌后创造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曾被毛主席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0月到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中央北方局以胶北岳区党委等领导机关部分驻在阜平。  相似文献   

11.
1939年10月至1941年春,胶东军民在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举行了东海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粉碎了胶东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解放了昆嵛山,巩固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1939年春,伪军张宗援部,在顽军刘桂堂部的配合下,向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妄图一举消灭成长中的抗日武装,毁灭刚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在胶东东部,自1938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西上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地方势力趁抗日力量暂时薄弱之机,借抗日之名,行鱼肉百姓、残害抗日军民之实,不时制造反共磨擦。1939年4月24日,文登保安团王兴仁部包围西南台村,将中共文登县委军事部长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省的东江、海南岛、珠江三角洲和粤中、雷州半岛、潮汕等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为我党在华南建立了战略支点。华南的抗日武装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建起来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广东的党组织大部遭到破坏,除海南岛尚保存三十多人的红军游击队以外,其余地区都没有党所领导的武装。 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针对日军加强在东南沿海侵略活动的情况,指示各地党组织加紧建立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根据省委的指示,于1938年7月,以国民党社训总队的名义,组织了东莞常备壮丁队第二中队,这是我党在除海南岛以外的华南地区掌握的第一支抗日武装。1938年10月12日,日军开始进攻广州。东莞中心县委于13日又成立了一支  相似文献   

13.
那那是1942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日、伪军连续在华北地区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集中强大兵力以"铁壁合围"、"篦梳清剿"等战术,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与此同时,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无情的袭来.华北地区尤其是太行山地区蝗灾蔓延,旱灾肆虐,不少地方还流行霍乱、疟疾等传染病,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和抗日军队的生活极端困难.  相似文献   

1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15.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16.
由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举办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北荆州古城举行。来自湖北各地的党史、地方革命史编研工作者,部分大专院校的教研人员,以及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共13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以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的主要开创者——李先念的历史功绩为主题,并研讨了有关当年新四军官兵在日伪监狱中英勇斗争的史迹。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在战争长期化背景下,日本为达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实行对华新政策,把战略重心转向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华中等占领区进行了残酷的“清乡”。1943年起日伪便将“清乡”的魔爪伸向了苏中如泰地区,军事上打击抗日武装,政治上实行伪化措施,经济上掠夺当地资源,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如泰地区抗日军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清乡”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坚持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魏碧海  肖敬民 《军事历史》2008,(1):F0002-F0002
2007年12月29日,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张经武生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张经武之子张华川主持会议,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罗东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编印战部副部长胡德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朱晓明、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寿晓松等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先后创建了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这些地区的会门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八路军第129师在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115师在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均以很大的注意力进行会门的统战工作,成建制地收编了一些抗日的会门武装;同时通过与会门的统战关系在游击区建立秘密交通线;对与日伪勾结、受国民党顽固派操纵的反动会门则坚决予以打击和镇压。八路军对会门的统战工作对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显神威的“铁锤子”团   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 11团由鄂东北独立团改编而成。 1941年 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严重危机。这年 10月 11日,国民党军第 171师和第 8、第 10游击纵队等,先后侵占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兴集、周家岗、大桥等地,企图迫使我抗日武装退出淮南津浦路以西地区。当时,在淮南津浦路西坚持抗日的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 11、第 12团和第 5旅第 13团及第 6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歼灭大桥之敌,收复根据地。第 11团担任主要攻击任务。 11日晚,团组织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